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道勇 / 山東師范大學副教授
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已經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職業教育也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人民群眾和經濟社會對優質多層多樣職業教育的需要,同職業教育發展不強不優不活之間的矛盾,已成為新時代職業教育的主要矛盾。因此,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是職業學校必須著力解決的重大發展課題。令人欣慰的是青島電子學校等職教人的大膽探索與積極實驗,為當代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有益啟示。
職業教育新理念是對職業教育發展規律的認識與把握,是職業學校建設與發展的根本依據。青島電子學校的發展再次證明:一個學校要想站立改革的潮頭,實現歷史性重大突破,必須把握教育新理念,用新理念指引學校重建。
青島電子學校是一所底蘊深厚、特色鮮明的中等職業學校。該校秉承“成就一個學生,幸福一個家庭,奉獻整個社會”辦學理念;立足于區域經濟需要,“打造新電子,服務新經濟”,體現了該校務實、精準與卓越的人才培養目標;踐行生本理念,全力關注學生成長需要,致力于培養“德技雙馨”的應用型人才。目前,青島電子學校正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能精準、高質、高效的服務于“五位一體”文明建設為基準來審視教育的各個環節,用以生為本、終身教育、可持續發展等理念指導學校各項工作的重建。
長期以來,職業教育始終存在著體量大而不強、產教合而不深、體系不完善、吸引力較弱等問題。青島電子學校一直走在改革、探索與創新的前沿,構建起深層次、多角度、全方位、可持續的中職教育體系的典型做法,非常值得系統研究與深刻思考。
一是確立“教育為人”的價值取向。從“學校希望學生如何”到“學生現在、將來需要什么”,青島電子學校的建設,實現了從“供給方”走向“需求方”歷史性轉變。教育活動基于學生發展的內在需要,尊重學生建議,反映學生要求,學校所有工作以促進學生發展為宗旨,全面踐行生本理念。
二是立德為先,建構起立體多元的德育特色課程。用“崇德尚禮”與當代追求共同塑造在校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與“大國工匠”精神;通過“三創”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以“綜合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與獻身社會發展的專業態度;通過46個學生社團滿足學生的多元化發展需要,為學生一展所長提供良好的契機和平臺;通過職教義工進社區等活動,將學校發展成果回饋社會。
三是根據職教特點,建立模塊化的專業教育特色課程模式。構建了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崗位需求為依據的職業特色課程體系與評價體系;突出實踐教學,注重崗位技能培訓,形成了“教學做評”理實一體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堅持以中職生的終生可持續發展為培養目標,倡導學生努力具備“一項專業技能、一項文體特長,一項興趣愛好”;探索校企全面對接背景下的“知行合一,立體貫通”的育人模式,以創客理念推動中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實行“一線三點”無縫式管理,在深化校企合作創新機制方面成果豐碩。
四是積極開展“全球公民教育”,著力培養大國強國未來的合格公民。學校開展的全球公民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環節教育,體現了學校管理層的超前意識與責任擔當。學校不斷拓展辦學層次,嘗試國際化辦學,與加拿大康尼斯多加高等技術學院合作開辦“3+4”中加本科班,以及“3+3+2”數字媒體技術應用專業中日國際碩士班,這種貫通式國際化培養在山東省乃至全國都是首創。
相信,隨著以青島電子學校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中等職業學校在辦學成效方面的快速提升,中等職業教育的未來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