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職《電子線路》課程是電子類專業學生的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但是由于該課程的抽象性使得學生難以理解,并且逐漸使學生對于該門學科產生了厭倦情緒。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要求下,也為了學生能夠在以后能夠順利適應就業崗位的需求,結合實際的教學設施與教學環境,對于該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形式、考核方法進行相應的改革與實踐,從而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電子線路課程;教學改革;教學質量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近年來我國的教育事業也有了較快發展,基本上所有的學生都可以享受到受教育的機會。其中對于中職學校的學生來說,所受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種就業教育,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培養一批技能型人才。而《電子線路》這門課程對于電子專業的學生而言是一門重要的基礎性課程,也是一門理論和實踐都比較強的課程。但是學起來比較枯燥,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而言不好理解。因此,需要通過教學改革來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一、 中職《電子線路》課程存在的問題
為了有針對的提出教學改革的措施,首先找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有必要的。
(一) 教學方式呆板
由于中職學校的學生普遍基礎較差,而且中職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過早地考慮社會工作問題,因此導致對于教學內容師生都不夠重視。在教學過程中,仍然以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模式為主,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對于以后的職業生涯也產生一定影響。
(二) 教學內容枯燥
對于教學內容,教師通常只是對于課本上的內容進行復述,對于學生的專業技能沒有幫助,使得學生對于本就枯燥的《電子線路》課程產生厭學情緒。
(三) 教學實踐缺乏
中職教育中最缺乏的是學生的實踐體驗環節。目前中職教學中對于《電子線路》課程的實踐課程通常只是由老師進行演示,學生進行筆記記錄,并沒有真正參與實踐過程,可能碰到的問題也并不知道。
(四) 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
中職學校的學生大多數是沒考上重點高中的孩子,他們文化課基礎較差,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對于學習是得過且過,不深究解決碰到的問題。
二、 《電子線路》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上面已經對中職《電子線路》課程教學環節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大致的分析,可以看出,該課程教學過程中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實踐過程。根據以上信息提出相應的教學改革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 豐富課堂教學方式
沿用一直以來的“師講生從”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對于學生來說顯然已經沒有了吸引力。這種教學方式對于學生來說只能被動的跟著老師的節奏聽講,沒有真正的參與到課堂中。教師應該為學生更多的創造參與課堂學習的機會。在每一專題的課程授予完畢后相應的設置一個探究題,讓同學們相互之間進行交流、討論,加深學生對于課程的理解。
另外,隨著科技的發展進步,多媒體教學已經逐漸走入教學過程中,成為一種普遍的教學方式。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將原本枯燥無味的課程運用動畫、視頻等變得有趣,也更易于理解。
(二) 教學內容分模塊,辦競賽
對于《電子線路》課程進行分塊整合,將每一模塊內容進行單獨講解,然后每個模塊之間進行聯系闡述,方便學生進行理解運用。教師也可以適當的開展一些專業學習競賽,激發鼓勵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 提高實踐教學的比例
該門學科本身就是一門實踐能力較強的課程,理論教學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重點應該是提高學生在具體過程中的實踐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動手能力。教師應該注意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實踐操作融入到課堂中去,與此同時,教學不應只局限于課堂中,應延伸到具體課外的時間過程中去,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 改變學生觀念
在《電子線路》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首要的是要讓學生從根本上認識到學習電子線路對于以后實際運用的重要性;其次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該盡可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最后,在考核方式上,也可以做一些改變,不以傳統的以筆試成績作為學生的最終成績。盡可能地采用多種評分手段,可以從平時成績、卷面成績、實踐能力來綜合進行評判。
三、 《電子線路》課程教學改革的意義
隨著素質化教育改革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對于教育本身的要求也越來越全面,越來越多元化。中職教育本身處在一個非常尷尬的地位,其影響力和覆蓋面較小,且與普通高等院校相比,中職學校存在學生差異性較大,整體文化基礎性較差,師資力量儲備相對較弱且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
對于《電子線路》這門課程而言,教師如果也采用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學模式進行課程的教學,可能達到的教學效果不會很理想,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也只是一知半解,不能準確的運用到實際的實踐過程中去。對該課程進行教學改革的只要目的就是要突出中職教育本身具有的優勢,縮小中職學校與高等院校學生的差距,提高中職學校學生的整體的人才輸出質量,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就業前景與就業環境。
中職《電子線路》課程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從教學角度考慮。教師應該及時的改變陳舊的教學方式,運用相對靈活的教學方法使得課本內容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吸引學生眼球,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對于教學內容也可以進行適當的調整,更便于學生的理解吸收。更重要的是增加教學實踐環節,對于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進行提升。二是從學生自身角度進行考慮。中職學生的優勢在于“學習即工作”,這一過程要早于普通的高等院校的學生。
四、 總結
一門課程的教學改革并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對于中職學校《電子線路》課程的改革,也不是短時間內就能解決的,需要長時間的摸索探究與實踐。但是一旦確定了人才培養目標,并且從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實踐課程各方面都進行相應的調整變動,相信假以時日一定能摸索出一條更適合于中職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更快地提高中職《電子線路》課程的教學質量,使得學生能夠成為專業技術較強的技術型人才,更好地適應未來職業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柳婷.中職“電子線路”課程教學改革問題探討[J].職教通訊,2015,(24):26-28.
[2]扶利杰.中職《電子線路》課程教學改革之路探討[J].科技展望,2016,26(34):214.
[3]曹宏志,佟建波,何勉等.“創客+競賽”視野下中職《電子線路》實驗設計[J].科技資訊,2016,14(19):121-121,123.
作者簡介:
姜秀亮,現就職于江蘇省徐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