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雁
【摘 要】 近年來我國經濟不斷發展,電子商務依托虛擬網絡和現實物流實現了商品與顧客的鏈接,對經濟產生強有力的帶動作用。但是由于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存在,以及信用缺乏會增加交易費用,增加金融市場不確定性,不利于市場經濟的長遠發展。因此政府必須采取措施切實解決這些問題,建立電子商務信用監管和獎懲機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并注意時效性,制定統一的科學信用評價標準,提高電子商務交易主體的信用,降低金融市場風險。
【關鍵詞】 電子商務 信用監管 逆向選擇 金融風險
一、現狀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電子商務依托虛擬網絡和現實物流實現了商品與顧客的鏈接,對經濟產生強有力的帶動作用。目前我國電子商務發展取得比較明顯的成績,在國內外市場中占據一定地位,電子商務從產生到發展到現在為止,經歷過不同的挑戰,尤其是物流曾面臨巨大壓力,這些問題已經得到較好的解決,物流基本覆蓋全國,同城速遞業務也取得顯著成效。而且國內大型的幾家電子商務企業已經上市,在金融市場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電子商務發展自始至終都面臨著信用問題,初期此問題不明顯,但是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電子商務的信用問題越來越突出。電子商務是依托互聯網發展起來的一種商品交易方式,它將互聯網思維與商品經濟相結合,有效解決了傳統商務中的存貨、地租和人力等高昂成本,使商品的購買和銷售突破了時間和空間限制,極大增加了人們購物的便利性,促進了經濟發展。
但是互聯網發展也有其自身局限性,依托虛擬互聯網技術的電子商務也存在明顯的缺點,商家和消費者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性,容易引發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出現“刷信譽”等不良行為,產生信用欺詐,如果不加以有效規范和引導,很有可能打破原有的經濟平衡體系,出現消費者只愿意購買價格低的商品,商家只能提供質量差價格低的產品,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檸檬市場,而電子商務市場產生的一系列不誠信行為,很可能影響金融市場,造成股市崩盤,增加了金融風險產生的不確定性。本文分析了電子商務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從而提出解決措施:多方協作建立信用獎懲機制和金融監管機制;建立企業內部信用管理機制,根本上降低金融市場風險;完善市場相關法律法規并進行動態管理;制定科學統一的信用評價標準,規范市場主體行為;提高社會整體誠信意識,提高金融市場道德觀念。
二、問題根源
本文認為,電子商務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為信息不對稱破壞了金融市場秩序;交易成本增加了市場交易成本和風險兩個方面。
(一)信息不對稱破壞了金融市場秩序
與實體經濟下,買賣雙方面對面的協商模式不同,依托互聯網的電子商務具有虛擬性和開放性,而且交易雙方僅在網上交流購買,缺乏實體體驗,造成雙方信息不對稱,而這會增加雙方行為的不確定性,如果沒有有效的監督機制,很容易被假冒偽劣產品占據市場,真正的優質企業反而受損,有可能造成股市降價,金融市場動蕩,拖垮整個電子商務經濟。
在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消費者相比廠商來說,掌握著更少的信息,不清楚商品的具體性能是否和商家所描述的一樣,因此他們會自己進行選擇,降低自己的支付意愿,選擇價格低的產品,這會導致真正的高質量產品無法賣出,最終退出市場,留在市場中的是價格低且質量差的產品,結果是劣質商品賣家贏過高質量商品賣家,導致整個市場經濟狀況惡化。另外,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國內企業普遍缺乏對誠信的重視,缺乏信用道德規范,社會上信用缺失情況比較普遍,這種社會整體的信用缺失以及企業個人對信用的忽視,很容易造成道德風險,在缺乏監管或懲罰機制情況下,處于信息有利方的電子商務企業有較大的動機以次充好,或虛報高價欺騙消費者,獲取超額利潤。缺乏道德制約的企業沒有可持續發展的可能,電子商務行業如果不加以有效監管,很容易出現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問題,造成整個電子商務行業的衰敗。因此要重點關注電子商務的信用監管問題,建立合適的獎懲機制,加快建立電子商務信用機制,營造健康綠色的電子商務發展模式。
