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倡導體驗、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語言表達中提高理性思維,能使得語文教學更有深度,學生的欲望學習更有價值和意義。這是語文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也是教師在實施教學中應該遵循的“規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采用契合學生身心的方式,優化教學手段和方式,引導學生深度學習。
關鍵詞:三自;語文思維;深度
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以廣、深、新為基準,多給學生自我深思質疑和協作探知的機會,引導他們在咬文嚼字的過程中迸發思維靈感,這樣不僅能走出語文學習的淺閱讀、被動式探知的學習境地,更能夠激活學生的學習潛能動力,幫助他們在主動拓展延伸的過程中集思廣益,讓理性思維更有“分量”。
一、 自我探讀,質疑求解
重視學生的自我閱讀,引導他們在閱讀中多作筆記,劃出精彩處、疑難點,多讓他們有足夠的思考空間和實踐,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有更多的時間去感悟,去體會,從而深化學生對語言的理解。顯然,學生自我探讀的過程中就是疑難問題不斷呈現,認知思維不斷拓展延伸的過程。從自我探讀中畫出疑問,能使得學生在不斷搜集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更多豐富的感悟體驗,真正拉升學生語文學習的高度。
學生自我探讀,認知表達思維更加深厚,如,在《徐悲鴻勵志學畫》閱讀指導中,根據題目要求,我預設了這樣的問題:徐悲鴻先生為什么要勵志?很顯然,要求學生從教材文本中找出有關勵志的地方。很多同學在自我閱讀中紛紛圍繞外國留學生瞧不起徐悲鴻,嫉恨達仰的悉心指導,主動從課文中摘錄出了相關的詞匯、語句,像“很不禮貌”“沖著”“激怒”“無知”“偏見”等等。在學生有了一定的整體理解感知后,我則要求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于是,有的同學提出了如果不會受到外國留學生的嘲諷,徐悲鴻先生會這樣刻苦學畫嗎?有的同學提出了,徐悲鴻的生活是如此的清苦,但他依然堅持了下來,這是什么精神在支撐著他呢?等等。在學生有了相應的質疑后,可請其他同學予以幫助解答,讓他們能夠在共同探究的過程中找到更為有效的破解方法。
學生自我探讀的過程,就是其理解感知由感性認知向理性思考的轉變過程,能培養他們獨立自學的良好習慣,形成自主感悟語文的思維品質。為此,我們教師要多給學生相應的問題預設和指導,幫助他們在主動有的放矢探知的過程中找出不足,從而使得閱讀教學富有趣味性和針對性。自我探讀,讓學生真正由臺下主動走上臺前,增強探知的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二、 自由協作,集思廣益
給學生騰出自由探究的空間,幫助他們在主動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碰撞出思維靈感,更能使得他們在豐富理解感知思維中獲得深度體驗,形成深刻的情感。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任務話題的創設,讓學生在主動交流和相互溝通中有針對性的探討,更能使得他們在集思廣益的過程中博采眾長。
自由協作,讓學生有了更多相互學習的機會,如,在《愛如茉莉》學習中,可引導學生針對“愛的味道”進行同桌交流,幫助他們打開表達思維。有的同學說,愛就是媽媽給自己燒的紅燒肉,是一桌難以忘記的美味。有的同學說,愛是爸爸在雨中撐著雨傘等著自己一起回家的感覺,等等。在學生有了一定的認知感悟后,我則趁機設計了這樣的話題:你們知道爸爸和媽媽之間的愛又是怎樣的味道呢?很快,有的同學說有茉莉的香味。為什么呢?很多同學都搖了搖頭。對此,不妨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有的同學從媽媽知道爸爸的喜好入手,寫出了兩者之間的真摯情懷。有的同學則從爸爸媽媽相互的善意謊言入手,指出了他們彼此的平常而真實的關愛,認為愛是一種平淡但又有真情的味道,好似茉莉那樣,清香撲鼻而又動人。
學生是存在差異的個體,語文課堂也因為差異而變得豐富多彩,我們教師要針對學生存在的這種差異,設計契合不同學生實際的問題,采用風格迥異的方式,恰當地呈現給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創設富有多樣性和差異化的問題,引導學生在主動研讀的過程中深入思考,能幫助他們帶著問題從文本中找到更多的學習因子。針對學生疑難處,多給他們相應的指導,引導他們在自我搜索問題中大膽表達,幫助他們形成敏銳的語感,提升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
三、 自信展示,比較借鑒
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展演的舞臺,成為他們相互切磋的校場,定能吸引他們學習的注意力,引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尤其是語文課堂,可謂豐富多彩,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課堂,教師要充分搭建學生展示的舞臺,引導和鼓勵學生大膽展現,充分表達,滋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熱情。多支持學生自信展示,更能使得他們在不斷豐富認知思維情感的過程中生成更多的學習成果,在相互比較中學習運用。自信展示,可謂給了學生更多自我表現的機會,是激活學生學習主體的重要舉措。
自信展示,讓學生的認知感悟更加深刻,如,在《第一次抱母親》教學中,我根據學生對課文的不同理解,建議他們運用主題演講的形式,讓學生講述“我”第一次抱母親時的有關心理活動、認知感受等。有的同學說,自己在演講中感受到了母愛的無私和偉大,而我們卻對母親的關心太少了。有的同學以提問的方式,向同學們提出了“親愛的同學們,你們知道自己的母親有多重嗎?”當很多同學都在疑惑時,那位同學將作者抱母親的故事娓娓道來,很是讓人震撼,等等。通過自信展示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展示,能使得學生在不斷搜集資料的過程中豐富思維。
抓住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多給他們相應的舞臺進行展示,定能使得語文教學生動活潑。多肯定學生的閃光點,運用表揚話語、點頭鼓掌、欣賞眼神給學生更多的鼓勵,定能使得他們在不斷整理學習成果中增強學習的潛能動力,幫助他們在博采眾長中獲得更多的豐富認知和深刻感悟。
綜前所述,圍繞學生的自主學習,突出思維訓練為主線,更能使得學生在協作探知和自信展示的過程中開闊視野和思維,走出自我封閉的學習模式。注重學習過程引導,幫助學生在主動探知的過程中豐富敏銳感知和深化認知思維,定能使得語文教學富有趣味性和廣延度,有效激活學生的學習認知感悟思維。
作者簡介:
李剛,現就職于江蘇省淮安市外國語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