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國家意識形態安全視域下文化產業發展路徑研究

2018-01-29 05:32:49卜建華童靜遙張宗偉
山東社會科學 2018年7期
關鍵詞:國家產品文化

卜建華 童靜遙 張宗偉

(濱州醫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3)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大背景下,意識形態工作呈現出新的特點和規律。從國際上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經驗看,文化產業是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有效載體。從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的角度看,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是確保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基石,是黨和政府掌控國家意識形態話語權的重要支撐。文化產業的發展,不僅是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戰略需要。

一、發展文化產業與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辯證關系

文化產業是當今世界最為活躍、最具潛力的經濟增長點。文化產業的特殊性,源于文化產品所具有的意識形態屬性,即一個國家在對外出口文化產品的同時,也在輸出特定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文化產業的這種功能,使它可以成為宣揚或抑制某種意識形態的工具。胡惠林(2004)認為,文化產業已經成為一種意識形態。*胡惠林:《文化產業發展的中國道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年版,第40頁。說明文化產業與意識形態安全具有非常密切的內在聯系。從現有研究成果來看,將意識形態與文化產業結合起來的探討還未有專門論述,僅散見于一些意識形態研究或文化產業理論的文獻中。胡惠林(2009)曾提出“要把文化產業作為意識形態來抓”的觀點。*胡惠林:《文化產業發展與中國新文化變革(1998)2008)》,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王永貴等(2005)認為,要把社會主義文化產業發展作為當代中國意識形態建設的重點來抓,但該論述偏重于如何發展文化產業,對于如何用文化產業發展來促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安全卻并未提及。*王永貴等:《經濟全球化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盧新德(2010)則認為,文化產業是意識形態安全的基礎,意識形態只有依托文化產業的具體形態向全社會不間斷地傳播并被人們廣泛接受時才是安全的。*盧新德:《文化軟實力建設與維護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2010年第3期。黃旭東(2009)也認為,文化產業的發展受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發展文化產業與維護主流意識形態的價值取向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黃旭東:《論中國文化產業發展與文化安全》,《求索》2009年第6期。

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是確保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基本途徑。文化產業發展只有與國家民眾的主流社會價值觀緊密聯系在一起,才能夠真正實現繁榮發展。“任何一個時代的文藝,只有同國家和民族緊緊維系、休戚與共,才能發出振聾發聵的聲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50頁。在全球化時代,文化產業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生產和價值傳播的一種主導方式,文化產業發展是意識形態傳播發展的載體,文化產品的傳播效應與影響的持續是提高意識形態話語權和領導權的基礎力量支撐。只有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實踐過程中,牢牢把握文化產業的發展權和主導權,確保文化產業發展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符合社會主義生產力發展的需求,確保文化產業與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有機結合,才能夠確保黨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領域的領導權、管理權和話語權,才能夠從本質上捍衛國家文化安全并維護文化發展秩序,從而保障社會主義主流文化的繁榮發展。發展文化產業與維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是密不可分的,文化產業不僅僅具有產業方面的特征,還具有顯著的意識形態特征。文化產品是意識形態發揮作用與功能的重要載體,任何文化產品都蘊含著特定的社會基本價值觀和基本行為準則,文化產業的發展程度是影響一個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標志,發展文化產業也是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基本途徑。因此,需要反對兩種錯誤傾向:一是割裂文化產業與意識形態的辯證關系,只重視文化產業的經濟特征,而忽視文化產業所蘊含的意識形態特征,從而導致“去意識形態化”,把文化產業的經濟屬性與意識形態屬性完全對立起來。二是過分注重文化產業的意識形態功能,忽略文化產業的經濟屬性,從而導致“意識形態的泛化”,最終導致文化產業發展滯后。如果文化產業發展缺乏經濟屬性,其意識形態屬性也將缺乏競爭力與吸引力。進入新時代,如何通過強化文化產業的發展來鞏固國家意識形態安全,如何正確處理文化產業發展與意識形態繁榮發展的關系,還有待于在社會主義文化產業發展的實踐中進行觀察和研究。