制度經濟學中的契約理論和信號傳遞理論可以為我們解決逆向選擇問題提供思路和借鑒。針對電商賣家,我們可以提供幾種不同的契約模式,使賣家自動選擇,自動披露自身商品質量信息,降低不確定性。另一方面,電商的逆向選擇問題也是由于信息不對稱產生的電商主體的信用缺失問題,可以通過提高電商企業的信用水平增加消費者可信性,互聯網的發展降低了信息獲取的成本,增加了信息可得性,消費者基本上可以在網絡上搜索到信譽良好的賣家,這為打破檸檬市場問題提供了技術可得性。電商企業需要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級,并在互聯網中及時披露自身信用情況,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政府應該建立合理的信用監管和獎懲機制,降低市場上信用評價差的企業的存活率,在促進企業樹立良好信用的同時,提高整個社會對信用的重視程度,營造良好的電子商務發展大環境。但是建立電子商務信用監管和獎懲機制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需要多方協作,下面將詳細討論如何建立電子商務信用監管和獎懲機制。
(二)交易成本增加了市場交易成本和風險
交易成本分為事前交易成本和事后交易成本,電子商務通過互聯網進行貿易往來,縮減中間環節,提高了資源的利用效率。但是由于當前電子商務存在的信用問題,信用獎懲機制不健全,失信行為得不到有效的懲罰,增加了交易成本。在電子商務交易中,失信方無法得到即時懲罰,守信方的權益也無法得到即時保障,這增加了雙方契約的實現的交易成本,阻礙了交易的有效進行。因此在設計電子商務的信用監管和獎懲機制的時候要注意對失信方和守信方給予及時的獎懲,對失信方通過信用降級或加入信用黑名單等方式進行懲罰,對守信方可以提供一些政策優惠政策或稅收優惠政策,從而降低電商交易主體的交易成本,提升信息搜尋的效率,降低信用申訴發生的頻率,對守信方和失信方都及時作出應對,以提升守信者的信心,推動電子商務良好的發展。
三、解決措施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解決措施:多方協作建立信用獎懲機制和金融監管機制;建立企業內部信用管理機制,根本上降低金融市場風險;完善市場相關法律法規并進行動態管理;制定科學統一的信用評價標準,規范市場主體行為;提高社會整體誠信意識,提高金融市場道德觀念。
(一)多方協作建立信用獎懲機制和金融監管機制
要想解決電子商務的信用缺失問題,除了政府加強宣傳之外,更重要的是建立完善的信用獎懲機制,對失信企業或者個人,讓其受到失信懲罰,將不良行為記錄在失信名單上并予以公開,并重點監管定期檢查,增加失信成本;對守信企業或個人,給予政策優惠政策予以獎勵,宣傳其守信良好形象,但同時要注意定期進行檢查,重新評估企業信用等級,避免出現消極懈怠行為。通過建立信用獎懲機制約束交易雙方的行為,營造良好的電子商務交易環境。同時要加強金融監管,及時發現并處理電商賣家的不守信行為,及時制止其利用金融市場進行投機行為,保證金融市場的有序和高效。
要調動各部門的積極性,發揮政府監管部門、電商平臺、銀行和金融機構以及相關行業協會的作用,從多方面對失信者進行懲戒,提高其失信的成本和風險。電商平臺和行業協會要及時披露失信者行為,適當限制其電商交易活動,并將失信情節嚴重的企業及時報送政府。政府進行行政處罰或監督管理,后期將其作為重點監督對象,同時規范電商行業法律法規,妥善處理各種失信行為,在處理信用申訴時注意兼顧效率與公平,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銀行等金融機構根據其信用等級決定資金借貸業務的辦理程度。彌補金融市場管理條例中關于上市電商的金融行為的規定,規范其言行。
(二)建立企業內部信用管理機制,根本上降低金融市場風險
企業在進行電子商務活動時候不僅要關注企業自身的信用情況,還要注意合作方的信譽,因此企業自身也應建立信用監管機制,對客戶的信用情況提前進行調查分析,降低合作中的不確定性,保障企業切身利益,也有利于降低金融市場風險和不確定性,維護市場良好秩序。首先企業根據已經披露的信息對客戶進行評價,比如財務報表分析、信用等級評價、上市電商的金融市場表現等,其次企業要根據自身業務需要建立客戶數據網,定期更新維護,從而有效降低交易過程中的不確定性,維護企業總體利益。國家也可以建立公共的企業信息數據庫,記錄企業的信用和相關行為,并定時更新,為企業間相互進行信用評估時提供方便高效的平臺資源,及時發現信用評價非常高或者是非常低的企業,并對其給予獎懲。
