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宏星,王道明,柯建華,曾榮銘,林磊,張松林,洪朝浮,林樂發,葉永同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晉江市中醫院 手足外科,福建 晉江 362200)
以指動脈皮穿支為動脈供血的手指近節逆行皮瓣[1,2]因手術切取簡單,成功率高,皮瓣組織相近,外觀好,成為修復指中、末節缺損傷的一個重要術式。因皮瓣設計或操作因素,存在切取失敗可能。2010年12月-2016年9月,我科對17例指末節損傷行逆行指動脈穿支蒂皮瓣修復,術中切取即發現動脈供血障礙,經積極處理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本組17例,男6例,女11例;壓砸傷10例,絞傷3例,熱壓傷4例;傷指在示、中、環、小指,均為末節缺損傷。皮瓣設計在手指近節側方或偏指背側,以指側固有動脈在中節指背側穿支為蒂部動脈供血,術中皮瓣切取后發現皮瓣遠端供血不明顯。
先將皮瓣放回原位,在蒂部組織表面滴1%利多卡因液,升高室溫,觀察15 min以上,皮瓣張力低,遠端無明顯滲血,無明顯毛細血管反應,判定動脈供血障礙。
在顯微鏡下分離并標記進入皮瓣蒂部的淺靜脈及皮瓣邊緣的淺靜脈,將進入皮瓣的淺靜脈與指動脈在皮瓣蒂部以遠做端端或端側吻合,或將傷指創面內小動脈與皮瓣邊緣淺靜脈吻合,達到動-靜脈轉流的目的來改善皮瓣血運。
本組17例,9例術后皮瓣膚色紅潤,Ⅰ期成活;6例術后第2天皮瓣暗紅,有水皰形成,5~7 d后皮瓣轉紅潤;2例術后第2天皮瓣淡紫,1周后皮瓣部分壞死,局部換藥后創面愈合。
逆行指動脈穿支蒂皮瓣的解剖學基礎:指動脈在近、中節均有2~4支明確的背側皮穿支,皮支進入筋膜層通過分出上行支和下行支,不同節段指動脈背側皮支在指背外側緣交互吻合,在指背外側緣形成一條營養血管鏈[3]。術者在皮瓣切取時,有可能發生動脈供血障礙[4],原因分析:⑴對患指的傷情判斷不準確,在血管蒂周圍可見組織瘀血,存在穿支血管挫傷;⑵解剖不熟悉,蒂部無確切的穿支供血;⑶雖然蒂部有明確穿支血管,但為減輕蒂部的扭轉效應,攜帶較窄的筋膜蒂,但并非每個指動脈背側皮支血管鏈都發育良好,因此理論上不能保證每例患者均能采用本術式[5],也是造成皮瓣供血障礙的主要原因;⑷術者操作粗暴,皮瓣蒂部牽拉造成細小血管痙攣或損傷。
⑴術前詳細檢查患指損傷情況,包括皮支穿出點、血管蒂部及皮瓣設計部位挫傷情況,特別是皮支穿出點附近皮膚,如有挫傷就應考慮皮穿支損傷或蒂部血管鏈受傷;⑵熟悉指動脈背側穿支顯微解剖,將在近、中節指骨的近中1/3和中遠1/3處發出的較為粗大和恒定的指背皮支[6]顯露,并確定進入皮瓣蒂部;⑶皮瓣蒂部切取約5 mm寬的筋膜,有利于皮瓣的靜脈回流和保護背側支血管[7];⑷在切斷進入皮瓣的指動脈背側皮支之前,必須用血管夾阻斷皮支觀察皮瓣血供可靠后再切斷結扎,如有損傷等導致血供障礙時,應改為指動脈皮瓣;⑸術中精細操作,不僅避免穿支和筋膜血管鏈的損傷,還減少對血管蒂的牽拉,避免小血管痙攣[8,9]。
皮瓣切取后,將皮瓣放置原位,經抗痙攣、升高室溫、皮瓣邊緣止血等處理,觀察15 min以上,皮瓣仍膚色蒼白、張力低,皮瓣遠端無明顯滲血,可判定動脈供血障礙。我們采取以下方法處理:⑴尋及進入皮瓣蒂部的淺靜脈,在皮瓣蒂部以遠與同側指動脈做端端或端側吻合;⑵在顯微鏡下對患指創區清創,找出斷端噴血情況良好的位置及合適的小動脈,與皮瓣側緣淺靜脈吻合,二者均可達到動-靜脈轉流的目的來增加皮瓣動脈供血。
指動脈穿支蒂皮瓣在切取后,會因各種原因出現動脈供血障礙,術者積極地做出處理,可以確保皮瓣成活,避免手術失敗。
[1]王道明,柯建華,林樂發,等.指動脈背側支逆行島狀皮瓣修復手指中、末節軟組織缺損傷[J].實用手外科雜志,2012,26(4):311-313.
[2]強力,壽奎水,卜凡玉,等.指動脈背側支逆行島狀皮瓣修復指端缺損[J].實用手外科雜志,2011,25(3):225-226.
[3]謝松林,唐舉玉,陶克奇,等.指固有動脈背側支為蒂逆行掌指背筋膜皮瓣的應用解剖[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10,28(1):97-100.
[4]林澗,王正理,余云,等.應用動靜脈短路處理筋膜(蒂)皮瓣術中失誤[J].實用手外科雜志,2006,20(2):99.
[5]鄭有卯,李平仙,張法云,等.指動脈背側皮支血管鏈皮瓣逆行修復指端缺損[J].中華整形外科雜志,2012,28(1):65-67.
[6]李桂石,王增濤,朱磊,等.指動脈皮支與指掌側固有神經比鄰關系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08,26(1):25-28.
[7]張文龍,趙剛,馬愛國,等.指掌側固有動脈背側支皮瓣的顯微解剖與臨床應用[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5,38(2):107-109.
[8]盧建國,楊慶達,蘇瑞鑒,等.指動脈中節指背穿支血管鏈逆行島狀皮瓣修復指端缺損[J].實用手外科雜志2016,30(1):43-44.
[9]劉應良,雙志仁,張春能,等.手部帶蒂皮瓣修復手指皮膚軟組織缺損[J].實用手外科雜志,2017,31(1):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