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競飛
(長春師范大學 文學院,吉林 長春 130032)
《全元詩》全書共68冊,收錄了元代近5000位詩人的約132000首詩[1]凡例一,于2013年6月由中華書局出版發行。本書之成,前后歷20年,可以說是元詩研究界在本世紀取得的最重大成果。但所謂“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全元詩》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即以《全元詩》所收趙孟頫詩歌為例,對《全元詩》中存在的問題稍作探討。
《全元詩》所收趙孟頫詩存在的問題主要有這樣幾種:一是個別字詞的誤識、顛倒。這可能是所用底本模糊不清造成的,也可能是排版造成的。二是個別句子點斷的錯誤。三是個別版式的處理有欠穩妥。這可能跟整理者個人的習慣有關。四是詩歌的漏收。五是詩歌的誤收。本文將這些問題一一羅列,歸為兩大類:前四類問題對一般的研究影響不大,歸為“摘瑕”。“摘瑕”一方面代表著所探討的問題較為次要,一方面暗含商榷的意思。第五類則是屬于比較嚴重的問題,研究者據此征引,可能造成所謂的“硬傷”,故將其單獨列出,歸入“辨誤”。趙孟頫詩見《全元詩》第17冊,如非必要,本文不再引原文或注出頁碼。
1.《苦雨》
此詩為《全元詩》據元至正元年建安虞氏務本堂本《趙子昂詩集》卷1收入。有句:
茹黃不著寔,菜甲未成蔬。
“茹”字原本不清,又似“茄”字。此詩下有“著寔”二字,意謂結出果實。“茹”是蔬菜的總稱,并非特指某種能結出果實的蔬菜,故筆者以為此作“茄”是。
2.《白鶴觀貽吳恿道士一首》
此詩為《全元詩》據《趙子昂詩集》卷1收入。本詩題下原有小注,《全元詩》按如下方式點斷:
觀乃唐鎦混成先生升真之地。有杉樹,先生所植云。蘇文忠公聞弈棋聲,此。恿年將八十,著陰符素書。
按東坡聞棋聲事見《東坡志林》[2]卷10:“司空表圣自論其詩,以為得味外味……又云:‘棋聲花院閉,幡影石壇高。’吾嘗獨游五老峰,入白鶴觀,松陰滿地,不見一人,惟聞棋聲,然后知此句之功也。”故原題注“棋聲”下實脫一“于”字。吳恿所著書,查各種書目均不載,但看其名,當為注釋發揮《陰符》《素書》一類作品。既前有“著”字,還以加書名號為佳。筆者以為此注當如此點斷:“觀乃唐鎦混成先生升真之地,有杉樹,先生所植。云蘇文忠公聞弈棋聲(于)此。恿年將八十,著《陰符素書》。”
3.《題落星寺》
此詩為《全元詩》據《趙子昂詩集》卷1收入。有句:
起滅得幻妄,天真本虛寧。
“得”字原本作“俱”字,《全元詩》誤。又有句:
春江初遇雨,鷗鳥坐回汀。
“遇”字原本不清,又似“過(過)”字。回汀,原指彎環曲折的州渚。看前文鷗鳥悠閑的狀態,似非身處雨中。又下文有句:“漂搖事行役,我友趣揚舲。”揚舲出發,亦當是雨后之事,故筆者以為此處之“遇”字當為“過”字。
4.《節婦馬氏詩》
此詩為《全元詩》據《趙子昂詩集》卷1收入。有句:
夫人早已亡,能孝事其姑。
“夫人”當作“大人”。“姑”指婆婆,“大人”指公公。此句是說馬氏公公早亡,她能一心孝順婆婆,《全元詩》誤。又有句:
子長姑已立,終始四十載。
“立”當作“亡”。此句謂兒子長大,婆婆已經去世。“姑”非指小姑,《全元詩》誤。
5.《送錙君章總管赴湖北廉訪使大德丁未來治吳興次年三月有是命》
此詩為《全元詩》據《趙子昂詩集》卷1收入。詩題中“大德丁未”云云是說明性文字,應按題注處理,改為小字夾注為好,不應用同等字體排入標題。又有句:
公真古循吏,憂民見情素。
