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洋
(貴州財經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0)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日趨成熟,作為經濟模式轉型與改革的關鍵時期,利率的市場化進程已經成為了不可逆的發展趨勢,對作為市場經濟主體的集團型企業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在新金融環境下,集團型企業之間的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企業規模的擴張對融資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做好集團型企業在市場化條件下的融資策略研究,對優化企業經營,規避市場風險,保障集團企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所謂利率市場化,是指將金融政策中利率的調節權由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交給市場調節,由市場主體環境來控制利率,在政府宏觀調控的背景下,對市場利率進行均衡性調節。我國開展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初衷是建立完善的金融機構機制,在央行的監管下使用貨幣政策工具對市場利率進行調節,我國在2013年底發布了《中國人民銀行關于進一步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具體方案,取消了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的下限限制,由金融機構自主決定利率管制制度,利率市場化改革已經進入到試點階段。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5年3月1日起將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金融機構存款利率的浮動區間上限提升至1.3倍;并且自2016年6月6日起,CD存單起存金額門檻由30萬元下調至20萬元??傮w而言,我國金融體系的利率市場化已經進入到了不可逆的發展趨勢。
在利率市場化背景下,集團型企業的發展主要呈現出兩個方向的變化:一是融資成本顯著,二是融資結構相比金融改革前得到了優化。首先,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系日趨完善,企業之間的聯系愈發緊密,競爭和碰撞成為了企業競爭的新常態。在這種市場環境下,想要保障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好企業經營管理至關重要,保障企業現金流和資金鏈的完整,這都導致企業集團對金融市場融資的需求不斷提升,而利率市場化背景下,企業融資貸款的利率更加寬松,企業集團能夠更好地享受到金融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紅利。此外,隨著我國企業融資的規模不斷擴張,融資結構也有待進一步優化。由于融資結構在利率市場化背景下能夠得到有效的引導,使融資比例結構得到調節和優化,有利于融資結構環境趨于合理化。
首先,企業應當正確認識融資管理的必要性,使企業保持對金融市場的高度敏感性,更好地調控企業融資成本。一般情況下,在集團性企業內部,企業集團的各子公司會存在一定的信用差異,因此對融資方式的選擇方面會有差異,所以要保持對子公司融資管理的統一,為精細化管理提供必要的體系基礎。其次,對集團型企業而言,只有保持足夠的規模才能維持市場競爭力,而保持企業規模的基本前提是企業現金流和資金鏈的完整,而這都對企業的融資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企業需要保持積極的轉型發展,堅持緊密的配合;最后,企業要靈活調節融資模式,合理利用內部資金資源,優化財務管理體系,規范資金管理流程。
企業的信用管理是利率市場化模式下有效調節融資成本的基本方案,由于企業的資信水平直接決定了其融資和貸款能力,因此必須要做好信用管理來保障企業的融資水平。在直接融資方面,企業集團應當做好風險管理的優化,通過注冊發行中短期票據,在債券市場發行企業債券的方式提升企業信用級別,降低融資成本。在間接融資渠道中,要確保企業集團管理的統一性和向心性,使商業銀行對企業集團償債能力的評估水平得到提升,優化企業議價能力。使企業的融資期限得到有效的延長,保持商業銀行與企業之間的深度合作。此外,企業集團還應當做好信用級別的維護管理,從深層次優化信用級別管理,提升企業的信息和財務透明度,有利于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占據有理地位。
企業在內控管理過程中,做好風險控制管理十分重要。由于利率市場化環境下,企業融資風險存在更多的不可控性,因此必須要通過加強風險控制管理來完善企業的抗風險能力,規避企業經營風險。首先,企業要注意對本息控制的風險,對所有潛在子公司的債務進行整理和優化,及時制定風險償還的融資措施,確保資金流的安全。其次是注意監控資金的流向,在企業集團集中融資的環境下,保障對每項資金的流向完全掌控,避免資金來源的失控;最后,多樣化創新企業風險控制管理措施,通過多種方式擴寬融資渠道,規避企業管理風險,優化資金運作渠道。
企業的融資管理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因此企業在保持對金融市場高度敏感性的同時,還要保持一定的前瞻性,制訂出中長期的融資規劃方案,優化財務管理機制,使財務報表更加專業和詳細,及時統籌融資效果和季度盈利水平,找出企業風險管理的優勢和漏洞,不斷拓寬風險管理渠道,在市場競爭中把握主動權。
在我國經濟體系愈發成熟和完善的背景下,利率的市場化將成為主流的發展趨勢,企業的融資成本和融資結構得到了進一步優化。在新金融模式下,為更好開展融資活動,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集團型企業務必保持對金融市場的高度敏感性,正確認識融資管理的必要性,做好風險控制管理和統一的融資規劃,更好地為實現企業集團融資拓寬渠道。望本文研究內容得到相關企業的重視,做好資金運作模式的優化,深化融資策略創新,為集團性企業更好地適應市場環境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