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炎松
摘 要:水利水電工程是我國興利除害、合理利用資源的重要方式之一。但這種工程在具體施工過程中也會對生態環境的平衡性造成一定的破壞,因此需要充分考慮環境保護的相關因素,在不斷地為人們服務、創造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同時,促進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水利水電 環境保護 設計因素
中圖分類號:TV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7(a)-0019-02
作為水利水電工程設計中的重要內容,環境保護工作需要結合工程實際,通過對環境特征的綜合分析,結合相關專業進行有效的勘察,促進工程施工朝著現代化、高效率的方向發展,從而創造更大的社會效益及生態效益。在落實環境保護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在設計中充分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及時應用相應的技術、采取相應的措施。
1 水利水電工程設計中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分析
隨著我國法律制度的不斷健全,在水利水電工程設計中的各個環節對環境保護的相關問題已經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同時在各個階段設計中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增加。在水利水電工程設計中,重視整體設計水平對于提升設計單位的綜合競爭力,提升企業的業務發展水平,更好地服務業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水利水電工程設計中重視環境保護工作,不僅滿足相關機構對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還能不斷地提升工作效率,不斷地創造更加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 水利水電工程環境保護設計考慮的因素分析
2.1 深化環境保護意識
在水利水電工程的設計階段,要想實現環境保護,需要在設計之初提高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具體設計工作的開展需要以環境保護為重要基礎。同時在整個水利水電工程設計中需要對相關的技術人員進行嚴格的培訓教育。在實際工作中應該充分發揮各級領導的管理工作,在環境設計方案上應該做到層層把關。還應該加強工作人員環境保護的意識,通過在建設過程中有效落實相應措施,確保實現工程建設的預期效果。
2.2 充分挖掘施工當地制約環境的相關因素
通常將環境容易受到周邊因素影響的區域稱為環境敏感區,具體包括特殊保護區、生態敏感以及脆弱區、社會關注區等幾個情況。對于需要特殊保護的區域需要經過國家的批準后進行建立,具體如飲水水源保護區等。生態敏感以及脆弱去主要包括的是自然災害相對嚴重的區域、珍稀動植物的聚聚區域以及熱帶雨林等需要重點保護的區域。而社會關注區主要指的是人口密度在一定數量以上的區域以及醫療教育相對密集的區域。
在具體的工程中,需要在設計中進行充分考慮,在編制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研究過程中,對保護對象進行深入調查,并設定出具體的保護目標。同時,還應該對附近是否存在自然保護區、敏感的風景名勝區以及敏感地帶進行勘察核對。如果施工區域包括或者臨近以上區域,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充分與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如果涉及到法律問題,應該通過專人進行解答,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解決。通過充分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可以有效地對敏感區的設計進行整體規劃和調整,從而有效縮短設計周期,節約成本。
2.3 重視環境保護設計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設計階段至關重要,其中設計水平與質量對于工程的最終質量具有直接影響。因此,需要通過利用相關的技術和理論基礎對設計能力進行提高。還應該充分結合時代背景以及環境的基礎條件做出必要的研究。在水利水電工程設計中,需要滿足社會發展對工程建設的實際需要,從而保證在各項工作推進過程中相關部門結構的積極協調配合。具體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在工程項目建議書的制定階段,需要對工程建設過程中可能引發的環境問題進行判斷、推斷,并對各類情況進行總結歸納,通過嚴格的篩選流程,以最終確定的影響因素為基礎制定設計方案。
第二,在可行性調研階段,應該充分收集與工程相關的材料,通過還應該協調設計單位以及評定單位,確保方案中對環境實際情況評價的準確性和時效性。
第三,在初步設計階段,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內容在于環境保護策略的制定以及相應的投資預算,具體需要詳細的陳述環境保護策略的具體開展情況以及分布情況,并給出最終的評審意見。
第四,在技術階段,需要在初步評審的基礎上對環境保護涉及到的工作方案和投資方案進行細化和調整,通過加強分工,明確責任,其實保證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2.4 做好水利水電工程設計和環境保護規劃的協調統一
做好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的環境保護工作,還應該對前期設計工作進行總結和調整,同時還應該重視對環境保護工作的有效協調,因此,在整個設計過程中,需要對個影響因素以及不同的工作層面進行對比分析,通過強化環保理念的重要性,不斷改善環境保護工作強度,同時還應該在設計過程中重視長遠發展,通過制定規劃戰略目標,逐步實現工程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5 在工程建設中樹立環境保護理念
在整個工程策劃、設計以及施工的階段中,應該強化相關人員對環境保護理念的重視,通過落實責任機制,提升相關管理單位的工作效率。具體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對環境保護涉及到的相關部門進行有效協調,通過積極溝通維持各個部門之間的合作關系。
第二,通過加強設計單位與其他參建單位的溝通工作,進一步統一對環境保護工作的認識,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對工程實際中存在的環境問題進行有效分析,從而縮短設計的時間,提高設計效率,并留出時間做好設計方案的優化工作,提高環境保護的效率。
第三,設計單位與建設單位應該充分溝通,雙方需要同時對環境保護進行重視,有效避免對工程建設以及環境保護造成雙重危害。
2.6 做好周邊環境控制
周邊建立一套具有層次性與保護性的陸域生態系統,生態公益林要建好有效的保護與監督機制,做好生態公益林的保護工作,避免持續采伐天然林的行為;做好水源涵養林的建設工作,并采取合適方法更新改造現有林地,如擇伐、補植、誘導等;有計劃地更新改造周邊低質低效林,增加鄉土林的比例,提高林帶的水土保持能力。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實現周邊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共贏。
流域內點源污染源進行控制,嚴格控制流域周邊高污染、高耗水的企業,現有的未達到環保要求的企業進行整治,有機融合人工治理與水生系統的自我修復,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法,有效治理各種類型的污染源,降低污染。
3 結語
綜上所述,環境保護工作在水利水電工程的設計中,應該通過對每個環節的有效分析,充分考慮影響環境保護的相關因素,通過積極優化設計方案,落實責任機制,確保環境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 韋光林.淺議水利水電工程環境保護設計考慮的主要因素[J].陜西水利,2017(S1):36,39.
[2] 周偉東.水利水電工程環境保護措施落實的保障機制研究[J].智能城市,2016,2(12):256.
[3] 閆俊平.水利水電工程環境保護措施落實的保障機制[J].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學報,2014,12(1):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