孫大亮
(山東省商業集團財務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000)
近年來,各企業集團為了實現集團內資金集中管理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紛紛成立或籌建財務公司,財務公司的功能與作用越來越受到企業集團的重視。在財務公司行業取得長足發展的同時,新形勢下的金融風險對財務公司內部審計工作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
截止目前,全國財務公司廣泛分布在能源化工、機械制造、商貿流通等各個行業。依托企業集團的控制優勢,財務公司在為企業集團成員單位提供個性化金融服務的同時,向其所在行業上下游延伸,強化產融結合,形成全產業鏈的生態圈,不但解決產業鏈上外部企業合理的資金需求,還提升了對產業鏈上各環節的控制能力,實現互惠共贏,促進小微企業的發展。目前財務公司能夠開展經批準的對成員單位辦理票據承兌與貼現、貸款及融資租賃、從事同業拆借、有價證券投資、成員單位產品的消費信貸、買方信貸、開展延伸產業鏈金融業務、衍生產品交易等業務。業務種類十分廣泛,并已發展成為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金融風險的控制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財務公司是非銀行業金融機構,相對于企業單位,對審計的獨立性有更高的要求。財務公司內生于集團公司,財務公司的內審部門建設也大多脫胎于集團母公司的審計治理體系,在機構設置上往往兼有其他風險管理職能,歸屬經營管理層領導;或者雖然設置了獨立的審計部門,但公司“兩會一層”的治理結構未落實,造成審計部門的獨立地位未有效提高,難以充分發揮內審獨立評價的作用。
在現實工作中,內部審計工作關系的建立往往伴隨著抵觸情緒、矛盾激化和溝通不順暢,被審計部門出于某種原因對內部審計工作各種抗拒與不配合,造成內審淺嘗輒止見好就收,或者審計工作無法有效開展。由于內部審計未達到工作要求,主要領導對審計工作能力存在看法和不認同,形成內審工作的惡性循環,即得不到被審計部門的理解和配合,也得不到主要領導的支持,開展內審工作困難重重。
審計部作為公司職能部門之一,其工作業績的考核也基本上與其他職能部門一起進行,大多由公司高管層、員工打分按比例計算來決定。這種考核體制主觀因素較多,往往不能真實反應審計工作取得的成果,嚴重影響內審人員的積極性。在職級晉升上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很多優秀的內審人員都倒在了民主測評環節,導致在內部審計工作中,都不愿意去做得罪人的事,內部審計的約束激勵機制形同虛設。
財務公司作為高速發展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業務產品創新在不斷豐富,各類金融衍生風險也日益增多,而審計部門未能有效跟隨時代的進步,審計定位仍停留在事后的監督檢查職能,審計理念仍然只注重業務環節的查錯糾弊,審計手段仍在采用傳統的審計方式。面對繁雜的創新業務,傳統的查賬法、問詢法等內部審計技術,往往無法穿透層層鑲嵌的業務環節,無法查驗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內部審計工作不能發現業務經營過程中的深層次問題,不能實現內部審計創造價值的功能。
在公司治理層面,財務公司落實完善“兩會一層”的現代公司治理結構,形成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在機構設置上,為保障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內審部門直屬董事會,對董事會負責,內審部門負責人由董事會任免,并在董事會下設置常設專門機構審計委員會,直接領導內審部門開展日常內部審計工作,審計委員會主任委員由獨立董事擔任,使得內審部門能夠對整個公司的經營管理開展獨立客觀的內部審計評價活動,有效監督包括高管層在內的各個層級的經營行為。
在外部環境方面,內部審計機構建立與董事會、主管領導溝通的常態化機制,積極營銷內審部門的工作思路,匯報內審工作動態,保持信息通道的暢通,得到主要領導的充分認可和支持;開展參與式的內部審計工作,與其他職能部門建立新型的“醫患關系”,保持充分的溝通,主動參與到業務流程的制定中,了解職能部門面臨的困難,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或方案,得到對方充分的信任。在內部環境方面,為內審人員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注重團隊建設,打造一支善于學習、善于創新的高素質審計人才隊伍,增厚內審部門的底蘊,提高內審工作水平。
財務公司內審部門是公司內獨立性較強的評價機構,其激勵約束機制也應有別于其他職能部門。績效考核評價指標應體現內部審計的特點,例如采用審計計劃執行率、審計覆蓋率、審計作業規范性、審計價值滿意度等指標,形成內部審計績效指標庫,每年根據經營情況選取不同的指標體系綜合考量審計工作績效水平;考評者的層級和考評所占比重與職能部門有所區別,內部審計績效由董事會或審計委員會來進行考評,績效考核部門根據其考評結果進行績效等級的評定。完善約束評價機制,明確內審人員的職業道德和行為準則,采用定量和定性指標相結合的方式規范內部審計行為,通過約束評價督促內審人員不斷提高職業素質。
一方面,轉變內部審計重心,從事后的檢查糾錯審計轉向參與式審計,從監察者的身份向咨詢顧問的角色轉變,增進部門間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提升溝通的效果,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以風險管理為導向,實現全過程審計評價。另一方面,做好大數據時代審計變革的準備,信息系統是財務公司業務實現規模發展的靈魂,電子信息化的背后是數據的大爆發,傳統的審計查賬方法已經無法完全滿足電子化條件下的內部控制評價,內部審計部門需做好知識技術準備,充分利用信息系統提供的各類信息數據,由系統自動生成所需指標,通過繁雜的數據解析,穿透層層鑲嵌,發現傳統審計方式無法察覺的深層次問題,實現審計手段信息化。
財務公司信息系統的日益成熟促使業務規模爆炸式發展,在切實保障內部審計機構獨立性的同時,要充分運用大數據時代云計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成果,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適應新形勢下內部審計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