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現行《土地管理法》中對集體土地征收補償中存在的公共利益界定不明確、無統一的法律補償標準、補償范圍與方式不敷實際、補償標準脫離土地價值、 補償分配不規范。并由此引發了征收權力的濫用、腐敗滋生等問題,阻礙社會經濟順利發展甚至危及社會穩定。造成土地征收補償制度不合理的根本原因在于現行土地征收及其補償賴以存在的土地權利制度與社會環境(市場經濟、法治現狀、公民參與性等)。
【關鍵詞】 土地征收補償標準 土地所有制 市場機制
1、現行土地征收補償制度的問題
1.1無統一的法律補償標準。現行的《土地管理法》對土地征收方面的問題僅作出了原則性的規定。這樣做的好處在于政府土地征收過程中有更大的操作空間,可根據實際具體的形勢,通過制定政策文件進行土地征收工作。但對土地征收及其補償問題沒有明確具體的規定造成了實踐中很大的困擾。
1.2補償范圍與方式不敷實際。比如法律規定農村土地歸集體所有那么土地的所有權與使用權是分開的,且法律已經確認土地經營權是一種財產性權利,那么土地補償款在所有權者和使用權者之間如何分配則成為一個問題。
此外,宅基地也按法律規定的原產值倍數法確定是存在問題的。比如,按原產值倍數法是否合理以及如何確定原產值。
1.3補償標準不合理。依現行《土地管理法》規定,土地征收補償款是按土地原用途以“產值倍數法”確定的。這種方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忽視了一些問題,即: 物價是否變動?土地的利用方式是否改變? 可見,土地征收補償按照原用途以產值倍數法計算的理論是有缺陷的,以市場價值為基礎確定補償將更加合理。
1.4補償分配不規范。土地征收中所征收的土地是集體所有的土地,因而法律規定土地征收補償的主要對象是集體,甚至有些規定還明確限制土地征收補償在農民間進行分配。農民與集體的共同利益是統一的,但是兩者彼此之間也是有利益矛盾的。
2、現行土地征收補償制度帶來的問題
2.1土地征收權力的濫用。土地征收收益是許多地方政府收入的主要來源。如果土地征收補償不合理,政府作為征收的相對方就會使得土地增值收益的大部分都進了政府的財政,這成就導致地方政府財政更加依賴土地財政,變相刺激了土地征收權力的濫用。
2.2滋生腐敗現象。因現有制度的不完善、不明確的情況下導致土地征收過程并不是一個公開透明的交易過程。因此,就有了尋租的空間。比如,可能會通過賄賂土地征收主體的方法,去回避一些規定或程序。
另外,由于土地征收補償實際上是由自然資源部等行政機關具體負責的,在制度不完善、不明確的情形下,一些不法人員就有了通過各種手段騙取、貪污補償款的空間。
2.3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土地征收的相關理論與土地征收實踐中都表明,如果缺乏法律對相關政府征收土地權力的制約那么政府將傾向于擴大土地征收的規模,因此超出必要的土地征收幾乎是必然的。這樣不僅會侵害農民的合法權利,還會造成不合理的土地浪費。
2.4危及社會穩定。土地征收是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而強制性的取得土地所有權的行為,帶有強制性。如果在此基礎上土地征收補償不合理,必然會引發農民和政府的矛盾。如果不公正且剝奪式的土地征收越來越多,這種不滿也必然越來越盛,當這種矛盾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便會引起持續發生的群體性的反抗,造成社會性危機影響社會的穩定。
3、引發土地征收補償制度不合理的根本原因
然而引起土地征收補償制度不合理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土地征收制度和土地補償制度本身,而在于現行土地征收及其補償制度下的土地權利制度與社會環境。
3.1 土地所有制。按照我國憲法規定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在土地所有權歸集體的情況下就決定了土地補償費與安置補助費的補償對象就是集體,但如何合理的把補償款落實給集體成員就是矛盾的積聚點。因此土地所有制就成了土地征收與補償領域矛盾與沖突的重要原因。
3.2 土地財政。為履行政府職責,彌補地方財政收入的不足,土地財政不可避免。若實行以土地市場價值為基礎的補償方式,就難免會導致土地財政收入的減少。因此,若要實行基于土地市場價值的土地補償是比較困難的。
4、解決土地征收補償制度問題的對策原則
4.1公共利益界定明確。各國把符合公共利益的需要作為土地征收的前提,因此只有對公共利益的范圍進行明確的界定,才能解決征收主體征收權力濫用從而保障公民權利。我國可以在《憲法》中對公共利益進行原則性的界定,在其他部門法中采取列舉式的方式明確公共利益的范圍。這樣既統一了補償標準,又給了地方政府根據實際情況酌情考慮的權限。
4.2征收補償引入市場機制。為確保被征收人得到公正合理的補償,補償方法應以市場價格為基礎,市場交易價格是對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價值最客觀、最真實的反映。為確保公正由第三方機構對土地價格進行評估。補償范圍應包括直接損失、預期損失和其它因征收而造成的附帶損失。補償方式可以采取以貨幣補償為主,實物補償、留地安置、就業安置等多種方式并存的補償機制。
4.3完善土地征收程序。在征收以前應該提前將征收目的、補償范圍、補償標準和安置方式等以公告的方式告知公眾,吸收被征收人參與到征收補償方案的制定公告,在征收補償方案的制定上,尊重被征收人的平等地位,允許被征收人表達訴求,力求通過平等協商的方式達成一致意見。在侵犯了被征地人民的合法權益時應該保證行政救濟渠道的通暢,確立合理的申訴制度。
4.4司法救濟機制健全。除了確立合理的申訴制度。為了公平起見應該引入第三方主體-司法系統。當政府與被征收人對征收補償方案無法形成合意時,也可以訴請法院解決。通過司法救濟,可以進一步確保征收行為的合法性、征收程序的正當性及補償方案的公平合理。
【參考文獻】
[1] 蔡樂渭:“中國土地征收補償制度的演進、現狀與前景”,載《政法論壇》2017 年 11 月第 6 期
[2] 劉婧娟.“土地征收補償款分配的兩難困境分析及對策研究”.《浙江學刊》2014年第1期.
[3] 陳小君.“農村集體土地征收的法理反思與制度重構”.中國法學 2012 年第 1 期.
作者簡介:郭琴(1994—),女,漢族,山西省太原市人,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碩士在讀,單位:山西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