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燕,林 濤
(豫章師范學院,江西 南昌 330103)
新時代習近平全面從嚴治黨思想,科學地解釋了新形勢下管黨治黨的必要性,但理論具有實踐性,其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的操作性,是理論見之于實踐的問題。馬克思指出,“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1]新時代習近平全面從嚴治黨思想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的操作性,體現在黨的建設“六正”體系之規范性運行上,政治建設強在“正本”,思想建設貴在“正心”,組織建設重在“正身”,作風建設旨在“正氣”,紀律建設志在“正道”,制度建設意在“正規”。
在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2],明確了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首要任務是政治建設。
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面臨的挑戰與風險依然嚴峻,仍需堅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絕不動搖,高舉“政治”旗幟,堅定黨的政治路線、遵守政治紀律,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中國共產黨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領導核心與掌舵人,這是根本的政治性問題。
2012年11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認真學習黨章,嚴格遵守黨章》報告中指出,“黨章就是黨的根本大法,是全黨必須遵循的總規矩。”[3]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明確“必須以黨章為根本遵循”,要增強廣大黨員的四個意識: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與看齊意識。堅持黨性是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講政治講立場是共產黨人的黨性。十八大以來,黨內廣泛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三嚴三實”等活動,以增強黨員的黨性修養,促使廣大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牢記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2008年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提出黨的根本建設是思想建設。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想建設是黨的基礎性建設”。黨的思想建設,實質是對廣大黨員“正心”。
2012年11月17日,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4]補足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一方面要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樹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信念,這是共產黨人經受考驗的精神追求。另一方面要抓好學習宣傳。十八大以來,全黨積極開展學習憲法、黨章,學習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解決好“總開關”問題。自2013年以來,全黨自上而下分批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黨校、行政學院與干部學院等對縣處級干部展開集中輪訓,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弘揚馬克思主義學風,用馬克思主義武裝共產黨人,實質是修煉“正心”的朝圣。
在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為中華民族繼往開來的行動指南,并寫入黨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回答了十八大以來“走什么道路”與“怎樣走”的重大時代課題,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以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為重點,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主題教育,深刻領會和宣傳十九大的精神實質,使全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與“四個自信”,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推動全黨上下為實現偉大目標不懈奮斗。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中國共產黨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發展為世界第一執政黨,重要保證是組織嚴密。組織建設是黨的建設中最具普遍性的基本建設,是各個時期我黨綱領得以實現的重要保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我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一方面堅持黨的民主集中制,要發揚黨內民主,善于正確集中,同時要堅持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十八大以來,為提高決策執行的權威與效能,先后成立四大中央領導小組,2015年1月形成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聽取工作報告的制度慣例,《中國共產黨黨組工作條例 (試行)》《中國共產黨地方委員會工作條例》等相繼頒布。另一方面要完善黨的組織制度,要求黨員忠誠于組織,自覺遵守黨章的“四個服從”,牢記“五個必須、五個決不允許”,嚴肅黨內政治生活。
一是加強黨的基層組織整頓。2014年中央施行《中國共產黨員發展黨員工作細則》,對基層黨組織吸收黨員提出了更高要求,以純潔黨員隊伍。十八大以來全國開展排查渙散社區黨組織、村組織活動,以提高基層組織的組織力,推動了基層組織發展,以更好服務群眾。二是加強落實工作責任制,擴大基層組織覆蓋面。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推進黨的建設在農村、社會組織、高校、國企、民辦學校等展開部署,明確基層黨委書記主體責任,完善市縣鄉黨委書記抓黨建述職評建考核機制,推動基層黨組織成為堅強戰斗堡壘。中組部召開社區、機關、社會組織、央企與園區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座談會,印發《關于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意見》,以加強指導。各級基層黨組織落實中央精神,擴大黨內基層民主,堅持“三會一課”制度,創新基層組織和活動方式的創新,以黨建促扶貧,成立扶貧工作小組、駐村扶貧工作隊等,以推動基層扶貧工作的開展。