國家意識形態安全是確保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的基石和終極目標。在各種社會思潮廣泛傳播的新媒體時代,各種文化和意識形態的博弈越來越激烈,中華民族迎來了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節點,同時也是提高優秀文化傳播話語權和文化軟實力的關鍵時刻。文化傳播的話語權和文化軟實力是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內容和構成部分,隨著中國經濟實力與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我們不僅需要具有優秀文化特色的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更需要提升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力和號召力。西方發達國家意識形態構建的經驗表明,國家意識形態是主導文化產業生產傳播的核心價值觀,是主導各種文化產品構思、設計、傳播的基本價值觀。文化產業實質上是國家意識形態由精神到物質化的轉化形式和傳播形式,也是使國家意識形態能夠在現實社會產生影響力和號召力的有效載體。如果文化產業發展的終極目標與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相違背,那么這樣的文化產業也不會得到社會公眾的認可,它不僅脫離社會公眾的實際需求,也與國家文化建設的政策相背離,這樣的文化產業發展必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推進社會主義文化產業發展的實踐中,只有堅持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產業發展的需求,才能夠牢牢掌握國家意識形態的話語權、管理權和領導權,才能夠從根本上確保文化產業的有序發展,從而保障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

從文化產業發展與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辯證關系可以看出,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可以最大限度的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而安全穩定的國家意識形態又能夠形成強大的文化軟實力,從而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并保證文化產業發展的意識形態屬性。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發中國精神、展現中國風貌,讓外國民眾通過欣賞中國作家藝術家的作品來深化對中國的認識、增強對中國的了解”。*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16頁。在當前全球化浪潮中的當代中國語境中,科學地選擇文化產業的發展路徑,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聚力和影響力,是確保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途徑。

二、文化產業發展對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雙重效應

在文化全球化時代,文化產業已經成為人類社會一種新的財富創造形式,并帶來財富增長的倍數效應。文化產業關系到一個國家國際競爭力的強弱,也關系到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影響力。文化產業已經受到全球各個國家的高度重視,成為各個國家競相爭奪的戰略目標。但是,文化產業的發展,必然推動文化產品的跨文化輸出,必然給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帶來“雙刃劍”的影響。*張博穎、苗偉:《文化軟實力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天津社會科學》2010年第3期。

(一)文化產業發展對意識形態安全的正效應

文化產業作為新興的陽光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文化產業是確保意識形態健康發展的一種有效載體,其規模與總量顯示了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文化產業的發展程度關乎主流意識形態的安全和社會經濟發展的穩定,關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也關乎中國優秀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首先,文化產業的發展能夠積極推動本民族文化產品的跨文化輸出,從而利用文化全球化推廣中國的文化價值觀。文化產業是一個國家增強文化軟實力的基礎,只有文化產業競爭力強,才能夠在激烈的文化產業競爭中勝出。文化產業發達與否是衡量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經濟指標。“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他們想了解中國,想知道中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想知道中國人對自然、對世界、對歷史、對未來的看法,想知道中國人的喜怒哀樂,想知道中國歷史傳承、風俗習慣、民族特性,等等。這些僅靠新聞發布、官方介紹是遠遠不夠的,靠外國民眾來中國親自了解、親身感受也是有限的。而文化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在這方面可以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15頁。美國掌控著文化全球化的主導權與控制權,一個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美國擁有世界上最發達的文化產業。據不完全統計,美國文化產業的年經營額就達到幾千億美元,在美國最富有的400家公司中,72家主打文化產業。美國的文化產業出口已經超過航天航空工業,居美國出口貿易額的第1位,占國際貿易40%的市場份額。*王永貴等:《經濟全球化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研究》,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第251頁。正因為美國文化產業的高度繁榮與強大的競爭力,才造就了美國國家強大的文化軟實力和對世界文化主導權的控制。美國強大的文化產業基礎,不僅給美國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也大大提高了美國的文化軟實力。文化產業的發展并不會否定意識形態的屬性,而是通過強化意識形態的擴展性與傳播性,使意識形態的發展得到一種新的載體或者更加隱蔽的方式。可見,文化產業是推動中國優秀文化元素輸出的重要渠道,也是確保實現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主渠道。

