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秋瓚 申昌優 陳榮華 連海 張祖清 張靜燕
(贛州市煙草科學研究所,江西 贛州 341000)
農業生產上化學除草劑的廣泛應用,在保護農作物不受雜草危害、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減輕農民勞動強度、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等方面起到了無法替代的作用。化學除草劑在有效地控制田間雜草的同時也使農作物藥害問題日益嚴重,尤其是除草劑土壤殘留致后茬作物藥害的現象不斷發生[1,2]。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大面積推廣的單季晚稻-花生-單季晚稻高效種植模式,已成為江西省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一條有效途徑。然而由于除草劑的不科學使用,前茬稻田除草劑土壤殘留易致花生產生藥害,影響花生優質生產。因此,本試驗測定了3種稻田除草劑對花生生長的影響,以期為花生安全生產和上茬水稻除草劑合理使用提供依據。
供試除草劑:50%二氯喹啉酸WP (江蘇富田農化有限公司);10%芐嘧磺隆WP(江蘇快達農化股份有限公司);25 g/L五氟磺草胺OD(美國陶氏益農公司)。
供試花生品種:虔油1號(贛州市旱作物科學研究所)。
供試土壤:取自野外荒地且未施用任何農藥的土壤,經自然風干后,去雜備用。
1.2.1 供試藥劑質量濃度梯度設計
試驗中3種稻田除草劑最高施藥劑量分別參考其田間最大施用量并參考我國農田20 cm耕作層每667m2干土150 t進行換算得出所需施用量[3]。3種藥劑均按照最大推薦劑量、最大推薦劑量的50%、25%、10%、1%質量濃度梯度進行處理(見表1),且每個處理設置5個重復。

表1 3種除草劑質量濃度梯度設置 (mg a.i/kg)
1.2.2 供試藥劑對花生生長的影響測定
施藥:稱取2.5 kg供試土壤若干份,分別對其噴灑不同劑量的3種除草劑水溶液,拌勻裝盆,使其在土壤中的濃度符合設定的濃度,并保持土壤含水量在60(±5)%。
播種:每盆均勻播種3粒浸泡12h,大小一致,發育良好的花生種子。
定期觀察花生長勢情況,并測量記載花生總鮮重、株高和第一對側枝長3個性狀,并計算其抑制率。
抑制率(%)=[對照(鮮重、株高、側枝長)-處理(鮮重、株高、側枝長)]/對照(鮮重、株高、側枝長) ×100。
臨界值取值:以鮮重、株高、側枝長等的抑制率為10%~15%時的施藥劑量作為參考標準[4]。
3種稻田除草劑的施藥方式均為土壤處理,均不同程度的抑制花生植株的根、莖、葉的生長。50%二氯喹啉酸WP致使花生藥害癥狀顯現時間短,持續時間長,不易恢復;而10%芐嘧磺隆WP和25 g/L五氟磺草胺OD 則顯現時間長,輕者可恢復,嚴重者可使花生枯萎死亡(具體見表2)。

表2 3種稻田除草劑致花生藥害癥狀
2.2.1 二氯喹啉酸對花生生長的影響
二氯喹啉酸對花生的影響見圖1,二氯喹啉酸的施用量對花生植株的鮮重、株高、側枝長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隨著二氯喹啉酸施用量的增加,每個施用量相對應的鮮重抑制率始終大于相應的株高抑制率和側枝長抑制率。二氯喹啉酸的施用量為1.70×10-2mg a.i./kg時,其對花生植株的鮮重、株高、側枝長的抑制率分別為18.31%、11.60%、15.87%,而當二氯喹啉酸的施用量增加到4.25×10-2mg a.i./kg時,其對花生植株的鮮重、株高、側枝長的抑制率分別為37.36%、20.27%、28.57%。由此可見,二氯喹啉酸導致花生產生藥害的臨界值為1.70×10-2mg a.i./kg。
2.2.2 芐嘧磺隆對花生生長的影響
芐嘧磺隆對花生的影響見圖2,芐嘧磺隆的施用量對花生植株的鮮重、株高、側枝長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隨著芐嘧磺隆施用量的增加,每個施用量相對應的鮮重抑制率始終大于相應的株高抑制率和側枝長抑制率。芐嘧磺隆的施用量為1.40×10-2mg a.i./kg時,其對花生植株的鮮重、株高、側枝長的抑制率分別為15.79%、12.35%、15.67%,而當芐嘧磺隆的施用量增加到3.50×10-2mg a.i./kg時,其對花生植株的鮮重、株高、側枝長的抑制率分別為25.63%、19.96%、20.11%。由此可見,芐嘧磺隆導致花生產生藥害的臨界值為1.40×10-2mg a.i./kg。