(三)完善市場相關法律法規并進行動態管理
電子商務信用管理最重要的是要完善信用法律法規的規定,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目前我國電子商務信用監管存在權責劃分不清晰,行政監管主體不明確等問題,對此要明確相關法律法規,界定交易雙方行為,明確劃分權利和責任,為電子商務信用監管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撐,增加電子商務行業自律性。同時要注意在設定有關跨境電子商務的法規時要綜合考慮國內外法律法規內容,保護跨境電子商務企業的合法權益。
電子商務在不斷發展更新,互聯網技術也在不斷突破自我實現新的發展,市場交易主體的信用問題也在不斷更新升級,因此要注意對于信用法規的動態管理。政府相關立法部門加強信用立法的補充完善,進行動態管理,促進法律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和特點。
(四)制定科學統一的信用評價標準,規范市場主體行為
目前我國電子商務信用評價服務還處于初級階段,行業評價與第三方機構評價有時存在不統一的情況,評估機構之間也存在競爭,甚至某些企業利用系統漏洞偽造自身信用評價,對此政府應該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統一的信用評價標準,在建立這套標準時候注意積極聽取第三方機構和行業的意見建議,降低片面性和局限性,為企業之間合作提供一套有效的評估規范,實現信息有效利用和信息共享,并且對企業進行階段性評估,定時更新不同企業的信用評價,提高時效性。
(五)提高社會整體誠信意識,提高金融市場道德觀念
電商企業信用的缺乏也是社會整體誠信意識缺乏的體現,不僅是企業需要樹立誠信意識,社會經濟中的每個獨立個體也要提高自身的信用形象。對此政府要加大對誠信的宣傳力度,培養社會信用意識,營造良好的市場經濟誠信經濟氛圍,提高整個金融市場的道德觀念和意識。必須要加大對誠信的重視和宣傳力度,轉變企業和個人觀念,增強失信成本,建立失信黑名單,嚴厲打擊失信行為,形成良好向上的市場氛圍,建立健全信用披露和監督制度,提高社會整體信用意識,從而為電子商務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四、總結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進步,傳統經濟發展模式也在不斷變化,電子商務依托虛擬網絡和現實物流實現了商品與顧客的鏈接,減少中間環節,增加資源利用效率和促進經濟發展模式新的突破,并對經濟產生強有力的帶動作用。但是也要看到,電子商務發展還存在諸多不足,目前重點關注的便是信用問題。由于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存在,消費者有動機選擇價格低質量差的商品,賣者有動機提供劣質商品,而且由于雙方不信任甚至是信用申訴帶來交易費用的增加,這些都不利于市場經濟的長遠發展,甚至有可能危及到金融市場的交易安全。因此政府必須采取措施切實解決這些問題,建立電子商務信用監管和獎懲機制,加強對上市電商的監管,同時要建立企業內部信用管理,增強信用管理的有效性,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并注意時效性,制定統一的科學信用評價標準,在促進社會整體信用提升的同時提高電子商務交易主體的信用,推動電子商務的發展完善,從而帶動整體經濟進步。
【參考文獻】
[1] 謝桂林.基于博弈論視角對我國B2C電子商務信用問題的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8.
[2] 施嘉維.電子商務信用危機根源探索與增信體系創新設計——基于消費者與商家行為沖突視角[J].當代經濟,2016(25):88-89.
[3] 李叢偉.基于博弈論的跨境電子商務信用問題探討[J].中國商論,2016(04):55-58.
[4] 李永貞.論電子商務誠信體系的完善[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1):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