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立功 白素萍
隨著社會進步和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大幅提高,面對新型城鎮化的趨勢,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與供給不足的矛盾是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的主要矛盾。當前,世界上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體育產業產值,尤其是公共體育服務在服務業中的比例遠超我國。因此,大力發展公共體育服務等體育服務業,對我國體育產業產值甚至國民經濟健康發展也有積極意義。對公共體育服務這一重大問題進行宏觀把握和思考,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價值。
公共體育服務管理體制是指公共體育服務管理結構與管理內容方式組成的系統。規約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在公共體育服務中的管理范圍、職權分配、利益協調分配、資金保障、隊伍建設、效果評價等及其相互關系。
目前,政府壟斷體育公共服務的提供,但仍然以競技體育作為重點,工作重點沒有放在為人民群眾提供體育公共服務中,而且各級政府應承擔的職責有待進一步明確,經濟發展水平和投入差異較大,政府對社會力量參與體育事業的限制太多,尤其對體育社團的準入條件限制比較苛刻,阻礙了其快速發展,這些是制約河北省體育公共服務發展的重要因素,導致體育公共服務發展在地域和城鄉方面表現出不均衡,場地設施、體育人才的利用率較差,不能充分發揮市場在公共體育資源配置中的作用,資源配置和整合成為我省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問題。
另外,政府對體育公共事業的絕對管理,造成所有公眾的體育公共需求表達不足,沒有尊重公民的體育權利,沒有尊重人民群眾對體育公共需求的表達權和公共決策的參與權,弱化了群眾參與體育的積極性。
體育公共服務的運行機制是指對服務管理的職責權限、承擔義務進行合理劃分與配置,保證公共體育服務高效有序的運轉,通過管理制度、社會需求和市場調節而形成的各要素互相聯系、相互作用的動態運作系統。是服務供給主體滿足需求主體需求的過程中所采用的軟硬件技術集合。現階段河北省體育公共服務的運行機制主要在體育政策、制度與法規、服務職責、管理模式、財政保障機制、政府監管、績效考核等方面不斷加強建設,重視各種體育需求,對現有機制進行整合,協作構建多元參與機制,以達到供給與需求相適應,促進運行機制的多元化,激發廣大群眾的參與熱情。
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是通過各種形式的體育運動滿足群眾健身需求,以政府為主導,以公共財物為基礎,以市場化運營為手段,廣泛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為社會提供體育公共場地設施、以及產品和服務等一系列財、物、管理制度等的系統總稱。內容主要包括:(1)主體。包括政府及其附屬開發部門負責的場館設施、管理機構以及人員設置,是服務水平和質量的保證。(2)設施。保證建設資金投入,對各級公共體育設施,包括城鎮體育重大設施和標志性設施,社會、學校場館、設施逐漸網絡化。(3)平臺。對體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要健全服務網絡,縱向和橫向服務全覆蓋,發揮優勢基礎上打造體育服務品牌特色。(4)體育公共服務產品。包括健身方法、指導,保健康復、運動損傷的預防等優質產品。(5)服務。建設體育信息服務網絡,包括信息的查詢、共享、發布等;其次是方便快捷的各種體育服務,如運動康復、保健按摩等可以上門服務;第三服務機制要高效靈活,充分利用各種資源、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加大體育公共服務的投資和建設力度。(6)遺產保護。通過建設體育博物館等形式,加大對物質和非物質體育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積累公共體育資源。(7)人才培養。對體育服務人才隊伍要加強建設,提升他們的專業化水平,提高體育服務的能力,保證服務指導的效益。(8)建立科學合理的體育公共服務評價體系。(9)加強政策法規、制度建設,建立有利的保障機制。
(一)主體建設。充分發揮政府部門以及管理部門的作用。形成以政府為主體,以群眾的體育需求為方向,職責明確,管理有序、機制靈活,發展體育事業。
(二)體育場館設施。政府及相關部門要保證資金投入,對各級公共體育設施進行建設,提高現有體育資源的利用率,滿足群眾的需求。
(三)體育公共服務產品。加強健身方法的提供,精準科學的指導,社會體育指導、健康咨詢、保健康復、運動損傷預防,提供優質產品,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
(四)體育公共平臺和服務。對體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要健全服務網絡,縱向和橫向服務全覆蓋,發揮優勢基礎上打造體育服務品牌特色。建設體育信息服務網絡,包括信息查詢、共享、發布等。提供運動康復、保健按摩等服務。高效靈活的服務機制,充分利用各種資源、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加大體育公共服務的投資和建設力度。
(五)加強遺產保護和人才培養。通過建設體育博物館等形式,加大對物質和非物質體育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積累公共體育資源。提升體育服務人才隊伍的專業化水平,提高服務的能力。
(六)建立科學合理的體育公共服務評價體系。調動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來投入參與體育公共事業。
(七)加強政策法規、制度建設,建立保障機制。包括體育資金投入,體育場館設施建設,基層體育社團、組織培育等。建立良好的供求、激勵、監督和績效評估等機制。
(一)河北省體育公共服務發展在地域和城鄉方面表現出不均衡,場地設施、體育人才的利用率較差,不能充分發揮市場在公共體育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政府對體育公共事業的絕對管理,體育公共事業的管理過分依靠行政集中管理的方式進行,群眾的體育需求表達不足,群眾的表達權和公共決策的參與權沒有得到尊重,弱化了群眾參與體育的積極性。
(二)河北省體育公共服務的運行機制在政策、制度與法規、服務職責、管理模式、財政保障機制、政府監管、績效考核等方面需要加強建設,重視群眾的各種體育需求,對現有機制進行整合,協作構建多元參與機制,以達到供給與需求相適應,激發廣大群眾的參與熱情。
(三)建立完備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轉重新思考和定位政府職能,使政府、市場、社會、群眾等多要素協同合作,處理好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中的職責、權益等問題,促進靈活高效、責權明晰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構建。
[1]馬凱.轉變城鎮化發展方式 提高城鎮化發展質量 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2(05):4-12.
[2]項繼權.城鎮化的“中國問題”及其解決之道[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50(01):1-8.
[3]陳玖玲.構建體育公共服務體系之管理體制轉變分析[A].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管理與科學發展?2012年全國體育管理科學大會論文集[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2012:4.
[4]易劍東.中國體育公共服務研究[J].體育學刊,2012,19(02):1-10.
[5]陳勇,周欣.湖南省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有效運行機制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5(33):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