2013年7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要牢記“兩個務必”,堅定不移地抓作風、改作風,將作風建設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突破口。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黨的建設要“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奪取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并繼續整治四風問題。
2012年12月黨中央通過《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關于改進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中央八項規定,首先從中央政治局做起,各級領導干部要用高標準要求自己,以上帥下,全黨共同行動,堅決糾正“四風”,抓住“關鍵少數”。2013年下半年在全黨推進“三嚴三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全黨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嚴肅查處和曝光典型案例,以高壓態勢執行各項規定,反對特權思想與特權現象,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各種不良風氣得到有效遏制,加強了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截至2017年5月底,全國共查處違反中共八項規定的問題有17.04萬起,處理23.11萬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12.27萬人,包括省部級干部20人[5]。
作風問題具有慣性,必須采取相應機制以增進實效。一是堅持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黨組織內部開展民主生活會,展開批評與自我批評,實現黨員自我純潔與自我革新。二是自覺接受社會監督與群眾監督。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群眾不滿意的地方就及時整改。三是健全有效的管理機制。黨中央對深化作風建設做出全面部署,出臺深化“四風”整治意見,印發《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與公務接待等制度文件。同時強化監督與制約,發揮紀委與巡視組的作用,標本兼治。有效的管理機制,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徑。十八大以來,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得到了堅決落實,解決了對黨的執政基礎威脅最大的問題,轉變了社會風氣。黨的作風建設,實質是“正氣”,以正壓邪,贏得民心,使中國共產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紀律嚴明是我們黨的光榮傳統和獨特優勢,中國共產黨是靠革命理想和鐵的紀律組織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嚴明黨的紀律,是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治本之策,黨中央以刮骨療毒的決心正風肅紀,“蒼蠅”“老虎”一起拍,強化不敢腐的震懾。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紀律建設重點是強化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帶動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建設[6],同時貫通多方監督方式以促進紀律建設合力的形成,如黨內監督,司法監督、民主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等。黨中央高壓反腐倡廉與正風肅紀,強化紀律教育與執行,在全體黨員、干部頭上懸掛亮劍,形成“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的黨內政治生態。
十八大以來中央巡視工作制度與方法不斷創新。中央相繼出臺各項制度以強化執紀問責,不斷深化巡視問題,由最初聚焦突出問題、“六項紀律”,到巡視發現黨的建設缺失與全面從嚴治黨不力,加強政治巡視,十八屆中紀委執紀審查的案件中,超過60%的線索來自巡視。巡視方法亦有所創新,實行中央、國家機關巡視和市縣巡察、常規巡視、專項巡視,實行一屆任期內巡視全覆蓋,形成巡視巡察上下聯動的監督網。十八大以來中央巡視組展開12輪巡視,采取綜合派駐和單獨派駐相結合的方式,實現了對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139家單位的全覆蓋,市縣創新巡察工作穩步推進,腐敗問題得到有效遏制。
2014年1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首先要建好籠子。籠子太松了,或者籠子很好但門沒關住,進出自由,那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7]制度問題帶有根本性與全局性,制度建設意在“正規”,以扎牢不能腐的籠子。
健全黨內制度體系,一方面構建以黨章為根本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注重黨內法規同其他法律的銜接和協調,提升法規制度整體效應。2012年中央成立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專項小組,提出了55項具體改革方案,2015年10月已出臺33項改革舉措,中央改革辦成立督察局加大對執行力度的檢查。另一方面加快制度建設。中央先后通過《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和 《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等,從而將紀檢、巡視監察工作制度化。完善黨政部門依法決策機制,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用有效的制度治黨、管權、治吏。
2014年1月中央專設立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小組,此后中央政治局通過《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強化上級紀委對下級紀委的領導,黨委負主體責任,紀委負監督責任,強化監督執紀問責。2015年中央修訂了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八個方面五十二個不準,以防止濫用職權,實現權責分明。2017年初省級監察委員會率先在北京、陜西、浙江建立,進行監察體制改革試點,三地已完成省、市、縣三級監察委員會組建,并同紀檢機關合署辦公,同時改革審計管理體制,制定監察法,以深化監察體制改革,構建多種監督渠道,以形成執紀監督問責的合力,并逐漸在全國推行改革。十八大以來,中央頒布《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規定》和《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查核結果處理辦法》等,規定五類漏報的行為和十類隱瞞不報行為,以建立科學規范的干部考核評價體系。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從嚴治黨成效卓著,管黨治黨寬松軟的狀況顯著改變,鞏固了黨的執政基礎和群眾基礎。習近平全面從嚴治黨已然制度化,是法治建設的重要標桿。新時代習近平全面從嚴治黨思想之黨建“六正”體系,作為“四個全面”的重要組成部分,運用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付諸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全面從嚴治黨與黨的自我革新“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