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郭偉民 ●王逸
日本外相河野太郎28日首次訪問中國,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國務委員楊潔篪會見河野太郎。外交部長王毅同河野舉行會談,雙方同意盡快召開新一輪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并為此營造適宜環境。“日本近來一直用官方訪問和商業團體訪華來討好中國,但成效不大,日本希望這一情況在今年得到改變。”法新社28日評論稱。
這是河野就任外相以來首次訪華,也是日本外相2016年4月后再次訪華。日本媒體從25日就開始預熱,28日主流媒體更是密集報道,甚至有電視臺專門派記者在北京街頭直播。
日本NHK電視臺稱,李克強總理28日傍晚會見了河野太郎。李克強表示,注意到日方近來在對華關系上釋放的正面信息,但兩國關系在積極面增多的同時,仍面臨不確定因素,可謂乍暖還寒。當前中日關系改善的積極勢頭來之不易,需要雙方倍加珍惜,共同努力,相向而行,在今年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之際,重溫條約精神,處理好歷史等敏感問題,妥善管控分歧,使今年成為中日關系重返正常發展軌道的機遇之年。河野表示,日本各界對全面改善日中關系充滿期待。希望今年春天在日本舉辦新一輪日中韓三國領導人會議,歡迎李克強總理正式訪問日本。
報道稱,河野在會談后對記者表示,中方的表態很積極,將盡快調整三國領導人會議日程,盡早實現李克強總理訪日。第六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2015年11月在韓國舉行,之后日本一直推動會議再次舉行。
“與日本改善關系,中國看到了障礙”,美國彭博社28日關注了中日外長的會談。王毅在會談中表示,雙方應構建政治互信,希望日方從根子深處把握好對華認知,真正把中國當作伙伴而不是對手,把中國發展視作機遇而不是威脅。雙方已就妥善處理敏感問題確立了原則和準繩,希望日方重信守諾,按規矩辦事,根據一個中國原則處理臺灣問題,切實尊重中方在涉藏、涉疆等問題上的主權和安全權益。
共同社稱,中日外長會談包括午餐在內共進行了約3小時40分。中國外交部在會后發表的新聞稿中表示,雙方認為高層交往對兩國關系改善發展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同意盡快召開新一輪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并為此營造適宜環境。雙方認為應充分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加強互利合作,擴大共同利益。日方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探索三方合作表明了積極態度。雙方就兩國建立海空聯絡機制達成原則一致表示歡迎,愿盡早簽署實施。雙方應共同努力,使東海成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日本時事通訊社稱,圍繞中國潛艇在釣魚島附近航行一事,河野要求中方避免再次發生,但在這個問題上雙方沒有達成共識。
彭博社28日稱,在中日領土問題和朝鮮核導問題持續的背景下,中日外長均強調改善雙邊關系的必要性。中方的態度是,兩國關系處于關鍵階段,取得了進展,但仍存在干擾和障礙。自從2012年日本將釣魚島“國有化”引起中日長期猜疑后,兩國關系一直很冷淡。雖然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試圖帶頭推動修復中日關系,但去年底進行的調查顯示,大多數中日民眾都不認為兩國關系良好。
新加坡《聯合早報》28日稱,河野太郎的父親河野洋平是日本著名親華派政治家。接受該報采訪的學者認為,目前中日關系確實具備了走出僵局的條件,但關鍵是日方要改變對華的根本認知,真正把中國視為合作伙伴而非戰略競爭對手,兩國關系才能有實質性改善。
《日本時報》28日引述日本外交關系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伯克希爾·米勒的話稱,中日同意盡快召開新一輪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具有積極意義。但中日關系的真正改善還需要雙邊互為補充。三國領導人會議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可能尋求訪問中國,但中國領導人回訪時間還不能確定。米勒表示,北京要求的是日方讓步或者做出實際行動,如加入亞投行或在“一帶一路”上有更多的實質性合作。▲
環球時報2018-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