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訊
【摘 要】 我國經濟當前出現債務通縮的現象引起了一系列經濟問題,尤其是生產領域的表現更為嚴重,企業成本增長速度超過收入增長,這些問題將企業拉入高負債泥潭。研究債務-通縮理論能夠加深對這些經濟現象和隨之出現的經濟問題的理解,有助于促進經濟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 債務-通縮 經濟形勢 價格泡沫
一、引言
債務通脹理論是西方經濟學領域對社會經濟現象的理論研究,債務-通縮帶來的經濟效應會嚴重影響宏觀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導致經濟危機,對該理論的研究能夠有效了解經濟中相關問題的發生機制,對制定科學有效的應對措施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債務-通縮效應對經濟的影響
(一)債務-通縮效應的發生機制。債務-通縮理論源自西方的經濟危機研究,最早由費雪提出,針對美國經濟危機的研究中找到的兩個因素,債務和通縮,導致一系列經濟問題。債務和通縮的變化會引起市場需求、企業的生產效率、成本利潤等一系列的變化。在傳統的理論中,債務-通縮理論的發生機制由債務觸發,當一個企業的債務不斷增加,產生過高的債務壓力,利潤長期無法覆蓋債務,甚至收入難以覆蓋負債引起的就會進入長期負債階段,企業的債務積累到一定程度經濟泡沫破裂,企業面臨著嚴重的還債壓力,出售企業的大量資產來還債,這樣,企業缺少現金流進入,面臨越來越緊張的現金壓力,導致價格下降,企業的收入又會減少,形成惡性循環,導致企業破產,影響國家的整體經濟形勢。在我國,債務-通縮現象同樣起源于過高的債務,導致債務過高的原因主要有我國產業結構不夠合理、勞動力價格優勢已經不再明顯,過剩產能、房地產泡沫過高、金融市場機制不完善,金融監管能力不強等原因,這些原因導致我國經濟負債增加,引起各類經濟問題。
(二)債務-通縮效應對經濟的影響。債務通縮效應對經濟的影響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企業尤其是生產型企業的利潤水平不斷下降,由于勞動力成本上升、生產結構不合理、創新型國家較低,我國生產制造型企業競爭更加激烈,勞動密集型產業正在向東南亞等地轉移,中國企業面臨的壓力更加沉重,企業轉型升級,優化結構依然任重道遠。其次,企業缺少資金,融資壓力重,很多企業由于嚴重的負債導致收入利潤難以覆蓋融資成本,過高的債務利息限制企業的經營,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猶豫負債壓力產生重大變化,經營重心已經偏離企業的日常業務,轉向融資,尋求更多的資金還債,這樣企業陷入了更加危險的階段,在負債的壓力下,企業的風險增加,各類高風險行為很容易發生,高風險投資頻繁發生,給企業帶來嚴重的財務危機。最后,由于高負債引起的一系列經濟問題企業的經營情況更加惡化,資金流通減少,價格下降,內生性緊縮產生,企業的融資更加苦難,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導致經濟泡沫破裂,發生經濟危機,影響宏觀經濟環境的穩定。
三、債務-通縮效應對中國經濟形式的啟示
(一)制定科學合理的貨幣政策。鑒于債務-通縮效應引發的對經濟形勢的影響,我國應該采用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當貨幣政策過度寬松時,由于債務的增加,過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會加速債務的增長,不利于企業的經營改革,在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下,調整整體的稅率和利息,給企業較為寬松的融資環境,幫助企業減輕負債,提升經濟整體狀況。同時,相關的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定向發放貸款,為那些需要資金的企業專項提供貸款,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較為充裕的資金,降低它們的融資成本,在淘汰過剩產能的過程中加強金融政策的配合,為那些創新型企業、服務業、先進的制造業等企業提供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這樣既可以防止整體經濟領域中的貨幣政策過度寬松,又可以定向為繼續資金支持的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提供相應的寬松貨幣政策,有效控制不良經濟問題的發生,當前隨著貨幣的供應方式增加,各類金融機構可以通過更加多元化的管理方式控制市場中貨幣的供應量,比如商業銀行等機構可以通過采用準備金等方面調整來影響貨幣的供應量,調整市場的通縮情況,不斷推進金融機構的改革,為金融市場提供更加靈活的政策,能夠幫助金融市場建立更加完善的機制,保障經濟運行的穩定性。央行在必要階段,通過注入貨幣的形式,調整整體的貨幣供應量,根據經濟形勢靈活調整貨幣政策,有效提升經濟的健康有序運行。
(二)不斷推進供給側改革。面對債務通縮效應帶來的經濟問題,我國應該從債務通縮理論中探索應對這些經濟問題的方法,通過對債務過高,市場供需等的分析,我國企業應該淘汰過剩產能,不斷優化企業的結構,推進供給側改革,提升經濟結構,增強抵御各類風險的能力。當前,過生產能嚴重阻礙經濟的發展,產品結構不合理,我國的內需市場并沒有得到有效開發,消費者的潛在消費能力也沒有被充分挖掘,推進供給側改革能夠有效的淘汰過剩產能,構建更加健康的市場環境,淘汰競爭力弱的企業,降低行業債務負擔。降低企業的成本,不斷推進稅收改革,降低稅收,減輕企業的負擔,為企業提供更加寬松的發展空間,繼續推進金融市場改革,完善金融市場秩序,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融資手段,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促進企業淘汰過剩產能,調整產業結構,建立市場化進入退出機制,不適合市場競爭、落后的企業加速淘汰,清除落后的過剩產能,調整資源結構,將更多的資源用在具有創新力的產業上,政府在其中做好監督把控機制,促進我國產能調整和產業結構優化。同時,房地產領域要加快去庫存,當前,房地產業泡沫已經非常高,政府應該加強對房地產業的監管,推進庫存降低,嚴格控制炒房等不良行為,控制房價過快增長,滿足消費者剛需住房,防止房地產泡沫破裂,引發經濟危機。
四、結論
債務通縮理論的研究對經濟形勢的啟示能夠有效幫助決策者制定科學合理的經濟政策,降低杠桿,淘汰過剩的產能,提升資本市場活力,加快推進相關領域的改革,降低經濟領域的風險的暴露,有效維護經濟健康平穩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賀小暢.債務-通縮導致經濟危機的原因分析[J].現代商業,2016(36):30-31.
[2] 陳小亮,馬嘯.“債務-通縮”風險與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協調[J].經濟研究,2016,51(08):28-42.
[3] 劉哲希,韓少華,陳彥斌.“債務—通縮”理論的發展與啟示[J].財經問題研究,2016(06):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