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華/本刊記者
今年江蘇省委一號文件強調要“實施農業品牌強農行動”,品牌建設貫穿農業全產業鏈,是助推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重要支撐和持久動力。當前,“酒香也怕巷子深”已成社會共識,農業品牌建設正逢其時,大有作為。江蘇省淮安市在北京發布“淮味千年”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精心做好“品牌強農”大文章。要借鑒淮安經驗做法,順勢而為,全力推進江蘇農業品牌建設。
政府推動,強化扶持。品牌強農是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要求,江蘇農業已步入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新階段,農業品牌建設成為轉換增長動力的“助推器”。要踐行新發展理念,樹立品牌意識,立足資源稟賦,科學規劃產業,提升產品品質,厚植文化底蘊,完善體制機制,強化扶持舉措,聚力合力發力,構建農業品牌體系,加快培育一批“蘇”字號農業品牌。
品質支撐,強化監管。品質是品牌的前提和基礎,是抵御市場風險的基石。要堅持市場導向,因地因業制宜,制定發展規劃,加快推進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提供農業品牌“原料”。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綠色生產體系,將綠色生態融入品牌價值。在全產業鏈扎實推進標準體系建設,加強農業品牌原產地保護,提升農業品牌溢價能力。加快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強化從田頭到餐桌的全程安全生產經營監管,切實把好農業品牌建設命脈。
主體牽頭,強化培育。毋庸置疑,發揮品牌建設主體牽頭作用至關重要。農業品牌建設,最重要的主體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特別是具有創新、策劃、投入和市場開拓能力的龍頭企業。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充分挖掘整合資源,凸現區域特色優勢,做大做強農業品牌方陣。更好地發揮政府、協會等打造運用區域公用品牌的作用,集中打造“大而優”的大宗農業品牌,提高公用品牌影響力。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主要載體,加快創建具有濃郁地域風情“小而美”的特色農業品牌,不斷提升優勢特色農業“顏值”。
多方參與,強化推廣。品牌是信譽、信用的集中體現,是產品市場認可度的有力保證。要動員各方廣泛參與,多種方式強化宣傳推介,營造全社會發展品牌、消費品牌、保護品牌的良好氛圍。結合本地實際,推選一批農業品牌,總結一批典型經驗,以品牌建設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綜合利用媒體媒介載體,開展品牌宣傳推廣活動。支持鼓勵有條件的主體積極“走出去”,加大海外宣傳推廣,提升“蘇”字號農業品牌的國際影響力。
品牌是打開農產品“養在深閨人未識”大鎖的一把金鑰匙。江蘇擁有諸多的農業品牌,但大多香在省內、市內的“深巷”里,缺少在全國乃至全球叫得響、消費者離不開的“大牌”。要強化系統思維,不斷開拓創新,擦亮“老”字號,叫響“新”字號,讓“蘇”字號農業品牌“從有到優、從優到響、從響到久”,江蘇農業品牌建設之路將會越走越寬、越行越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