“循”字原本似作“修(脩)”字。按“循吏”僅指守法循理之徒,本詩多處稱頌鎦之仁心愛民,故按意以“修吏”勝。
6.《次袁學士上都集韻十首》
此十首詩為《全元詩》據《趙子昂詩集》卷2收入。第一首(金城雨露邊)有句:
世祖龍飛地,皇綱億萬年。
“龍飛”原本作“飛龍”,《全元詩》誤。
7.《過牧廢苑》
此詩原在《趙子昂詩集》卷3,《全元詩》起初漏收。雖后文據《皇元風雅》將其補入,但按《全元詩》“對所采用底本的卷帙編次,不作變更歸并”[1]凡例十三的整理原則,此詩當按《趙子昂詩集》的編次,位在《松下露坐》之下。
8.《杭州拱北樓》
城上高樓接太霞,令嚴鐘鼓靜無嘩。提封內向三千里,比屋同封百萬家。心在江湖存魏闕,身隨牛斗泛仙槎。舉頭便覺長安近,時倚闌干望日華。
此詩原在務本堂本《趙子昂詩集》卷3,《全元詩》漏收。按編次,其應在《與蕭治中高郵湖泛舟下維揚過吳門時道中食物甚貴殊覺寂寥》后。
9.《鷗波亭阻雨》
此詩為《全元詩》據《趙子昂詩集》卷5收入。有句:
潛移窟穴蛟龍怒,困守株樊鸛鶴愁。
“穴”字原本作“宅”字,《全元詩》誤。
10.《送劉清叔富州教授故豐城》
此詩為《全元詩》據《趙子昂詩集》卷5收入。詩題中“故豐城”是說明性文字,應按題注處理,改為小字夾注為好,不應用同等字體排入標題。
11.《和黃景慶雪中即事》
此詩為《全元詩》據《趙子昂詩集》卷6收入。第三首(普天銀色變山河)有句:
舊讀招魂今始信,層水積雪正峨峨。
“水”字原本作“冰”字,“積”字原本作“覆”字。此用《招魂》“增冰峨峨,飛雪千里些”句意,《全元詩》誤。又第四首(澹月微云耿夜光)有句:
澹月微云耿夜光,雪中殘菊廣寒香。
在料液濃度、超濾時間、料液體積流量等參數相同的條件下,分別研究純水體積流量對超濾膜通量的影響及酶解液體積流速百分比對超濾系統壓力的影響,結果如圖3所示。
“廣”字原本作“度”字,《全元詩》誤。
12.《題桶板圖仙□事乃江陰葛氏日齋高人一日莫有道人求齋葛留宿明旦道人已去但見桶底在幾上有指爪刻成仙境也》
此詩為《全元詩》據《趙子昂詩集》卷6收入。“事乃”以下云云,敘說桶板仙蹤故事的由來,應按題注處理,不應列入標題。該段文字應該標點成:“事乃江陰葛氏,日齋高人。一日莫,有道人求齋,葛留宿。明旦,道人已去,但見桶底在幾上,有指爪刻成仙境也。”
13.《題王居正紡車圖》
此詩為《全元詩》據《珊瑚網》卷26收入,詩前引有趙孟頫兩年前之題跋,有句:
右圣朝名畫評按,王拙,河東人也,大中祥符間,父子以畫馳名海外。
此句點斷錯誤。按此句上文本有介紹王居正生平的文字,有“王居正,拙之子也,俗以其小字呼為憨哥”云云。趙孟頫“右圣朝名畫評”云云,意謂此段文字乃出自《圣朝名畫評》。“圣朝名畫評”,本是書名,為宋代劉道成(《直齋書錄解題》作劉道醇)所撰,有一卷本及三卷本,趙孟頫所說文字即出于此書卷1《人物門第一》。故此句當點斷為:“右《圣朝名畫評》。按,王拙,河東人也。大中祥符間,父子以畫馳名海外。”
14.《濟南詩》
散發不冠弄柔翰,舉杯白月臨空階。有時扶笻步深谷,長嘯袖染煙霞回。

1.《絕句》
云林齋后鳴禽散,只有提壺繞屋檐。苦勸道人沽□酒,不應無意引陶潛。
此詩為《全元詩》據《趙子昂詩集》卷6收入,且注曰:“此詩底本原題‘絕句四首’。僅有一首未見《松雪齋文集》。”此注與收詩均有誤。首先,此“絕句四首”并非只有一首為《松雪齋文集》不載,而是四首均為《松雪齋文集》所不載。其次,這四首詩雖收入《趙子昂詩集》,卻均非趙孟頫所作。這四首詩的其他三首是:
川原一片緑交加,深樹冥冥不見花。風日有情無處著,初回光景到桑麻。
畫船南北水遙通,日莫幅巾篁竹中。行到月臺逢□□,背人飛過子城東。
