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海南,胡偉軍,蔣守念,方鋼,韋瑋,黃紹東
(南寧市武鳴區人民醫院 外三科,廣西 南寧 530100)
臨床上大部分手指指尖缺損均由外傷導致,尤其是在手工業規模比較大的地區,本組患者均來自中國東盟工業園區,機器手工業較發達,手外傷患者較多,既往針對手指末節缺損患者,往往傾向于通過殘端修整、鄰指皮瓣、指固有動脈皮瓣等[1,2]治療方案予以處理,但傳統的方法很有可能導致受損手指出現Ⅰ~Ⅱ度缺損,影響手指外形及功能。為了保護患者手部功能及外形的美觀,2011年8月-2015年6月我們采用截取第1,2足趾末節移植再造方法,對10例11指指尖缺損患者進行修復,療效比較理想,現報道如下。
本組10例11指,男7例8指,女3例3指,年齡17~45歲。其中電鋸割傷5例,設備絞傷4例,交通傷1例。拇指2指,中指5指,示指3指,小指1指。單純指尖軟組織缺損2指,指骨合并指尖軟組織缺損9指。到院時發現創口部位附著有雜質,距離半月切痕比較遠的一端組織受損,末節指骨局部缺損或骨折,1例確定存在多根指骨骨折。術前檢查表明存在末節骨折或部分骨缺損。受傷至手術時間為1~5 h。
入院后完善術前相關實驗室檢查,送手術室單純行清創術處理,術后2~3 d視創面情況,與患者溝通后選擇足趾或第2趾。術前根據對側手指長度及甲床甲板大小,在對側足趾設計,術中先在顯微鏡下清創后找出兩側固有動脈、神經及指掌側靜脈,后根據手指缺損情況,按對側相應指設計,在足趾脛側位置留下長度約2.0 cm的“舌”形皮瓣,趾尖腓側向近端設計成三角形皮瓣,沿趾背側剝離趾背靜脈,然后在靠近近端部位切斷,沿靜脈屬支向趾腓側趾端剝離,直至趾尖。剝離趾腓側趾底動脈、神經,切斷橫動脈并結扎,然后沿著遠端方向剝離血管神經束至趾間設計線,按設計線切開在趾甲的脛側近端,使用骨刀,沿設計線在趾腹將皮瓣的脛側緣和近側緣切開,然后把末節位置趾骨切斷,若只是簡單的撕脫傷,末節指骨完整,單純用趾甲瓣修復。術中用神經剝離子從末節趾骨表面連同部分骨膜、甲床一同剝脫,這樣就不會影響到甲床和供應血管,把切下來的趾體提起來,在恰當的位置上切斷趾腓側趾底動脈神經,把趾體移植至手部的創傷位置。用0.8 mm克氏針固定,適當修剪脂肪層后在顯微鏡下吻合優勢側固有動脈及神經,掌側1~2根淺表靜脈,放松止血帶后觀察遠端創面滲血,甲床紅潤。因趾甲板與手指受區甲板弧度不同,可將足趾甲板去除后,甲床與受區甲床用5/0可吸收線縫合,用一次性輸液器莫菲氏管修剪成甲板外形后覆蓋縫合,固定足趾創面給予適當縮短部分骨質后,如單純行趾甲瓣移植,取趾背動脈逆行修復。
本組1指在術后15 h出現血管危象,經確診為動脈栓塞,行探查吻合術,10 d后危險癥狀消除,指尖再造成功;1指因靜脈危象,拔甲放血后10 d成活;1指出現遠端部分軟組織壞死(克氏針周圍),經換藥后愈合;余患指10 d后均成活。供區Ⅰ期愈合。對8例患者進行0.5~1年的隨訪,手指外形恢復良好,遠側指間關節活動0°~45°,指腹兩點辨別覺6~8 mm。據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分會再植和再造功能評定試用標準進行評價[3],所有患者治療效果均達優。8~12周后,再造指末節指骨全部愈合。供區行走功能基本正常,且能負重行走,不影響體力勞動。