其次,在各種文化激烈碰撞為特征的文化全球化時代,文化產品的市場份額成為衡量國家意識形態話語權強弱的核心指標。在新媒體經濟時代,文化產業已經成為許多國家的支柱產業,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的文化產業借助文化產品的跨文化傳播引領產業發展和創新以及新社會思潮的傳播,使得西方文化價值觀在全球占據主導性地位,從而以其“文化軟實力”制約著發展中國家國際地位與影響力的提升。一種文化“軟實力”的提升需要文化產品作為載體,其主要途徑就是借助文化產品在激烈的文化市場中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和廣大的消費者,但文化“軟實力”的提升需要一個漫長的途徑和艱難的過程,這就需要發達的文化產業作為支撐和依托。當前我國所倡導的“網絡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戰略等戰略思想,需要依托文化產品實現其核心價值理念與文化價值的共享,以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形式使沿線國家理解和接受這些具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價值理念,并得到沿線國家民族的認同與參與,從而提高中國文化的軟實力與影響力。

再次,一個國家文化產業在國際文化產業分工體系中的高低是其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能力的標志。意識形態的傳播依賴于文化產品的貿易,一個國家的文化產品如果能夠得到其他國家和民族的認可,就比較容易引起這些國家和民族產生文化認同和價值認同,就意味著這個國家的文化價值理念得到了認可與推廣,從而其文化軟實力也得到了不斷提高。一個國家的文化產業越發達,其在國際文化產業鏈體系中就可能居于產業鏈的高端位置,從而其意識形態就能夠在文化價值觀的傳播中居于主導性地位,同時其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就容易掌握國際話語權。我們要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就必須依靠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繁榮發展文化產業,立足于新媒體技術帶來的新機遇與后發優勢,把更多的帶有中國元素的文化產品推向全球,讓更多的民族認識到中國社會文化價值觀的博大精深,從而通過中國優秀文化產品全球化傳播,提高中國社會文化價值觀的吸引力和號召力。

國家意識形態安全與一個國家的文化產業密切相關。一般說來,一個國家的文化產業越發達,其核心價值觀得到廣泛的認可,國家文化安全得到鞏固與保證,其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系數就越高。相反,一個國家的文化產業越落后,其國家意識形態安全就越得不到保障,其國家安全系數就越低。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是確保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基石。

(二)文化產業發展對意識形態安全的負效應

文化產業是特定政策、戰略、理念的產物,其發展必然受到政策制定者和實施者主觀意識的影響。同時,文化產業的發展目標和最終產品是人創造的,也必然受到特定的生活方式、文化意識和社會價值觀的影響。所以,文化產業發展的人文痕跡可能給國家意識形態安全帶來消極影響。

1.文化產業發展的消費性與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意識形態屬性相沖突。文化消費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文化消費往往比普通的商品消費更能夠獲得消費者的認可。社會公眾在欣賞電影、歌曲、音樂、動漫文化等文化產品時,會潛移默化地受到文化產品所蘊含的生活方式、價值理念、道德規范的影響。因此,除了考慮文化產品帶來的經濟效益以外,還要看一個國家的文化產業發展是否能夠宣揚本國主流意識形態,為本國主流意識形態的發展服務,能否提高本國的文化軟實力。從文化產業與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辯證關系來看,一個國家文化產業的競爭力越強,就越有利于實現本國文化產品的跨文化傳播,越有利于傳播本國的主流意識形態,也更加有利于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但是,文化產業發展繞不開文化產品的經濟屬性,因此在文化產品的開發中會不自覺的過度追求其娛樂性、大眾性和消費性等特征,從而忽視了文化產品所應該蘊含的意識形態屬性,為各種非主流意識形態的擴張提供了發展空間。盡管非主流意識形態不必然會對主流意識形態安全產生消極影響,但是若不加以控制而放任自流,這種非主流意識形態的文化產業發展越快,對本國主流意識形態的發展就會形成干擾,對國家意識形態安全就會形成威脅。

