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先亮 / 山東省青島市第二中學校長
互聯網技術支持下的教學改革正在全國興起,雖然各校對其探索的內容、方式和角度不同,但它對教學已經實實在在地產生了影響。正如淘寶顛覆了實體商店,互聯網對教育也必將引爆顛覆性的變革和再造。
互聯網技術對教學的深度變革。互聯網技術,首先引發的是對課堂教學的顛覆和改變。這種顛覆不僅反映在教學的形態上,更體現在人們對教學的重新思考和定位。基于互聯網的教學雖然并沒有否定傳統教學的知識學習、應試訓練、應試技巧,但互聯網環境下的教學,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前提,以學生個性化的問題提出與解決為基本途徑,以教師引導學生開展深度學習為基本方式。因此,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成為顛覆教學方式的引擎;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和過程以及學習問題的即時解決,成為決定教學質量和效益的關鍵。教師的教學轉向了以學生的學習需要為基礎。
學生學習方式以及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在更深層的意義上還改變著教學的目標。學生自主學習作為教學的基本前提,要求教師引導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和興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要和同學組建學習共同體,每個學生在共同體中都要承擔相應的責任,這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責任擔當素養。從根本上說,互聯網教學所指向的是學生知識學習基礎上的高端目標,即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領導能力的培養。
互聯網技術對教育的深度變革。當互聯網支持下的知識學習更加高效的時候,學校教育就不可能把學生的知識學習和升學作為自己的全部追求,而會以學生的全人發展為根本理念,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僅如此,高效的互聯網教學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發展的條件和機會,真正解放了學生的時間空間、解放了學生的大腦,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選擇或者創造適合自己個性發展的課程。
互聯網技術又使傳統的以管理者和教育者主導的教育轉向了由學生主導的教育,教育的思維方式也開始轉向尊重學生的需要、一切從學生出發和一切為了學生,教育成為學生發展的資源提供者和服務平臺的搭建者。
互聯網技術對學校的深度變革。互聯網技術進入學校,在使傳統的辦公和管理效率提高的同時,也逐步顛覆傳統的學校形態。互聯網技術越過學校的圍墻,把社會的信息、資源和運行方式帶進了學校。學校要適應這樣的影響,就要主動開放自己,將學校轉化為一個學生和教師發展的大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學校要提供更多的教育資源和服務,通過眾籌和外包或者慕課的方式來解決教育資源的供給問題,而不是只依靠自己的教師。
互聯網技術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最新科技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傳統教育中穩定重復的教育內容,逐漸被人工智能所替代,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海量的教育資源,創造學生選擇適合自己學習和發展資源的條件。這意味著教師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轉變、更新教育理念和思想,讓自己的才智成為支持學生個性發展、創新發展的獨特資源。
互聯網技術還將引爆學生的個性發展潛質。互聯網思維創造了民主平等的環境,每個學生有了充分認識和張揚獨特才智的機會和空間,如此,學校也就不可能再用同一個標尺去衡量學生的發展,而必須創造支持學生個性發展的課程資源、社團和實踐的機會,構建促進個性發展的機制與文化氛圍。
互聯網技術是對傳統的信息化手段的顛覆,不是改良而是顛覆意義上的創新。學校教育必須充分認識到互聯網對現實教育的影響,主動再造學校的教學、課程、管理和文化,以立足未來的境界和視野,以獲得教育主動發展的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