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財政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鐵路總公司九部門近日聯合發通知,要求切實做好2018年秋糧收購工作。
《通知》指出,為認真落實深化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收儲制度和價格形成機制改革,2018年國家繼續在部分主產區實施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在東北地區實施玉米、大豆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機制,其他糧食產區和糧食品種由地方政府結合當地實際統籌組織開展收購工作。
《通知》要求,糧食產區要建立健全糧食收購部門協調工作機制,緊緊圍繞“有人收糧、有錢收糧、有倉收糧、有車運糧”等重點環節,加強協同配合,提前研究制定具體工作方案,有針對性地解決實際問題,避免發生大范圍農民“賣糧難”。要多措并舉開展市場化收購,各地區要積極組織開展糧食市場化收購,推動由政策性收儲為主向政府引導下市場化收購為主轉變。產區要采取有效措施,統籌組織引導轄區內中央企業分支機構、地方骨干糧食企業和其他多元市場主體,按照市場機制積極入市開展經營活動,提高市場化收購比重。要著力提高為農服務水平,加強對農戶庭院儲糧的技術指導,支持農戶配備科學儲糧裝具和設施,最大限度減少“地趴糧”。加快推進糧食產后服務體系建設,引導企業開展代清理、代干燥、代儲存、代加工、代銷售等業務,切實解決糧食晾曬難、儲存難、保質難、銷售難等實際問題。
江蘇省近日出臺《關于加快改善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在深入貫徹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基礎上,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改善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讓農民群眾過上與時代同步的現代生活。
《意見》明確,2020年完成蘇北地區農村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和貧困殘疾人家庭四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加快推進“空心村”及全村農戶住房改善意愿強烈的村莊改造。2022年,蘇北地區建成一批具有活力的新型農村社區,歷史文化名村和傳統村落得到有效保護。2035年,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全面改善,城鄉空間布局全面優化,城鎮化水平顯著提升,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完善。
《意見》指出,要順應農民群眾實際需求,統籌兼顧區域人口、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發展要素,優化城鎮村布局,優先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入鎮落戶,優先改善低收入農戶居住條件、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妥善解決農村“空關房”和“空心村”問題。要加快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向規劃發展村莊和新型農村社區延伸覆蓋。編制一批特色鮮明、功能齊全、經濟實用的新建農房設計方案和既有農房風貌改造設計方案,方便基層工作指導和農民建房時參考選用。同時準確把握蘇北各地鄉村的差異性,挖掘本鄉本土的歷史、地理、文化特色,保護好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
江蘇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公布《江蘇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生態環境損害的賠償范圍、責任主體、索賠主體、損害賠償解決途徑等。到2020年,江蘇將初步構建責任明確、途徑暢通、技術規范、保障有力、賠償到位、修復有效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
《方案》明確,以下3種情形將被依法追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發生較大及以上突發環境事件的;在國家和省級主體功能區規劃中劃定的重點生態功能區、禁止開發區發生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事件的;發生其他嚴重影響生態環境后果的?!斗桨浮反_定了生態環境受到損害的賠償義務人:違反法律法規,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單位或個人,應當承擔生態環境損害修復或賠償責任,做到應賠盡賠。
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與江蘇省政府9月7日在南京簽署“加快新時代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促進江蘇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協議。
雙方將共同建立供銷合作產業發展基金,著力建設新供銷服務“三農”綜合平臺,構建服務鄉村振興“六大體系”。
9月20日,“蘇陜攜手奔小康,產業扶貧在行動”倡議活動在南京啟動。江蘇省農業委員會、陜西省農業廳等蘇陜兩地15家單位共同發起倡議,打響蘇陜攜手奔小康的扶貧攻堅戰。
此次活動由陜西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產業脫貧辦公室主辦,新華報業傳媒集團、陜西日報傳媒集團、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江蘇石油分公司、陜西蘋果集團有限公司承辦。此次產業扶貧項目將通過“五帶一幫扶”模式,幫助果農銷售蘋果。即每幫助五戶有蘋果產業的果農銷售完蘋果,將提取每斤0.1元作為扶貧資金,幫助一戶無產業的貧困戶精準脫貧,既解決了種植、技術、收購問題,又解決了銷售問題,增強了貧困戶自主脫貧的內生動力和“造血”功能。
為加強科技與產業對接,充分發揮科技在省重點幫扶縣產業富民中的支撐作用,江蘇省重點幫扶縣第二次農業科技幫扶與對接會近日在南京舉行。
江蘇省豐縣、灌南縣、淮安市淮安區、濱??h、泗洪縣現場發布了產業技術需求,其他7個省重點幫扶縣(區)的產業技術需求在會上印發。江蘇省農科院、南京農業大學、揚州大學等掛縣強農富民工程實施單位帶來了科技幫扶“短平快”技術項目,實現現場對接、精準對接。
會議指出,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堅持把科技幫扶作為推進產業富民的重要抓手、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農業科技人員的重要使命,通過科技成果轉化推動產業興旺,帶動低收入農戶增收致富。進一步抓好項目與資源、科技與產業、專家與農戶三個層面的對接,依托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鄉一業、一縣一業,實施有規模、上水平、帶動能力強的重點項目,遴選并實施一批“短平快”項目。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強化工作協同、項目支撐、機制創新、宣傳引導和督查考核,實現“科教單位與推廣部門、科教單位與地方、科技與農業、項目與產業”四個協同,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實到位。
近日,江蘇省國家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項目總結交流會召開。從會上26個國家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試點縣(市、區)的交流情況看,兩年的試點項目呈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一是實施效果良好。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2017年的試點項目,帶動農戶分別超過1.7萬戶、2.3萬戶,帶動產業面積分別達1.3萬畝、10萬畝。二是項目實施有序推進。2016年的試點項目實施進度超過90%,2017年的試點項目有一半以上實施進度超過70%。三是融合模式多種多樣。全省涌現了以南京市浦口區、新沂市、海門市、灌云縣、揚州市邗江區、句容市、泗陽縣為代表的功能拓展型,以宜興市、徐州市賈汪區、沛縣、啟東市、海安市、連云港市贛榆區、鎮江市丹徒區為代表的產業鏈延伸型,以常州市新北區、豐縣、如東縣、東臺市、響水縣、濱??h、泰州市高港區為代表的產業集聚型等融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