2.文化產業發展的娛樂性與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意識形態屬性相沖突。文化產業發展需要通過追求文化產品的娛樂性、大眾性而獲得社會公眾的認可,而文化產業發展的同時也是傳播載體豐富多元的過程。隨著新媒體技術的普及,文化產業發展與高科技的融合使得文化產品的技術含量不斷增強,而文化產品的過度娛樂化又極易導致文化產業發展失序。文化產業發展必須引入市場規則,然而,商業資本的逐利性是商業資本運行的根本屬性,這一屬性會通過侵蝕文化產業而削弱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意識形態屬性。同時,為了迎合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和追求文化產品的經濟效益,文化產業發展容易把娛樂性作為產業發展的根本目標,從而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等各種消極腐朽思想甚囂塵上,進一步加劇文化產業發展的無序化、娛樂化。由此可見,文化產業發展所追求的消費性與娛樂性,必然與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意識形態屬性相沖突,從而對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產生負效應。

三、意識形態安全視域下的文化產業發展路徑

文化產品是意識形態發揮功能的載體與依托,豐富多彩的文化產品促進了文化產業的繁榮,而文化產業的繁榮又是確保意識形態鞏固發展的基礎。依托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提高文化產業的發展水平與競爭力,才能夠不斷擴大民族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才能夠抵御外來思潮對主流意識形態的侵蝕,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

(一)文化創意產品必須蘊含主流價值觀

文化產業繁榮的標志之一就是文化產品具有世界屬性,其文化價值具有普世性。因此,我們在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中,要立足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同時又根據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欣賞習慣,將他們易于接受的文化元素與我們主流價值觀的元素融合在一起。文化產品的國際化與簡單地輸出民族文化以及追隨世界主流文化擴大影響不同,“融入”是一種中外文化的有機融合,在文化內容上更多地納入超越國界的多元文化要素。*王林旭:《中國文化如何走向世界》,《群言》2012年第6期。在文化全球化時代,民族文化只有融入世界文化發展的潮流中才能夠發現自身的定位與歸屬、找到相似文化產品的共同特征與共同語言,其文化產品才能夠得到其他社會公眾的認可,只有文化產品不斷實現跨文化輸出,才能夠把我們優秀的文化和社會價值觀傳播到全世界,才能夠講好“中國故事”,不斷擴大中國優秀文化產品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才能夠不斷提高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能力。同時,要提高文化產業發展的水平和質量,必須學習借鑒其他國家民族優秀的文化,通過文化產業的跨地域輸出實現中國優秀文化元素的傳播,使中國主流文化價值觀實現全球傳播,實現與世界各族人民的文化共享。

(二)構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化產業模式

特色是一個事物區別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與存在,文化產業只有立足于特色發展,才能夠真正實現文化產業的繁榮。我國文化產業要積極應對文化全球化的挑戰,同樣需要立足于優秀的具有鮮明特色的民族文化,來展示中國文化的博大與現代性。因此,文化產業發展模式也需要體現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及其特色,從而確保文化產品具有民族的個性特征,這也是實現我國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的必然要求。其實,文化的民族個性特征與產業化途徑在本質上是一種因果關系。文化產業發展模式的民族特征越明顯越突出,其文化產品越能夠在國際競爭中勝出,文化產業發展模式的渠道也會更暢通,從而實現文化產業的良性發展。在文化全球化進程中,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所以我國的文化產業必須旗幟鮮明的突顯我們多民族的特色,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具有中國民族特色文化產品的跨文化輸出。而要突出中國特色,關鍵是要依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挖掘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元素。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和魂,是維系民族團結和確保民族可持續發展的基石。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不竭的源泉。因此,我國要推動文化產品的跨文化輸出,提高民族文化產品的競爭力,就必須構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產業發展模式,在尊重文化產業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整合和突出民族文化的精髓與閃光之處,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產業發展模式和產業群。這不僅是一個民族文化發展的現實需要,同時也是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獨立,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的客觀要求。*曾榮平、侯景娟:《發展文化產業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戰略意義與路徑選擇》,《求實》2014年第1期。

