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維
(中煤礦山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安徽 宿州 234000)
建筑行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深入,與逐年增長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而顯得愈發重要。長期以來營業稅都是我國建筑行業需要交納的稅種,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建筑業技術的更迭與進步,尤其在勞務外包公司將自身稅負轉移至建筑企業中后,使該行業的盈利水平受到較大拖累,嚴重干擾了建筑施工質量的保障。自2012年年底在建筑行業推行營改增稅改政策后,對行業的影響逐漸顯露出來,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建筑行業中重復計稅的情形體現在其作為社會價值再生產的第二產業,按營業收入交納營業稅,但在工程項目中的采購的物資還需另繳納增值稅,以票抵稅的作用得不到體現。在營改增稅改之后,項目物資采購中的進項稅就可以得到完全抵扣,一方面合理規避了重復計稅,另一方面也減輕了企業稅負。
建筑行業業務結構的復雜性使稅務征收環節中容易受到人為因素干擾影響,無法正確合理的劃分業務種類,導致偷稅漏稅的行為發生。另外,建筑項目的分布區域范圍也為稅務的繳納提高了成本投入。以上情況都在營改增后得到改善,完善了行業中混合兼營的管理漏洞,提升稅收工作效率。
營改增后出現的部分外采物資不能獲取相關抵扣憑證、人工成本以及虛假發票等情形,致使進項稅無法抵扣,直接影響到企業賦稅值增加,沖抵了正常營運中的利潤值,從而降低企業經濟效益。
以往的營業稅核算方式與會計分錄的制作也較為簡單,以收入額的3%計入應交稅費中的營業稅及附加稅中,而增值稅就復雜得多,分別以進項稅、銷項稅、已交稅金等名目體現在會計分錄中,直接導致了會計人員的工作量大增。
原有的營業稅制度下,企業在采購合同簽訂時僅考慮材質與費用問題,營改增之后涉及到更多財務進項稅抵扣事宜,就需要投入更多精力與工作量在企業合理避稅方面上,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不斷完善合同條款細節。
建筑行業在物資采購環節中面臨供應商分散及資質不全、渠道不穩定因素影響,發票的獲取也困難重重。如小規模納稅人或是私營業主,無法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甚至一般正式發票都難以保證真偽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對此建筑企業就無法對進項稅抵扣,無形中提高了企業成本投入。
營改增實施之后企業能否最大程度的利用進項稅抵扣降低稅負壓力,都直接受到財務日常基礎性工作質量的影響,體現在票據審核方面的作用尤為重要。因此需要對企業內部員工加強發票方面相關財務知識的普及與培訓,樹立良好的行為意識,掌握基礎的發票鑒別能力,凡是與企業相關事務的發票索取,并納入財務相關規范制度內。另外,保障發票來源及過程的真實性,在其領取、開具及管理上都需要以完善的制度作為平臺,加以管控。
營改增稅收制度變革以來,財務部門工作人員對于政策的學習、實施應用等方面都需要加強力度,做好相關銜接過渡工作,積極提升業務能力水平。尤其是對新政策的研究與分析,切實與企業自身情況相結合,做好納稅安排與實施工作。另外,在企業內部大力宣傳營改增政策內容與本部門及其崗位相關配合執行事務,提高為企業稅負減壓意識,使之成為企業上下達成一致的共識。
當前建筑業經營常受到模式單一、競爭壓力大、原材料價格波動頻繁等因素影響,尤其在營改增之后,隨著稅率的增長給企業盈利帶來更多負擔,在小型建筑企業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因此在建筑行業盈利結構上需要及時向具有豐富經驗與成果的國家及優秀企業借鑒并加以調整,突破以往傳統行業施工中獲利,轉向為附加值盈利模式。如提供建造設計方案,及施工前、中、后期信息咨詢等,從軟實力上尋找經濟增長點,促使企業多元化發展進步。同時加快技術迭代更新周期,打造更為完善的產業結構鏈條,提升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與盈利能力。
前文中分析了營改增之后企業稅負增加的主要原因即是沒有及時的獲取到合規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進行抵扣進項稅造成的,由此直觀的提升了企業應繳稅額。究其原因是建筑企業以小規模納稅人的企業類型外采物資或提供服務,未能獲取進項抵扣形成的。為了減輕由此增加的企業稅負,企業外采時盡可能的使用一般納稅人類型,以此來取得增值稅專票。有需要經此手段合理避稅的企業,可綜合考慮以這兩種類型企業開票的可抵扣稅金與物資售價之間的差額,選擇相對適合的最優方式。
收款時開具相應發票是建筑行業一般慣例,對于這一過程中未開票或開票金額不足的情況要及時清理,按時交納稅款,避免營改增后給發票開具工作帶來的阻礙及高稅率稅金。
營改增作為我國稅收改革的重要舉措,科學合理的降低了建筑行業的雙重稅收壓力,對增進行業內的高效運營與發展具有積極意義。但從當前實施的效果來看,還不盡如人意。在接下來更深入的執行中還需要將稅改政策與行業中具體企業相結合開展,不斷分析、總結。雖然營改增對于建筑企業來說利弊兼具,但只要把握住改革機遇,加快企業轉變盈利模式與服務升級,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獲取更大的競爭價值,就能積極的推動企業,甚至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獲得源源不斷的經濟效益增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