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萬里
(安徽新中天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安徽 蕪湖 241000)
我國行政事業單位于2014年1月1日起實施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其主要規范行政事業單位主要經濟業務活動;到了2015年,財政部又印發了《關于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意見》(財會[2015]24號)。進一步要求各行政事業單位應全面建立并有效實施內部控制。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建設還處在初級階段,內控建設還不十分完善,筆者根據近年來參與行政事單位內控建設過程中所了解的情況,有針對性就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過程中存在問題,提出一些應對策略與建議。
在內部控制組織方面:一些單位負責人對內控建設從思想認識重視不夠,單位領導沒有真正意識到單位內部控制建全性及有效實施是自己的責任,有的單位領導除了在啟動內控建設開會時出現一下外,整個內控建設過程均不參與;許多單位沒有設立內部控制建設組織機構,將內控建設所有工作全部交給牽頭部門負責;在內控建設過程中,單位內部各科室未做到充分有效溝通、協調和聯動,也未做到動員全體干部員工參與。在單位決策制度方面:單位決策制度不健全,議事決策機制不完善,對單位的“三重一大”內容沒有做出具體界定標準,執行過程中難以把握,對單位的重要事項的決策、執行、監督三權未做到真正相互分離;對內控體系的有效性評價和監督機制不建全等。
在風險評估方面,單位在開展部分經濟活動時會考慮財務、法律法規等方面存在的風險,但是對于這些風險尚未形成完整的體系,也未建立健全定期的風險評估機制,單位領導對內控風險評估不重視,參加風險評估人員專業勝任能力存在不足,風險評估流于形式等。
行政事業單位業務層面主要經濟活動有:預算、收支、采購、資產、建設項目、合同六項業務管理,許多單位在業務層面建設過程中主要問題表現在:梳理各業務環節的工作流程不夠,未充分了解各業務的管理結構和業務環節;對各類業務關鍵環節的風險點查找不夠,未能結合單位實際來查找風險;對各業務風險應對防控措施不到位,不相容崗位未能做到有效分離;內控流設計與流程再造有的不符合單位工作實際,制衡機制未能嵌入流程之中;各業務管理制度不能與內控手冊中的業務同步銜接,存在兩皮現象。
在內控制度建設方面,許多單位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財務管理體系,在財務管理體系中考慮了不相容崗位之間的相互分離和相互牽制作用。但是,各單位制度較依賴于財政部門、主管部門的相關文件,且存在部分制度缺失及修訂不及時現象。因此,單位目前內控制度缺乏針對性、系統性和全面性;有的單位還存在照搬照抄內控制度現象,沒有把本單位的工作性質和業務特點嵌入到內控制度流程中,造成內控制度設計沒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導致部分內控制度不能有效執行和形同虛設。
在《內控規范》規定中其第15條規定明確表示,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將關鍵崗位職責任明確的分到每個管理人身上,對內部控制關鍵崗位人員實行輪崗制度。有許多的行政單位人手不夠并不具備輪崗的條件,這種情況可以采取專項審計等控制的方法。但是,許多行政單位目前對于內部控制關鍵崗位還不夠明確,未實行關鍵崗位責任制,且并未實行關鍵崗位輪崗的制度,也未采取專項審計替代程序,同時對關鍵崗位人員道德素養和專業勝任能力管理也不到位,易產生舞弊風險,從而影響到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執行與運轉。
在《內控規范》規定中其第12條規定明確表示,行政單位內部管理制度應當對各項經濟活動表單以及票據進行正確的填寫、審核、入檔、保存單據。但是在流程梳理過程中,發現有的單位部分單據未有相應的規范的格式,部分制度中規定需填制的單據也未嚴格執行,這些都不利于單位內部管理的規范化、標準化,未能達到內控規范要求。
首先,應強化單位負責人對內部控制健全性和有效性的責任意識,要求單位負責人從思想認識上重視內控工作;將內部控制的管理理念傳達給每一名干部員工,形成全員參與內控建設的氛圍,;其次,單位應建立內部控制建設組織機構,明確內控牽頭部門職責;在內控建設過程中,要做到單位內部各部門之間有效溝通、協調和聯動;最后,單位層面應健立決策制度和完善議事機制,對單位的“三重一大”內容要做出明確界定,對單位主要經濟業務的決策、執行、監督做到相互分離和相互制約;從而形成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
內控建設需要更加重視風險的評估,在建立完善內部控制的同時,進行每年一次的風險評估,找到內部控制所存在的問題以及不足之處,嚴格檢查重要業務事項,特別是內部權力集中的部門和領域。通過利用單位自身的業務特點和管理需要,建立與單位的管理職能、經濟活動、風險水平及相適應的內部控制制度,不能照搬照抄,不切實際。對重點業務領域進行重點建設,通過流程和制度梳理,對不相容崗位進行有效分離,明確單位相應的歸口部門及關鍵崗位職責與分工,完善并規范相關管理制度,從而形成對單位具備實效的內部控制體系
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建設完成后,定期做好內部控制的評價與監督工作,是確保內部控制制度健全性和有效性的關鍵。單位應當成立內控評價小組或利用外部專家對單位內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進行評價,并形成單位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以便對內控制度進行不斷完善和改進。
單位還應當健全內部監督制度,對單位內控制度的設計有效性和運行有效性進行內部監督,按照一定程序和方法,查出內控制度設計和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同時,應主動接受外部監督,主要是上級財政、審計部門對單位內部控制的建全性和有效實施情況進行專項監督檢查,從而進一步揭示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缺陷,有針對性地督促單位進行整改。
要解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存在的問題,必須強化單位負責人的責任,提升單位全員參與內控建設的思想認識水平,形成良好的內控環境;結合單位實際對單位層面和業務層面的內控制度進行不斷完善與持續改進,并定期對單位內控體系的評價與監督,從而合理保證單位內部控制目標的實現,更好提升行政事業單位服務水平,最終有利于其職責的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