(三)構建意識形態安全與文化產業協同創新機制

構建文化產業發展與意識形態安全協同創新機制,必須采取切實措施,通過科技創新提高文化產業發展的國際競爭力。一方面政府要發揮對文化產業創新機制的高端引領作用。文化全球化時代,西方國家欲借助文化霸權對中國實施“和平演變”,試圖剝奪中國文化發展的主導權,威脅到社會主義中國的文化安全。因此,提高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與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是一項關乎社會主義道路的戰略性任務,需要政府從國家層面實施總體設計、全面協調,制訂國家層面的文化產業發展規劃與激勵政策,調動文化管理部門、文化企業等文化產品生產單位的積極性,提升文化產業與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協同創新能力。同時,要根據文化產業發達國家的經驗,制定相關優惠政策和相關激勵機制,建立由國家統領協調的高端機構,在宏觀層面促進文化主管部門、研究機構、文化產業的戰略協調,發揮相關部門、企業的優勢,提高各相關主體資源的配置效率,優化產業發展模式,提高產業發展效率。為實現文化產業國際化以及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提供物質基礎、思想基礎以及制度支撐,確保協同創新機制的高效、靈活。另一方面,應該充分發揮高校、社科研究機構、文化企業在協同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在建設協同創新機制的過程中,采取政府鼓勵、政策支持、資金投入等手段,依托高校、社科研究機構、文化企業等主體共同推進。同時,從微觀上調動相關參與部門的積極性,充分發揮高校、社科研究機構、文化企業等主體在意識形態理論研究、文化創新機制、人才培養、文化產業發展模式、文化產業創新等方面的優勢,創造出高質量的文化產品,提升文化產品的競爭力與感染力。

(四)健全完善國家文化產業創新機制

全球化不僅加劇了激烈的市場競爭,同時也提高了文化產業的創新意識和競爭意識。美國利用網絡技術的便捷、高速和全天候向全球推廣美國社會的價值觀與意識形態,削弱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創新能力與創新意識,對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意識形態安全帶來危害。要提高民族的文化創新能力,必須借鑒文化產業發達國家文化創新能力與機制的先進經驗,根據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實際,全面推進我國文化創新體制機制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要完善法律制度,切實加強并完善國家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文化是一個民族和國家振興的靈魂,也是國家民族精神文化和智慧的象征,更是維系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紐帶。文化興,則國家興。文化繁榮發展是國家振興發展的基石,而創新是確保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的根本,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一個民族要想實現振興,必須不斷提高民族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我們必須把增強民族創新能力提到關系中華民族興衰存亡的高度來認識”。*《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在京開幕》,《人民日報》2017年10月19日。創新能力是關系到中華民族興旺的關鍵性因素,是實現中國夢的基石。根據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實際,構建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國家文化創新能力體系,這是確保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安全的基石。當前,缺乏對文化產業發展理論的系統研究、缺乏創新能力意識是制約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瓶頸,也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缺乏保障的主要因素。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通過文化產品的擴張推行文化霸權主義,對中國實施“文化入侵”,就是因為中國文化產業缺乏足夠的創新能力,缺乏具有世界水平的高質量文化產品。就我國對外文化貿易來說,文化產業出現巨大貿易逆差的根本原因,關鍵在于我們的文化產品缺乏國際競爭力,沒有推出具有民族特色能夠為全球關注的理論成果與作品。文化體制僵化導致中國文化產品原創力極度虛弱,文化產業的創新動力不足,從而在文化全球化的進程中處于弱勢地位。要完善國家文化產業創新體制機制,必須克服對西方文化的依賴,立足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挖掘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與亮點,同時把民族文化產業發展與借鑒世界優秀文化理念相融合,創造出具有世界水平、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新概念、新理論、新體系。全面增強和提高民眾對文化創新能力的信心,繼續在政策、資金、財政上加大對我國文化創新能力建設的支持力度,鼓勵具有元理論意義上的思想、觀念、理論創新。只有這樣,我國的文化產業才能夠獲得發展靈感與激情,文化產品才有競爭力。在全球化情境下,必須著力于在源頭上強化文化創新能力建設,為民族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全方位的資源支持。

