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曉蒙
【摘 要】 現階段,旅游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正逐步成為世界最具有發展前景的綠色產業。本文對我國目前旅游服務貿易的現狀及優勢、劣勢,在一帶一路背景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關性的政策及建議。
【關鍵詞】 旅游服務貿易 發展對策 SWOT分析
我國加入WTO后,旅游服務貿易發展迅速,旅游業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入境旅游人數及出境旅游人數不斷增加,近幾年來,我國旅游服務貿易進口增速保持在20%左右。
一、我國旅游服務貿易的SWOT分析
(一)我國旅游服務貿易的優勢(strength)分析
我國國土廣袤、地大物博,自然資源無比豐厚,自然景觀各有千秋。我國擁有眾多的自然景區及名勝古跡。如北京故宮、長城、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馬俑、黃山、嵩山等等聞名世界。
我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民族眾多且習俗迥異,吸引了大量的國外游客。我國美食種類豐富多樣,各地形成了不同的美食風格,形成多種美食文化,我國的美食、建筑藝術的品鑒、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及中國功夫吸引了大量的外國游客。
旅游路網運輸包括航空、鐵路、汽車、輪船等。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較為便利的旅游路網布局,是國際旅游服務貿易快速發展的基礎。此外,得益于“一帶一路”,國際航空運輸市場快速增長,多家國際旅游航空公司增設了飛往中國的航線,為外國旅游者來大陸旅游提供了交通保障。
(二)我國旅游服務貿易的劣勢 (Weaknesses) 分析
目前,中國的高稅負及高銷售成本,使得進口商品的國內市場價格高于國外,沒有競爭優勢,此外,近年來中國產品屢次發生安全和質量問題,消費者對國內產品信任度降低,導致中國旅游消費購買力嚴重外流,高價低質成為制約國內消費購買力的主要因素。
旅游行業法律制度不健全,存在諸多的漏洞和空白,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沒有得到充分保護。旅游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社會活動,當前我國旅游法律制度在很大方面還需要補充。
(三)我國旅游服務貿易發展所面臨的機遇(Opportunities)
我國作為“一帶一路”戰略的倡導者,“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促進了我國旅游服務貿易的發展。中國已與46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締結各類互免協議,19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給予中國公民落地簽便利,同時利用這一平臺,我國旅游服務貿易將更加多元化、更加開放,同時,在推動“一帶一路”發展的過程中,形成的新的貿易規則,也會進一步促進我國旅游服務貿易的發展。
(四)我國國際旅游服務貿易發展所面臨的挑戰(Threats)
目前,我國旅游產業相關的基礎設施并不完善,雖然我國旅游資源豐富,但是旅游城市之間的距離較遠,導致游客在路上時間長游覽時間短現象的產生,降低了對游客的吸引力。此外,“一帶一路”戰略涉及多個國家,各個沿線國家發展背景不同,政治、經濟發展水平、思想文化水平差異大,可能存在諸多貿易壁壘及在溝通交流方面存在阻礙旅游服務貿易發展的因素;另外,民族問題及安全問題也可能阻礙我國國際旅游服務貿易的快速發展。
二、促進我國旅游服務貿易發展的建議及措施
(一)政府
政府行為影響旅游服務貿易的對外發展,政府可以通過使用宏觀調控手段,對我國旅游服務貿易進行指導并制定相應的支持政策,同時加強旅游產業升級及轉型方面的指導。政府部門還需要制定和完善旅游行業相關法律法規,提高我國旅游服務貿易的整體服務質量,為旅游服務貿易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推行互聯網+政務,及時關注旅客動態,此外,對外公布舉報熱線和郵箱,促進從業人員服務水平的提高。
(二)行業
我國旅游服務行業應當對國外的旅游服務產品進行市場調研和分析,確保我國旅游服務項目與時俱進。此外,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背景下,我國旅游行業應注重貿易的安全性,積極做好行業在對外輸出旅游服務產品的時候的風險管理,建立行業發展預警體系,維護旅游業國際貿易安全;同時,加強旅游業從業人才的培養,加強旅游從業人員的素質建設,整合旅游教育資源,開展相關的素質及專業知識培訓,建立健全旅游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和開發系統,為企業培養高層次、復合型的旅游人才。
(三)企業
隨著消費能力的不同,旅游市場和游客的需求也在逐漸發生變化,因此,旅游服務貿易的發展需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與時俱進,積極發掘和創造新的增長點來引領消費者,我國的旅游服務企業應提高創新意識,增強品牌競爭力,同時,在經濟全球化的帶動下,旅游服務企業需要進一步明確市場細分,積極開拓國際目標市場,同時也需要加強從業人員管理,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
【參考文獻】
[1] 吳玲霞. 我國旅游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分析[J]. 當代經濟,2017,(10):59-61.
[2] 劉瑞峰,楊博文. “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現狀分析[J]. 現代經濟信息,2016,(02):158.
[3] 張響. “一帶一路”新戰略下我國國際旅游服務貿易的機遇與發展策略分析[J]. 中國市場,2015,(47):178-180.
[4] 木泉. 中國國際旅游服務貿易法律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