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前我國經濟形勢面臨嚴峻挑戰,民營經濟作為我國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首當其沖。作為民營經濟主力的中小企業由于自身信用水平低,難以獲得商業銀行的信用支持。動產質押融資業務作為最早開展的服務中小企業的融資模式,現階段作為支撐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仍然有諸多的法律風險值得開展此項業務的商業銀行、第三方物流監管企業值得引起關注。
【關鍵詞】 動產質押融資;商業銀行;法律風險
一、背景
在剛剛召開的民營企業發展座談會上,習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民營經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企業作為“自己人”,其企業經營發展卻遇到諸多難題。融資難、融資貴的局面始終困擾著民營企業家。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在開展了多年的動產質押融資業務,期間發生諸多風險,造成銀行損失,因此眾多提供貸款的銀行對該項業務態度也有所冷淡。然而作為服務于中小企業發展的有效手段,如何在開展業務過程中降低風險,使得業務能夠發揮應有的作用,就成為商業銀行關注的重點。
二、動產質押融資業務的法律風險
動產質押監管,根據2013年11月1日商務部發布的《動產質押監管服務規范》給出的定義,是指出質人以合法占有的物品向質權人出質,作為償還債務的擔保,監管人接受質權人的委托,在一定期限內代質權人對質物進行占有、管理的行為。
由于開展動產質押融資業務的多為中小企業,自身抵御風險能力差,生產經營不規范,依靠民間借貸籌集資本等諸多問題,都會導致質押監管業務的高風險。質押融資業務風險的增加,最直接的受害人就是銀行,且發生訴訟案件后,銀行也對該項業務持懷疑態度,甚至有的銀行停止開展該項業務。
動產質押融資業務的法律適用問題是目前爭議較多的點。在發生風險事件后,質權人、出質人以及監管方的權、責、利劃分不明,或在相關法律條款上存有爭議,是目前該項業務物流公司與銀行不愿開展合作的主要原因。
(一)產品設計缺陷
動產質押融資業務模式下,物流公司并未實際占有控制物。三方監管協議約定的監管公司代質權銀行占有質物只是完成了形式上的占有,由此導致銀行質權落空和監管公司無效監管。因此該種產品設計瑕疵是風險的主要原因之一,甚至可以說是風險的根源。
動產質押融資協議對三方主體的法律關系、權利、義務及責任等,約定不明、相互矛盾,有些關鍵的問題甚至根本沒有涉及。大到合同性質是監管還是保管,小到質物轉移占有過程、質物權屬責任、質物品質責任、違約責任等均未做明確約定。
(二)業務操作中質權人風險
質權銀行在項目操作、協議履行中的過錯是造成貸款損失和質物品質不符、數量損失的主要原因,也是主要風險根源之一。如質權銀行在產品流程設計上的缺失,比如質物品質問題涉及到的質物定價問題就沒有明確約定。再者質權銀行業務人員疏忽大意、過于自信、甚至是故意行為帶來的風險如質權銀行工作人員收受出質企業賄賂,違規發放貸款等。
(三)業務操作中出質企業風險
動產質押融資業務中出質企業的違法行為是構成銀行貸款損失和質物損失風險的主要原因,也是主要風險根源之一。出質企業對監管質物的交接風險:虛假出質、借用他人物品充當質物、以次充好、強行出庫、日常蠶食、重復質押、虛假報單等。另外出質后企業經營不善、盲目投資、違法違規操作等經營風險導致其停產、倒閉、到期無力償還貸款,使監管質物滅失風險上升。
(四)監管人內部管控風險
監管公司內部管控風險同樣是導致監管質物虛假、毀損、滅失、有無等重要原因,同樣是業務中主要風險根源之一。從監管質物交付監管、簽發質物清單開始到監管到期質權銀行簽發解押通知書或質物處置拍賣,監管公司是否有效履行了監管義務,是否真實記錄和反映了質物的客觀現狀、是否及時通知、告知了質權銀行監管中的風險事件等。在這個過程中監管公司內部管控風險舉不勝舉,比如違規簽發質物清單,盤點記錄、日常報表、進出庫單、檢查巡查記錄等均不按操作流程辦理,甚至出具空白質物清單、虛開質物清單,致使監管質物出現問題造成項目風險。
(五)業務操作中外部環境風險等其他風險
宏觀經濟環境使動產質押融資業務的問題及風險在2012年開始爆發,至今仍在延續,導致出質企業對貸款逾期、在監管中違約。另外監管現場環境較差,無圍墻,地處偏僻,致使質押物被盜搶。質物本身物理化學屬性不穩定等,例如原煤自然,均會給商業銀行造成損失。
三、動產質押融資業務主要的法律困境
在動產質押融資業務開展過程中,在近幾年的司法實踐中,存在較多爭議。類似案件評判標準不一,相關法律解釋不夠清晰的問題一直存在。
有觀點認為監管人與質權銀行構成擔保法律關系,訴訟中直接要求監管人對債權人的貸款損失與出質企業承擔連帶責任。該訴訟方式前期較為常見,但在司法實踐中法院司法實踐中支持較少。也有觀點認為監管人與質權銀行構成保管法律關系,訴訟中直接要求監管人返還質物或承擔質物變質、滅失帶來的損失。
第三種觀點認為,三方《商品融資質押監管協議》第一條“法律關系”明確約定監管方為質權人的代理人,其法律關系明確,代理權利義務清晰。在司法實踐中,代理法律關系及責任認定的判例也較為普遍。
四、對銀行開展動產質押融資業務的幾點建議
基于對過去風險事件的分析,商業銀行在此項業務中實際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銀行與物流公司達成監管協議,監管過程的盡職直接關乎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因此,商業銀行應與物流公司形成戰略合作,在業務開展過程中密切配合,在合約設計上盡可能將業務執行細節不斷細化落實,監管公司切實履責,保證業務健康發展,為民營經濟提供有效支持。
作者簡介:李利琛(1991-),男,漢族,河北石家莊,碩士研究生,北京物資學院,供應鏈金融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