(五)建立健全國家文化產業安全預警機制

建立健全國家文化產業安全預警機制,并不是文化的閉關鎖國,而是立足于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的根本利益,遵循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準則,根據自身文化產業發展的實際要求,對文化市場和文化產業的適度介入。在確保國家文化安全的前提下,為滿足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結構調整以及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必須對國際金融資本和輸入文化產品進行適當篩選,根據世貿規則有關文化產業發展的規定,從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實際出發,適度放松對文化經營和文化產業發展的控制力,引導國外跨國文化公司和各種資本在我國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從事文化產業活動。同時引進發達國家文化產業發展的經營理念、管理模式、先進經驗和競爭機制,加快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步伐。首先,確立表征國家文化產業安全情況的標準體系。為精確地估量文化產業發展對國家意識形態的積極和消極作用,必須要從不同的方面選擇安全指標,而且這些指標必須是動態的。安全指標的標準體系應包括:本國民族文化產業發展實際情況、外來文化產業的進口情況、民族文化產品的出口情況與競爭力、本國文化產品的市場占有狀況、文化產品的進口依存度、文化產品出口的對外依存度、外國文化產品的市場控制率、社會公眾對本國文化產品的認可度、社會公眾對外來文化產品的認可度、外來文化產品對本國民族文化產品的沖擊,等等。在各種綜合要素的基礎上,分析各個要素對國家文化產業安全的影響程度,從而判斷國家文化是否處于安全狀態。其次,確立國家文化安全的預警等級。國家文化產業安全預警系統可以將國家文化產業安全狀況分為五個狀態層,即極度受損、中度受損、低度受損、微受損和良好等五個狀態層。狀態層越高,國家文化產業受到的威脅越大。根據文化安全不同的預警等級,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國家文化安全處于微受損階段時,沒有必要引起恐慌與緊張,只需要采取積極措施,鼓勵民族文化產業的發展,提高民族文化產業的自我修復能力。而國家文化產業一旦處于中度或高度受損時,國家文化產業安全預警系統就要及時啟動,準確地做出告知性和警覺性反應。再次,確立國家文化產業安全危機管理機制。有了充分的預警時間,政府可以有充足的時間和及時有效的方法來避免危險。如,可以用法律、行政、市場等文化安全管理手段,對外來消極文化產品進行抵制,這樣,就可以有效地阻止外來文化產品的入侵,確保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當然,確立文化產業安全防護系統,并不是閉關鎖國,而是從國家文化產業發展的實際狀況,引導跨國文化集團和國外各種優秀文化產品在我國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從事文化產品的生產與銷售,確保把庸俗的、腐朽的文化產品阻擋在國門之外。

猜你喜歡
國家產品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誰遠誰近?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把國家“租”出去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2015產品LOOKBOOK直擊
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 02:23:50
新產品
玩具(2009年10期)2009-11-04 02:33:14
產品
個人電腦(2009年9期)2009-09-14 03:18:46
下一個酷產品是什么
舒適廣告(2008年9期)2008-09-22 10:02:48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永久成人无码激情视频免费| 久久成人18免费| 欧美a级完整在线观看| 一级高清毛片免费a级高清毛片|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mv| 色网在线视频| 夜夜爽免费视频| 19国产精品麻豆免费观看| 亚洲v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部在线观看| 2020国产在线视精品在|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日本成人不卡视频|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中文字幕| 成人a免费α片在线视频网站| 亚洲aaa视频| 国产精品私拍99pans大尺度 | 天天综合网亚洲网站| 国产一级做美女做受视频|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香蕉| 国产va免费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2021| 国产91在线|日本|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久996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不卡| 亚瑟天堂久久一区二区影院| 影音先锋丝袜制服| 亚洲av无码人妻| 国国产a国产片免费麻豆| 国产爽歪歪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无码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成人av免费| 刘亦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噜噜噜久久|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一区二区黄色| 免费毛片在线|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 91亚洲影院|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青青青国产视频手机| 在线观看av永久| 亚洲三级a| 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二区| 在线日本国产成人免费的|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天堂 | 日韩精品免费一线在线观看| 91成人精品视频| 色综合手机在线|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优播 | 亚洲国产欧洲精品路线久久| 99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免费一级全黄少妇性色生活片| 凹凸国产熟女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无码观看| 国产精品区网红主播在线观看| 久久一本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屁孩| 免费亚洲成人| 在线免费看黄的网站| 美女高潮全身流白浆福利区|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亚洲精品无码AⅤ片青青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播放| 91色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狠狠躁天天躁夜夜躁婷婷| 婷婷成人综合| 国产精品人莉莉成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18| 91视频精品| 国产精品自拍露脸视频| 亚洲v日韩v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址| 精品久久人人爽人人玩人人妻| 熟女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www.亚洲一区| 国产一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