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淑芹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制的意見》及《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精神,推進體育課程的改革,扎扎實實搞好體育教學工作,挖掘和培養具有高素質且專業性強的人才十分重要。短道速滑在我國冬季競技項目中是必不可少的,促進短道后備人才的培養,不僅有助于實現速滑運動的可持續發展,而且有利于提高我國整體競技能力。后備人才質量的高低與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
近些年來,據相關數據顯示,與注重短道速滑人才培養的國家(韓國、美國、加拿大等)相比而言,我國在人才培養方面存在很大差距,不管是實戰能力、戰略戰術制定能力還是突發情況的應對能力等都有欠缺,我國短道速滑后備力量亟需提高。有調查表明,當前國家對短道速滑后備人才培養重視度并不高,與上述三個國家相差甚遠,因此我國在人才培養方面必須向他國學習,借鑒他人成功經驗,取長補短,制定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計劃,以保障我國短道速滑這一項目的穩定、健康、持續發展。目前我國短道速滑后備人才在培養方面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專門的短道訓練場館數量少。要想學得好,具備良好的環境是非常關鍵的。不難發現,在國外,例如加拿大、韓國等國家,都建設有專門的短道速滑訓練場,這就為訓練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專門的場地,相比之下,我國人工制冷冰場僅有十多個,主要集中在東北地區,尤其是黑、吉兩省,這些場地大多數是綜合訓練館,集各種冰上運動項目為一體,這樣一來,沒有獨立的訓練場地就會很難保證訓練的質量,花樣、冰球、短道等共用訓練場館,分配到每一項目上的時間就非常短暫且有限,因此,青少年成材率自然較低。
第二,青少年參加培訓人數數少。我國作為世界上的人口大國,但據資料顯示,我國15-18周歲的短道運動青少年選手僅有400-500人,加拿大青少年參訓人數約是1000人,韓國在此年齡段的青少年參訓人數約是1500人,我國與加拿大參訓人數比例約為1:2,與韓國的比例為1:3,在人數上與其他國家的差距就非常大。通常來說,我國人口基數如此之大,參加培訓的人數理應遠遠超過其他國家,但實際情況恰恰相反,導致這一現象的出現,主要原因在于訓練館地域分布嚴重不均,集中于東北部,中部、南部即使有青少年想學習短道速滑,也沒有合適的訓練場地。因此,青少年參訓人數少,培養出的后備人才數量自然不足。
第三,教練員業務水平差,素質不高,且地區分布嚴重失衡。教練對人才的培養也是至關重要的,短道后備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教練員的參與,教練員的能力和水平與訓練者的出材率是正相關關系,教練員訓練水平越高,出材率就越高,學員能力也就越強,從而就越促進后備人才的培養;相反,教練員訓練業務水平越低,素質越低,越不利于人才培養。有資料顯示,我國短道教練員良莠不齊,且大多存在訓練模式僵化、教學理念落后、創新意識缺乏、敬業、樂業精神不足等問題,青少年正處于需要積極引導的年齡階段,教練員如此懈怠的態度很難讓學生對此產生興趣,也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此外,教練員也存在分布不均勻的情況。
第四,以成人聯賽為主的競賽體制的弊端。我國采用的是以成人聯賽為主的短道競賽體制,與青少年相關的比賽較少,缺乏展示的機會,而使青少年缺乏參與訓練的動力,也很難獲得豐富有效的實戰經驗,因此這就又形成人才的培養過程中的一大瓶頸。只有正式參與比賽,才能真正鍛煉和考驗一個學員的綜合素質,從一次次比賽中總結經驗,才更有助于專業人才的培養。針對這個問題,我國各省市也為后備人才的培養采取了一些措施,其中,讓青年選手參與成人聯賽是最為重要的一種手段,對于提高青年選手的戰術水平,積累豐富的經驗具有積極的意義。但是,不同水平的競爭不可避免的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如打擊青年選手自信心,給選手造成挫敗感,給青少年帶來巨大的精神壓力等,從長遠的角度考慮,對短道后備力量的培養是存在不利因素的。
第五,家長對短道速滑的認可度不高。據相關調查顯示,家長普遍更重視孩子的文化課學習,學習與訓練之間的時間沖突再加上短道速滑屬于有一定危險性的競技類項目,家長出于對孩子的人身安全考慮,通常也不會選擇這一項目,家長支持度不高也是造成后備人才數量不足的一個關鍵原因。
此外,還存在經費不足的問題,我國短道速滑經費的主要來源是靠教委、體委和學校撥款三個方面,目前來看,現有的經費根本無法滿足訓練的需要。
一方面,要增加我國青少年參訓人數,加強我國短道隊伍梯隊建設,建立以老帶新、多層次、多元化的后備人才培養機制。要保證出材率,就必須建立完善的競爭體制,優勝劣汰,積極啟用新人,保證后備人才層出不窮。另一方面,大力建設專門的短道訓練場館,保證充足的短道訓練時間,為人才培養提供更好的環境。
要想有充足的訓練人數,就必須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家長對這一項目的認可度和支持度,子女對體育選擇的支撐力在于父母,訓練館的工作人員必須盡職盡責保證學員的人身安全,讓廣大家長放心。加大對社會需宣傳力度,使更多的人了解短道速滑進一步擴大短道速滑項目的社會影響力,建議各地方體育學校加大后備人才投資力度,對地方學校進行扶持來改善短道速滑后備人才儲備現狀。同時,通過媒體宣傳短道速滑運動,使學生家長與他們的孩子正確認對短道速滑運動,消除原有偏見。此外還可以拉動地方企業贊助,拓寬和增加經費來源渠道。
一直以來,我國教練員普遍存在訓練水平低的問題,甚至有些教員并未取得職業資格證就上崗,這一問題的出現就在于我國在這一行業的監督不到位所致。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建立健全完善的監督和考核機制。對教練員的考核要從嚴,而且要定期組織培訓活動,例如請專家學者做講座,不斷更新教練員的知識儲備,并不定時進行考核,對不合格者予以處罰。
此外,還要對原有競賽體制進行改革和創新,讓青少年有更多的機會參與比賽,建立有利于青少年后備人才培養的體制。
了解我國在短道速滑后備人才的培養方面上與其他國家存在的差距,有助于我國取長補短,吸取經驗,逐步完善現有機制,并結合我國具體國情,制定可操作性的后備人才培養方案,才能保證我國短道速滑競技項目的健康穩定發展。
[1]劉曉穎,唐寶盛.山東省短道速度滑冰后備人才培養研究[J].冰雪運動,2014,36(02):10-14+19.
[2]楊琥.長春市短道速滑后備人才培養現狀與對策研究[J].東北師范大學,2012.
[3]張貴福,劉勇強.黑龍江省速度滑冰項目后備人才培養現狀研究[J].冰雪運動,2010,32(04):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