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龍
摘 要:如今,高等學校圖書館電子教學參考支持系統在國外逐漸進入了全面完善的階段。而在我國,高校電子教學參考服務系統還有待進一步完善。位于上海的交通大學,其校內的圖書館電子教學參考服務系統是由國際上先進的系統平臺組建,其系統整合了多種多樣的課程信息資源,給廣大教師同學提供了“隨手可得”的教參資料,使得教學參考資源服務更加人性和便捷化,其先進經驗為我國其他高校圖書館提供了借鑒。
關鍵詞:移動式 電子教參 服務平臺
中圖分類號:G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7(a)-0198-02
近年來,普通大眾百姓的閱讀習慣隨著互聯網信息大爆炸和計算機技術的全面發展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年輕的現代人目前更加偏愛方便快捷的電子閱讀方式,因此更加適合年輕人尤其是在校大學生的閱讀方式,成為了高校圖書館改革的目標。首先,高校圖書館電子教參系統的改革,從互聯網網站開始,目標是可以讓大學生使用手機,電腦,Ipad等移動電子設備登錄訪問,同時,隨著手機3G、4G網絡和校內無線網絡的普及發展,“移動圖書館”之類的App程序,可以讓讀者享受到隨時隨地閱讀的便捷,更重要的是,大數據的整合與優化,也讓個性化和專屬化服務變成現實。
1 電子教參改革目標
1.1 教參資源類型太過單一
目前,讀者想要初步了解教參書的具體內容和價值,是無法通過現有的圖書館教參系統查詢得到結果。圖書館通常只能夠提供簡單的教參資源簡介,而更為深入的教參書目錄以及用戶評論等都無法了解,這樣使得讀者無法更為準確的判斷教參書的實際價值和作用。其次,圖書館教參資源的單一性也是限制用戶體驗的桎梏。例如:缺乏更為形象的圖文視頻資料,網絡參考資源,教學使用的課件PPT等,這些多媒體互聯網的實用資料,都是現有的圖書館系統所不能提供的。
1.2 高校電子教參缺乏對資源的整合
高校已有資源與電子教參系統信息不對稱或資源整合不到位,造成了讀者可能在使用電子教參系統查詢校內已有紙質書籍時出現缺失或錯誤。而將電子教參與圖書館已有EI5C系統完美的資源對接整合更是重中之重。
1.3 電子教參未對學科服務起到良好的作用
電子教參系統作為高校改革的一方面,其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服務學科研究和學生學習。而特學教學內容,精品課程視頻,教參類書籍數據等,可以使得廣大的師生更為準確高效的使用校內資源以服務教學和學習任務。換言之,電子教參平臺的發展優化可以促進學科進步,提高辦學效率,從而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切實地提高高校辦學水平。
2 高校電子教參服務模式探究
處于互聯網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下,高校電子教參平臺的建設應該以讀者的用戶體驗為導向,立足與自身的優勢資源和條件,發展適合本校的特色高校信息圖書資源教參平臺。目前國內外電子教參平臺建設基本以以下三種類型為主,特舉例說明。
2.1 以校內館藏為主的電子教參平臺
此模式依托校內教師推薦教參書籍以及校內教學信息整理而成。其模式教學資源類型單一,教參資料僅為針對性較強的紙質館藏和專業性校內資源數據。通過將資源內容與校內紙質書籍信息錄入電子教參系統,從而使讀者方便快捷的查詢目錄及借閱信息。其教學目的較強,書目類型單一,針對性強。讀者通過搜索數字教參平臺搜索所需要的專業教參名稱或課程教師姓名,即可快速檢索相關的教學資源,從而比對紙質館藏的借閱信息,時效性快,準確性高。
2.2 在資源整合的基礎下建立集成化服務
集成化服務,指的是高校電子教參平臺以校內教學課程為主,以本校圖書刊物,影像資料,教學大綱,課件ppt等教學資源為輔,建立一站式集成化資源平臺。本類型電子教參系統,優點在于將單一的資源整合成為以學科類別為線條的多方面教學知識體系,所能提供的資源品種多樣。讀者通過檢索大類別課目,可以快速瀏覽本類別課目相關學科資源。通過資源整合,將知識分類有序化,建立一個有序的電子教參系統,使得用戶體驗更為精確快速,專業知識結構及關聯更為密切,從而建立一個無縫連接的知識體系。但是,這種一站式集成化服務所建設的電子教參平臺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信息資源數量及質量很大程度上受限于高校本身的紙質館藏及課程資源。其次,固定化的知識體系不能滿足一些個性化或邊緣學科的讀者要求。
2.3 建設共建共享的服務模式
共建共享指的是將區域內多個高校教參系統資源共享,是一種基于計算機網絡技術而建立的資源信息共享方式。其具體模式為:以多個高校資源信息為核心,共同建立統一的知識結構及數據庫,按照統一的工作流程,服務流程,實現多個電子教參系統的數據整合,從而實現各個高校之間的數據共享及互補。其特色是,在信息資源互通的情況下能夠使得資源數據完整互通,讀者能夠獲得更為全面豐富的資源服務。讀者通過一個校內的電子教參平臺即可瀏覽區域內共享的全部學科資源。真正實現學科教學及數據資源的大整合。缺點是,此模式在實際運作的過程中需要很多外部協調工作,在人員和技術設備的配置上,需要的投入大,過程中還有許多實際問題需要協調解決。
3 結語
如今計算機以及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信息技術的應用是紙質圖書館必須經歷的改革。以各個圖書館資源數據為核心,建立互通有無的教學資源共享體系,既是圖書館數字話發展的方向,也是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必然發展的趨勢。完善的服務制度,無縫的知識體系,豐富多彩的資源類型,高效準確的信息獲取,必將使得我國高校電子教參體系發生大發展,大跨越。
參考文獻
[1] 施曉華.融入創新教學模式的電子教參服務體系構建——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例[J].圖書情報研究,2017,10(02):36-42.
[2] 余曉蔚,施曉華,潘衛,等.基于高校圖書館參與的“智慧泛在課堂”構建與實踐——以上海交通大學電子教參服務體系的改革與實踐為例[J].圖書與情報,2014(5):30-33,140.
[3] 朱寧.高校圖書館電子教參服務新進展——一站式聯合協作的教參服務體系ARES的應用[J].圖書情報工作,2013,57(2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