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紅影上簾鉤。窺人鳥喚悠揚夢,隔水山供宛轉愁。
以上四詩均見于李壁之《王荊公詩注》。“云林”一詩見《王荊公詩注》卷43,題《定林院昭文齋》,且首句作“定林齋后鳴禽散”。“川原”一詩見《王荊公詩注》卷42,題《出郊》。“畫船”一詩見《王荊公詩注》卷43,題《江寧府園示元度》。“午枕”一詩見《王荊公詩注》卷44,題《午枕》。按李壁,字季章,號石林,又號雁湖居士,丹棱人(一作丹陵),生于公元1157年,歿于公元1222年,甚早于趙孟頫,則此四詩當為王安石所作,《全元詩》誤收。
2.《題米敷文楚山清曉圖卷》
此詩為《全元詩》據《珊瑚網》卷28收入。此詩又見《聲畫集》[4]卷4、《兩宋名賢小集》[5]卷114,均作徐俯詩,題作《單老畫樹石山水歌》。按《聲畫集》8卷,宋孫紹遠編,所收皆唐宋人題畫之句,卷首有淳熙丁未(1187)十月紹遠自序,謂入廣之明年,以所攜前賢詩及借之同官擇其為畫而作者編為一集,其時趙孟頫尚未出生,故此詩應斷為徐俯所作。
3.《春寒詩》
此詩為《全元詩》據《式古堂書畫匯考》卷16收入。按此詩又見《宋詩紀事》卷59,題《除夜自石湖歸苕溪》[6]1491,作姜夔作。《白石道人歌曲》卷3收有姜夔《慶宮春》[7]36一首,前有小序,道“紹熙辛亥除夕,予別石湖歸吳興,雪后夜過垂虹,嘗賦詩”云云,所引“嘗賦”之詩便是本詩。故本詩為姜夔所作無疑。
4.《失題》(白發思家萬里回)
此詩為《全元詩》據《式古堂書畫匯考》卷16收入。按此乃蘇軾詩,見《東坡詩集注》[8]卷25,為《再和楊公濟梅花十絕》之第三首,唯蘇詩末句作“故應剩作詩千首,知是多情得得來”。《東坡詩集注》為宋人王十朋初纂,其成書顯在趙孟頫之前。
5.《田園樂五首》
此五首詩為《全元詩》據《式古堂書畫匯考》卷16收入。按此五首乃王維詩,見《王右丞集箋注》卷14[9]257,原為七首詩,題《田園樂七首》(又名《輞川六言》)。
6.《送鄭二之茅山》
此十二首詩為《全元詩》據《式古堂書畫匯考》卷16收入,均非趙孟頫所作,分別考述于下。
“水流絕澗終日”一首。此詩又見《二皇甫集》[10]卷2,題皇甫冉作。《唐百家詩選》卷10題作《送鄭二堪之茅山》,亦作皇甫冉作。
“江上年年春草”一首。此詩又見《二皇甫集》[10]卷2,題作《小江靈一上人》。又見《唐百家詩選》卷10,題作《小江懷靈一上人》,題皇甫冉作。
“京口情人別久”一首。此詩又見《唐詩品匯》[11]卷45、《唐百家詩選》卷10,題作《奉寄皇甫補闕》,均作張繼作。
以上三詩,均見于《唐百家詩選》。據晁公武《郡齋讀書志》所記,《唐百家詩選》本為宋敏求編次,王安石在其基礎上再行去取,故該書在宋代已然成書,則此三詩顯非趙孟頫所作。
“危石才通鳥道”一首。此詩又見《劉隨州集》卷8,題《尋張逸人山居》[12]83,乃劉長卿所作。
“對水看山別離”一首。此詩又見《劉隨州集》卷8,題《發越州赴潤州使院留別鮑侍御》[12]83,乃劉長卿所作。
“瓜步寒潮送客”一首。此詩又見《劉隨州集》卷8,題《送陸灃還吳中》[12]83,乃劉長卿作。
“清川永路何極”一首,“白云千里萬里”一首。此二詩見《劉隨州集》卷8,題《苕溪酬梁耿別后見寄》[12]83。“滴滴”當為“謫去”。按《隨州集》,此二詩其實是一首詩,《全元詩》誤按兩首處理。
“心事數莖白發”一首。此詩又見《御定全唐詩》[13]卷242,題《歸山》,作張繼作。《唐音》[14]卷6、《唐詩品匯》[11]卷45作顧況作。
“日暮驚沙亂雪飛”一首。此詩又見《儲光羲詩集》[15]卷5,為《明妃曲》四首之第三首。□□當為“單于”。
“□王知妾不勝悲”一首。此詩又見《儲光羲詩集》[15]卷5,為《明妃曲》四首之第二首,□當為“胡”。
