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輝 陶俊杰 / 青島電子學校
學生的培養質量既是衡量一所學校教育質量的標準,也是提高學校教育教學水平的關鍵要素。因此,構建合理的學生評價體系、有效地實施學生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教育的必然追求。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還要關注思想品德、社會實踐、創業創新和專長愛好等綜合素養,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創新、向上的動力和活力。
青島電子學校倡導實施 “1+1+1”人才培養模式,希望每位學生都具備1項專業技能、1項文體特長、1項興趣愛好,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基。基于這個目標,學校在評價方式上采用“學分制”,注重評價標準的多元化。以此,充分釋放學生的壓力,激發他們前進的動力,讓他們在青島電子學校這片廣闊天空中展翅翱翔。
“我到這里就是學技術的。”這本是2013級2班學生李森明入學的初心。開學伊始,“崇德尚禮”的主題班會上,班主任趙老師為學校全人教育“1+1+1”育人方案做班級動員。“我至今記得趙老師那句話。校訓概括起來就四點,也就是學做人、學做事、學知識、學技能,做人是根本。”這讓李森明的思想受到了很大觸動,他的心里漸漸亮堂起來,開始認真思考自己今后的發展方向。
李森明在學習上有著極大的熱情和進取心。C語言專業課是大家公認的難課,但他在課上絕不放過自己不懂的地方,不懂就問,同時大量閱讀經典案例,親自動手編程測試。就是憑著這股韌勁和鉆勁,李森明在學業和實踐上屢屢創出佳績:課內學業之外,高效高質地完成“智能家居”的國賽培訓;自主研發的“手機控制LED燈”獲國家專利;為校藝術節評選設計微信自評系統;自購器材組建航拍社,代表學校參賽并榮獲全國職校學生創新大賽(航拍類)二等獎。得益于在實踐和社團活動中的優異表現,在學校的評優獎勵中他也收獲滿滿,他本人獲校“創客之星”稱號;牽頭航拍的2015校藝術節宣傳片得到校方高度肯定;校微信自媒體評比中李森明的團隊也嶄獲佳績。
青島電子學校于2004年推行《青島電子學校學分制實施方案》,明確了各層次各專業以公共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專業任選課共同組成學業評價體系。除此之外,《方案》中將各類主題教育、實習實訓、技能證書取得、文體比賽、重大活動、學生日常德育等各方面統一量化考核,實現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考量。如特長發展學分依托學校打造的“藍色之韻”社團品牌,涵蓋專業類、藝術類、人文類、科技類等46個社團,以每位學生每學期參加社團活動出勤率核算該分數。根據課時量及學業水平要求的不同,學校的評價體系針對不同層次的學分要求有所不同,體現出層次化和差異化。“3+4”本科、“3+2”大專、職專升學、職專就業四個方向畢業的最低學分為190、180、160、160。
青島電子學校2008級“3+2”大專班學生孫健成績突出,每學期期末均能拿到30學分滿分;同時積極參與班級管理和社團活動,更多次代表學校參賽獲得省市乃至國家級獎項。按照校學分制規定,他的技能大賽、社團活動及德育獎勵學分等各項總分,在第五學期即達到了196學分,提前獲得畢業資格。
學生智能的多元性和職教專業的復雜性,決定了職業學校在學生評價因素上的豐富性。青島電子學校在教育教學思路及評價體系構建上,著眼于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鼓勵學生的多樣化發展。通過打磨多元化評價體系,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活力,進而讓學生、家長體會到“獲得感、成就感和幸福感”,真正做到了“成就一個學生、幸福一個家庭、奉獻整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