典型病例:患者 男,40歲,左中指末節機器絞傷1 h入院。查體:左中指末節甲床根部以遠缺如,殘端創口為斜面,和指背相比,指腹長度更長,能夠看到指骨,血管斷裂一端在活動狀態下會有血液滲出,創面沾有少量油脂類污染物,X線檢查發現左中指末節遠端骨缺損。經臂叢神經阻滯和持續硬膜外麻醉后,行游離足趾末節再造中指術。術后左中指成活,足趾供區傷口Ⅰ期愈合。對患者進行半年的隨訪,結果顯示中指血液供應充足,外形美觀,功能較為正常,指腹兩點辨別覺6 mm,左中指遠側指間關節主動活動度在0°~30°。再造指末節指骨9周后完全愈合。供足功能未受到影響。
指甲作為手指遠端的“夾板”,其具有特殊結構,有保護指尖掌側皮膚以及支持手指脂肪組織的作用,并可輔助完成握持和拿捏物件的動作,提高手部的精細操作[4]。指尖缺損后,常造成指甲缺損,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精神壓力,進而影響其生活、工作等。考慮到遠側指間關節和它的附屬結構依舊存在,手指保留了部分功能,傳統的治療方法有局部皮瓣、殘端修整等,盡管這些治療方法能夠使殘指具備一定的功能,特別是當受損指甲于傷后一小時內修復,手部的大部分功能依舊存在,但術后手指外形欠美觀,并影響操作的精細程度。隨著對手部美觀感的要求日益提高,指尖缺損的再造修復就更有意義[6,7]。足趾末節移植再造不但使受損手指重新獲取失去的功能,并且能夠使手部變得更加美觀,更重要是基本不會影響到供區的功能。手指和足趾在結構、皮膚成分方面相似,因此通過足趾末節移植方法治療指尖缺損是一個比較理想的選擇[5,6]。
⑴趾背靜脈比較細,截取時要盡量避免影響到趾尖分支,在顯微鏡輔助下操作。⑵在清創操作時,保護患指遠側指間關節的完整性,伸、屈肌腱的止點必須保留,分離出優勢側固有動脈及神經,對再造指尖提供足夠的血供。⑶在吻合靜脈時,選擇掌側靜脈吻合為主,防止局部壓力導致腫脹壓迫,最終形成靜脈危象。⑷固定末節指骨,避免其滑動,先后使用克氏針、甲床、甲板進行固定處理,提高指尖穩定性,避免手指在任何方向上發生位移。
在治療手指指尖缺損方面,足趾或第2趾末節移植再造方法的優勢主要體現在這些方面:⑴治療后指尖功能基本能夠完全恢復,提升患指的美觀感;⑵嚴格遵循了顯微外科“以缺少量定補充量”的原則,達到精細修復的效果[7];⑶對供足功能無影響;⑷采用指-趾血管吻合法重新搭建血液循環,無需考慮足部血管是否變異;⑸從根本上解決了傳統治療方法難以恢復手部外形的問題。缺點是對術者的顯微外科技術要求較高。
[1]呼和,豐波,張瀾,等.鄰指固有動脈順行島狀皮瓣修復手指中節以遠軟組織缺損[J].實用手外科雜志,2016,30(3):276-278.
[2]劉玉林,馮亞高,徐翀,等.示指背神經血管蒂島狀皮瓣修復拇指遠端缺損[J].實用手外科雜志,2017,31(1):38-39.
[3]潘達德,顧玉東,侍德,等.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會上肢部分功能評定試用標準[J].中華手外科雜志,2000,16(3):130-135.
[4]王瑞,苗平,葛華平,等.斷層甲床移植修復手指甲床部分缺損中的療效[J].實用手外科雜志,2016,30(2):169-170,200.
[5]徐風瑞,何明武,李玉.手毀損傷游離第二足趾拇手指再造[J].現代醫學,2015,21(8):1033-1036.
[6]李德勝,劉羽,林洪明,等.游離足趾移植再造手指[J].中華創傷雜志,2013,29(11):1086-1088.
[7]馬光兵,鄭國英,李志宏,等.全麻聯合臂叢神經阻滯在游離足趾再造拇手指的臨床應用[C].中華醫學會全國顯微外科學術會議,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