“問從何處去”一首。此詩又見《韋蘇州集》[16]卷8,題《詠夜》,為韋應物所作。“問”,《韋蘇州》集作“明”。
7.《題徐熙夭桃圖》
此詩為《全元詩》據《式古堂書畫匯考》卷33收入。按此詩又見《御定全唐詩》[13]卷561,題《杏花》,為薛能作。
8.《題南宋丁野堂道場山圖》
此詩為《全元詩》據《式古堂書畫匯考》卷34收入。按此詩又見王十朋《東坡詩集注》[8]卷3,題《游道場山何山》,為蘇軾作。
9.《南臺詩》
此詩為《全元詩》據《徐邦達集》5冊130頁收入。按此詩又見《五燈會元》卷8《南臺守安禪師》[17]504:“僧問:人人盡有長安路,如何得到?師曰:即今在甚么處?問:寂寂無依時如何?師曰:寂寂底聻。因示頌曰:(所引本詩略)。”則此詩本為佛門頌偈,非趙孟頫作。
10.絕句(煉得身形似鶴形)
此詩為《全元詩》據《徐邦達集》5冊130頁收入。按此詩又見《五燈會元》卷5《刺史李翱居士》[17]278:“鼎州李翱刺史,向藥山玄化,屢請不赴,乃躬謁之。……守忻愜作禮,而述偈曰:(所引本詩略)。”則此詩本為佛門頌偈,非趙孟頫作。
以上問題的存在,說明《全元詩》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誤收詩更應值得研究者注意。在征引時需小心考證,以免造成錯誤。
[1]楊鐮,等.全元詩[M].北京:中華書局,2013.
[2]蘇軾.東坡志林[M].上海:進步書局.
[3]王士禛.香祖筆記[M].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
[4]孫紹遠.聲畫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5]陳思.兩宋名賢小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6]厲鶚.宋詩紀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7]姜夔.白石道人歌曲[M].北京:中華書局,1985.
[8]王十朋.東坡詩集注[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9]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M].北京:中華書局,1961.
[10]皇甫冉,皇甫曾.二皇甫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1]高棅.唐詩品匯[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2]劉長卿.劉隨州集[M].北京:中華書局,1937.
[13]曹寅等.御定全唐詩[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4]楊士弘.唐音[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5]儲光羲.儲光羲詩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韋應物.韋蘇州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7]釋普濟.五燈會元[M].北京:中華書局,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