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立標
(江西省地礦局贛南地質調查大隊,江西 贛州 341000)
羅城縣位于廣西北部,地處九萬大山南麓,縣內崇山峻嶺密布,深溝峽谷縱橫。掌握災害的成災機理,是認識各類地質災害并進而有效防治的前提。本文對羅城縣境內登記在冊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了詳細的現場調查與分析,確定了該縣的主要地質災害類型、發育特征、地質災害形成條件及分布規律,并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措施建議。
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位于廣西北部,東北鄰融水苗族自治縣、東南接柳城縣、西南連宜州市、西北靠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地理位置為東經108°28′49″-109°9′16″,北緯24°36′50″-25°11′55″。縣境東西長約68.2km,行政區域總面積2658km2。
羅城縣地質構造較發育,地殼運動表現為多旋回的特點,有四堡構造運動、加里東構造運動和印支構造運動三次強烈的褶皺運動及多次較強的振蕩運動。出露的地層巖性整體上北西部主要是碎屑巖、變質巖、巖漿巖分布區,南東部主要為碳酸鹽巖分布區。
羅城縣境內地質災害十分發育,地質災害類型主要為滑坡、崩塌、危巖、高陡邊坡(不穩定斜坡)和采空塌陷、巖溶塌陷六種類型。截止至2016年10月,羅城縣登記在冊的地質災害點(含隱患點)110個,其中滑坡35處,占31.8%;土質崩塌22處,占20.0%;危巖47處,占42.7%;采空塌陷3處,占2.7%,巖溶塌陷3處,占2.7%。
(1)滑坡。羅城縣境內共發現滑坡地質災害35處,占災害點總數的31.82%,并且均位于居民點附近。除個別規模較大外其余規模均較小。35處滑坡災害點發生時間從1980-2015年均有,但比較集中于2000年之后,共有31處,占滑坡災害點總數的88.57%。35處滑坡均集中發生于豐水期5-9月份,且都是在降雨中或降雨后發生的,尤其是大雨或大暴雨及連續時間降雨對滑坡的誘發作用更為明顯[1]。
(2)崩塌。羅城縣共發現土質崩塌災害點22處,占災害點總數的20%。不穩定的有19處,基本穩定的有3處。這22處災害隱患點均發生在居民點附近,所有崩塌點均屬小型規模,土質崩塌[2]。
(3)危巖。區內斷裂構造、節理裂隙發育,加之長期的風化、溶蝕作用,導致巖體破碎,完整性差,為危巖體的形成繼而產生巖崩災害提供了良好的地質條件[3]。
(4)地面塌陷 。羅城縣地面塌陷包括巖采空塌陷,羅城縣共發現地面塌陷災害點 6 處,占災害點總數的 5.45%。其中巖溶塌陷 3 處,采空塌陷 3 處。
羅城縣地質災害分布情況其主要受地質環境條件的控制和人類工程活動的影響,經對登記在冊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統計分析,具體表現為如下規律:
(1)地質災害隱患點分布點多面廣,基本在居民聚居地段分布。
(2)從地形巖性來看,工作區地質災害絕大部分分布在花崗巖、碎屑巖和石灰巖地區。
(3)從各鄉鎮地質災害及隱患點分布數量來看,地質災害及其隱患最多的鄉鎮是寶壇鄉,其次是四把鎮、小長安鎮、龍岸鎮、黃金鎮、東門鎮、納翁鄉,分布較少的是喬善鄉、兼愛鄉、懷群鎮、天河鎮。
(1)地形地貌。地質災害的發生與地形地貌的關系十分密切,是地質災害形成的主控因素之一。不同的地貌區地質災害發育程度也不同。在碎屑巖地區地貌區地形坡度較緩,一般在30°以下,溪溝切割較弱,山坡相對高差一般較小,在低山丘陵地貌分布區平地較小,居民建房、修路等切坡活動較多,部分邊坡較陡,地質災害相對發育。
在碳酸鹽巖組成的溶蝕低丘、峰從谷地地貌區地層巖性主要為石灰巖、白云巖,其抗剪強度大,能經受較大的剪切力而不破壞,不易產生滑坡,但是由于地質構造產生各種構造裂隙、節理及斷裂破碎帶破壞了巖體的完整性。
(2)地質構造。羅城縣位于廣西“山字型”構造的脊柱部位,自古以來經歷了四堡構造運動、加里東構造運動和印支構造運動三次強烈的褶皺運動及多次較強的振蕩運動,其中四堡構造運動、加里東構造運動最為強烈,主要構造有四堡正斷層、池洞正斷層、寺門正斷層、田蓬——魚勇倒轉背斜、羅城——懷群平緩單斜構造、峽山脊狀背斜、木嶺界倒轉向斜、三防復背斜等。
(1)降雨。羅城縣的地質災害基本上都是降雨誘發型,降雨為地質災害發生的主要誘發因素。羅城縣近年來發生的幾次地質災害群發事件都是在經過旱災后,在來一年持續降雨發生群發性崩塌、滑坡的幾率最大,根據多年平均降雨量統計,工作區內各地降雨量區別不大,其中工作區東北部年平均降雨量稍大,年平均降雨量大于1800mm,受降雨的影響該地段每年都會有地質災害發生。
(2)人類工程活動。隨著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人類工程活動無論是在深度上還是在廣度上都日益加劇,顯示出強大的威力。人類工程活動除切坡對地質災害影響較大外,地下巷采方式開采礦產也對地質災害影響較大,如在北西部寶壇鄉五地村一洞錫礦、天河鎮白任村下甲屯、莊洞村沙坪錫礦采礦形成地下采空區,造成了地面塌陷隱患。
羅城縣地質災害形成和發展受多方面的因素控制,主要是以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地質構造等地質環境背景為內在因素,所有這些因素是共同作用,相互影響。
詳細掌握羅城縣的地質條件,并形成一個保護地質環境的長效機制,將本地區的地質災害發生頻率、損失率降到最低,為羅城縣域經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