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創設寬松的心里環境和豐富的物質材料環境,尊重幼兒藝術表現與創造?!泵拦^常常是畫畫、做做、玩玩融為一體,強調體驗,豐富幼兒的感受,活動過程近乎游戲活動,是適宜幼兒發展的一種活動形式。美工區開展的是否有效,是否受孩子們的歡迎,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材料的投放。結合實踐,淺談游戲背景下小班美工區材料投放的一些新嘗試。
【關鍵詞】多元材料;玩美區域;小班美工區
【作者簡介】馬海燕,江寧區翠屏山幼兒園。
一、材料投放體現層次性
小班幼兒處于涂鴉期,美工區創設內容以玩色為主。剛開始孩子們會被琳瑯滿目、五顏六色的材料所吸引,如果活動材料提供缺乏層次性,他們也會很快失去興趣。投放材料時,既要考慮從本班整體水平和實際情況出發又要根據每位幼兒的不同發展水平,準備相適應的活動材料,使每位幼兒都有適合的、感興趣的活動材料。例如:在小班美工區里投放的新材料——各種蔬菜印章。隨著時間的推移,材料對幼兒不再有挑戰性,幼兒的興趣減弱,教師這時可以提高難度,要求幼兒運用蔬菜的印出的圖形或紋理進行想象添畫。想象添畫增強了該材料的目的性和操作性。由于孩子的獨特性、差異性各不相同,所以投放材料時切記一刀切,有機會讓每一位幼兒按自己的能力選擇和使用材料,切實讓每位幼兒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提高。
二、材料投放重視自然性
幼兒喜歡自然環境,在美工區中投放一些自然材料,深受孩子們的歡迎。因為自然材料沒有固定的使用方法,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意圖作靈活的變通,從而使單一的自然物具有多種表現。例如:中秋節過后,不斷有幼兒帶月餅盒來幼兒園。自由活動時間,總有幾名幼兒湊到一起拿著紙盒,中間放一顆彈珠搖一搖、晃一晃,聽著呼呼的聲音,孩子們越聚越多,幾天下來興趣依然很濃,對老師提供的材料反而不感興趣。這次幼兒自發的活動引起了我的思考,我開始關注生活中的一些自然材料、廢舊材料。如:我將幼兒自發的搖搖樂,將紙盒中加入顏料和背景紙,幼兒在玩中感知彈珠滾動的痕跡,體驗色彩融合之美。根據孩子的興趣,還將河蚌殼、卷紙筒、樹枝、鋼絲刷等材料請入美工區中。每一次新材料都能引起很大的反響。幼兒參與材料的收集與投放,真正感覺自己是活動的主人,從而產生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隨著美工區深入開展,幼兒和家長逐步養成收集材料的習慣,材料堆積如山,班級一下子變得雜亂無章,嚴重影響美工區活動的正常開展。為了方便幼兒的操作和拿放,我為他們準備了四個整理箱,每個整理箱上都分別貼上分類標記。如:瓶子類:鐵盒、塑料瓶、薯片罐等。紙盒類:牙膏盒、牛奶盒、紙板等。線、繩、布類:毛線、彩帶、麻繩、彩色布條等。自然材料類:樹枝、葉子、果殼等這樣不僅能讓環境整潔還能激發幼兒活動的激情和欲望。
三、材料投放調整動態性
美工區材料投放不是一蹴而就、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據幼兒的發展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調整與補充。
1.調整美術工具和材料數量,滿足幼兒活動的需要。幼兒對新的材料總是比較感興趣,小班幼兒大都處于平行游戲或獨自游戲的階段,他們又好模仿,因此同類的材料可以適當的多放一些。當然也不是越多越好,教師不能簡單的以材料的多與少作為投放材料的標準,材料投放的數量應建立在幼兒的興趣、經驗、需要之上,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材料投放的有效性。小班幼兒好模仿,當遇到材料數量過少的情況時,幼兒會表現出競爭性、侵犯性和破壞性行為。了解幼兒操作的情況,按照幼兒興趣點增減,及時調整投放材料數量的策略來滿足幼兒興趣和實際操作的需要。
2.更新美術工具和材料內容,提高幼兒活動的興趣。美工區活動強調遵循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與發展規律。小班幼兒注意力容易分散,單調、枯燥,一成不變的材料,會使幼兒失去興趣。不過再新穎的材料,孩子玩久了都會散失興趣。例如:在拓印活動中,孩子對成品拓印工具不感興趣時,教師可以增加一些報紙、蔬菜、紙板等半成品材料供幼兒替換,使幼兒持續保持對拓印活動的探索與發現,拓展幼兒的思維方式。
3.靈活增加輔助材料,幫助幼兒及時有效地解決問題。當幼兒產生與材料相關問題時,幼兒無法獨立解決的時候,教師一定要及時發現并給予適當的調整,否則活動就會無法深入或者導致游戲結束等后果。例如:在用油泥制作餅干的過程中,發現單一的玩油泥活動,孩子不喜歡,于是增加了黃豆、紅豆、綠豆、蕓豆等輔助材料,幫助幼兒增加活動的難度。他們將豆子鑲嵌于油泥中,做出不同口味的餅干。之后還生成了“好吃的糖果”等系列活動。主材料同樣是油泥,增加小棒等不同輔助材料制成棒棒糖、夾心糖、水果糖、花生糖、糖葫蘆等,在驚喜中獲得成就感。
小班美工區材料投放,它沒有固定的模式,卻充滿了挑戰和學問。材料是美工區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幼兒直接進行活動的基礎,幼兒的發展依賴于對材料的操作。材料的提供直接影響美工區活動的質量。由此可見提供材料時,教師只有堅持以幼兒為主體,觀察幼兒,及時發現幼兒的需要,根據班級幼兒的經驗和能力層次,讓所投放的材料滿足每一個幼兒的發展,不適宜的材料應及時調整與更換。美工區材料投放既蘊含著教師的教育理念,也承載著教師的期望和智慧,它是促進幼兒學習、引導幼兒互動,激發幼兒想象與創造。總之,材料的合理投放是美工區活動的前提與保障,教師認識材料、研究材料、分析材料、才能減少材料投放的盲目性,保障美工區活動的有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