圖2 芐嘧磺隆施用量對對花生生長的影響

圖1 二氯喹啉酸施用量對花生生長的影響
2.2.3 五氟磺草胺對煙株生長的影響
五氟磺草胺對花生的影響見圖3,五氟磺草胺的施用量對花生植株的鮮重、株高、側枝長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五氟磺草胺的施用量為2.50×10-3mg a.i./kg時,其對花生植株的鮮重、株高、側枝長的抑制率分別為14.26%、7.35%、8.33%;五氟磺草胺的施用量為5.00×10-3mg a.i./kg時,其對花生植株的鮮重、株高、側枝長的抑制率分別為25.68%、16.48%、22.62%;而當五氟磺草胺的施用量增加到1.00×10-2mg a.i./kg,其對花生植株的鮮重、株高、側枝長的抑制率分別為30.96%、19.01%、25.13%。由此可見,五氟磺草胺導致花生產生藥害的臨界值為5.00×10-3mg a.i./kg。

圖3 五氟磺草胺施用量對花生生長的影響
在模擬除草劑土壤殘留致花生藥害試驗中,3種稻田除草劑均不同程度地抑制花生的生長。50%二氯喹啉酸WP對花生植株的鮮重、株高、側枝長影響較嚴重,且有效成分二氯喹啉酸是典型的細胞壁生物合成的抑制劑[5],使植株細胞壁生物合成明顯受抑制,其藥害癥狀為植株矮小,葉片淡綠、狹小內卷皺縮,藥害表現較快,持續時間長,不易恢復。由于二氯喹啉酸在土壤中半衰期較長,降解速率慢[6],二氯喹啉酸致花生藥害的臨界值低至1.70×10-2mg a.i./kg,稻田土壤中二氯喹啉酸殘留可直接對下茬作物花生產生藥害。芐嘧磺隆為磺酰脲類除草劑,其作用位點為乙酰乳酸合酶(ALS),抑制支鏈氨基酸的合成,從而抑制蛋白質的合成[7],其藥害癥狀主要表現為植株矮小,葉片小,須根少,藥害表現緩慢,持續時間長,不易引起植株死亡。由于芐嘧磺隆除草劑選擇性強,生物活性高,對不同作物的敏感性差異很大[8],因而殘留的芐嘧磺隆很易對敏感作物產生藥害;芐嘧磺隆除草作用位點單一,連續使用極易產生抗藥性,水稻田不宜常年使用。五氟磺草胺為強乙酰乳酸合酶(ALS)抑制劑[9,10],抑制植株生長,使生長點失綠,藥劑呈現較慢,持續時間較長,其藥害癥狀主要是葉片黃化,植株矮小,嚴重者整株萎蔫死亡。研究表明,五氟磺草胺具有光降解性[11],在稻田中易降解,其DT90是4.7~4.8 d[12],對水稻安全;根據試驗結果,五氟磺草胺致花生藥害的臨界值為5.00×10-3mg a.i./kg,為其最大推薦劑量的50%,說明其對后茬花生的安全性相對較高,適宜在稻-花輪作田推廣應用。
本試驗初步評價了3種稻田除草劑對稻-花輪作田中花生生長的影響,所測結果可為稻-花輪作田除草劑的合理選擇提供參考。
[1]陳澤鵬,王靜,萬樹青,等.廣東部分地區煙葉畸形生長的原因及治理的研究[J].中國煙草學報,2004,10(3):38-41.
[2]鐘秋瓚,萬樹青,黎茶根,等.江西煙葉畸形生長的原因及治理研究[J].江西農業學報,2014,26(6):65-68.
[3]郝文波,李麗春,韓云,等.6種長效除草劑土壤殘留致煙草藥害癥狀及其致害臨界值[J].廣東農業科學,2013,40(09):80-82,89.
[4]孫化田,張玉聚,趙永謙.除草劑藥害診斷原色圖譜[M].鄭州: 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7-9.
[5]宋穩成,余蘋中.二氯喹啉酸的生態毒理學研究進展[J].農藥科學與管理 ,2006,27(9):13-17.
[6]陳澤鵬,王靜,萬樹青,等.煙區土壤殘留二氯喹啉酸的消解動態 [J]. 農藥 ,2007,46(7): 479-480.
[7]王興國,許琴芳,朱金文,等.浙江不同稻區耳葉水莧對芐嘧磺隆的抗性比較[J].農藥學學報,2013,15(01):52-58.
[8]葉發兵,吳中華,董元彥,岳霞麗.除草劑芐嘧磺隆對后茬作物的危害[J].湖北農業科學,2005(05):72-73.
[9]蘇少泉.新一代稻田用除草劑——五氟磺草胺[J].世界農藥 ,2008,30(5):48-49.
[10]顧林玲.三唑并嘧啶磺酰胺類除草劑——五氟磺草胺[J].現代農藥 ,2015(2):46-51.
[11]王宏志,侯志廣,趙曉峰,等.五氟磺草胺的光解特性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3,38(7):23-25.
[12] Tsochatzis E D,Tzimou-Tsitouridou R,Menkissoglu-Spiroudi U,et al.Laboratory and field dissipation of penoxsulam,tricyclazole and profoxydim in rice paddy systems[J].Chemosphere,2013(91):1049-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