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靈
摘要:本文借助杜邦財務分析法與盈虧平衡分析法,分析2016年醫改前后青海省省級兩家大型三甲綜合醫院的運營效果。通過對比可以得出,政府應加大對醫院的財政補助,維持醫院經營的盈虧平衡,醫院應調動積極性以提高人員工作效率、增加工作量,加強控制成本、進一步減少浪費,把合理配置資產、優化資產結構作為目標,把提高業務能力、提升資產營運水平及建立長效績效考核機制作為手段,以實現兩家綜合醫院的精細化管理。
關鍵詞:杜邦財務分析法 盈虧平衡分析法 公立醫院 運營效果 評價
國務院發布的《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年)》明確規定,公立醫院是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應當堅持維護公益性,充分發揮其在基本醫療服務提供、急危重癥和疑難病癥診療等方面的骨干作用,承擔醫療衛生機構人才培養、醫學科研、醫療教學等任務,承擔法定和政府指定的公共衛生服務、突發事件緊急醫療救援、援外、國防衛生動員、支農、支邊和支援社區等任務。因此,占有醫療資源在90%以上的公立醫院在體現公益性、解決基本醫療、緩解人民群眾看病就醫困難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如何發展將直接影響到我國整體的醫療市場。2016年青海省作為首批全國四個綜合醫改試點省份之一,以破除以藥補醫、回歸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性為出發點,分別于2013年10月1日在全國率先實施了覆蓋四級醫療機構的分級診療制度,在2016年印發了《青海省優化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工作安排的通知》以進一步健全完善全省分級診療制度,2016年5月1日取消了藥品加成和2016年11月10日調整了醫療服務價格,此項利民惠民的重大醫改舉措對全省各家公立醫院的經濟運行狀況都產生了深遠影響。本文旨在通過杜邦財務分析法與盈虧平衡分析法試評價此次醫改前后青海省省級兩家大型三甲綜合醫院的運營效果,探討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為進一步深化青海省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提供決策依據。
一、資料來源與方法
(一)資料來源
青海省省級大型三級甲等綜合醫院:D醫院、F醫院2015年和2016年的財務年報。
(二)研究方法
1.杜邦財務分析理論和方法
杜邦分析體系起源于美國特拉華州的杜邦公司,是目前企業中最常用的財務分析工具。它是根據指標間的運算關系將凈資產收益率表示為資產凈利率和權益乘數的乘積,然后再將以上兩個指標用其他財務指標間的運算關系表示出來,以此類推,最終形成系統的體系,從而利用這些財務指標之間的內在相互關聯進行系統、全面、科學的財務分析。公立醫院杜邦分析體系,詳見圖1。本文通過杜邦分析體系對公立醫院的經營財務狀況進行分析,以凈資產收益率核心指標為關注點,通過層層分解財務指標,從不同角度分析有關因素變動對該指標的影響,以評價公立醫院經營狀況、營運能力、償債能力三大方面的運營效果。公立醫院杜邦分析體系財務分析指標及其關系,詳見表1。
2.盈虧平衡分析理論和方法
盈虧平衡分析是醫院管理會計中常用的一種分析技術,旨在通過醫療成本、工作量和收益三者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來分析醫院的盈虧平衡點,簡稱“本一量一利”分析。盈虧平衡方程式:M為業務收支結余,A為完成的綜合工作量,S為業務收入,F為固定成本,C為變動成本,VS為單位業務收入,VC為單位變動成本,A為盈虧平衡點完成的工作量,得VS=S/A,VC=C/A,M=A×VS-A×VC-F。當業務收支結余等于零時的工作量為盈虧平衡點,得A'=F/(VS-VC)。
二、應用
(一)杜邦體系財務實證分析
1.凈資產收益率指標分析
通過表2,從橫向分析可知,F醫院好于D醫院的凈資產收益率,通過杜邦財務分析體系一級分解發現,F醫院的總資產收益率大于D醫院,并且F醫院的負債規模明顯小于D醫院。
從縱向分析可知,2016年D醫院和F醫院凈資產收益率大幅度下降,D醫院凈資產收益率為-14.05%,同比減少16.88%;F醫院凈資產收益率為0.34%,同比減少4.26%。通過指標分解,D醫院總資產收益率為-6.49%,同比減少7.99%;F醫院總資產收益率為0.21%,同比減少2.68%。同時,D醫院總資產收益率為負值,權益乘數高達2.16(已超出公認臨界值的0.16),無疑加重了凈資產收益率的負數值;F醫院的權益乘數未見明顯變化。
通過分析發現,在凈資產盈利水平大幅度下降的背景下,F醫院的凈資產盈利能力、資產負債結構以及面臨的財務風險都要明顯好于D醫院。
2.總資產收益率指標分析
通過表3,從橫向分析可知,F醫院的凈資產收益率具有優勢,但兩家醫院的凈資產收益率都呈下降趨勢,D醫院的下降趨勢尤其明顯。通過杜邦財務分析體系二級分解發現,F醫院的業務獲利能力和資產利用效率都優于D醫院,而盈利能力和資產利用效率的同時下降是引起兩家醫院總資產收益率下降的共同原因。
從縱向分析可知,2016年D醫院和F醫院總資產盈利水平大幅度下降,D醫院總資產收益率為-6.49%,同比減少7.99%;F醫院總資產收益率為0.21%,同比減少2.68%。深入分析發現,D醫院業務收益率為-5.25%,同比下降6.52%;F醫院業務收益率為0.22%,同比下降2.96%。同時,D醫院總資產周轉率為80.86%,同比下降3.33%;F醫院總資產周轉率為102.57%,同比下降7.43%。
通過分析發現,F醫院的業務獲利能力和資產利用效率在優于D醫院的情況下,D醫院業務獲利能力的下降幅度要大于F醫院,D醫院的資產利用效率下降幅度要小于F醫院。
3.業務收益率指標分析
由于兩家醫院總體規模大致相當,業務收支結余和業務收入具有可比性。通過表4,從橫向分析可知,F醫院的業務獲利能力要好于D醫院,但兩家醫院的業務收益率都呈下降趨勢,D醫院的下降趨勢尤其明顯。通過杜邦財務分析體系三級分解發現,兩家醫院的業務收入均呈增長的趨勢,而業務收支結余均明顯下降,D醫院的業務收支結余為負值。endprint
從縱向分析可知,2016年D醫院和F醫院業務獲利能力大幅度下降,D醫院業務收益率為5.25%,同比減少6.52%;F醫院業務收益率為0.22%,同比減少2.96%。進一步分析發現,D醫院業務收支結余為-0.68億元,同比下降553.33%;F醫院業務收支結余為0.03億元,同比下降92.50%。同時,D醫院業務收入為12.90億元,同比增長7.32%;F醫院業務收入為13.50億元,同比增長7.50%。
通過分析發現,兩家醫院業務收入均在7%年增長點的情況下,D醫院業務獲利能力的下降幅度要大于F醫院,D醫院嚴重虧損,F醫院略有結余。
4.醫療收入和成本指標分析
通過表5,從收入分析可知,兩家醫院的醫療收入占業務收入比重均在92%以上。2016年在實行新醫改同步取消藥品加成的背景下,D醫院和F醫院在剔除藥品收入后的醫療收入分別為7.42億元、7.29億元,因此,D醫院的醫療收入(不含藥品收入)水平高于F醫院。
通過表6,從支出分析可知,D醫院的醫療成本高于F醫院,D醫院和F醫院醫療成本同比分別增長14.52%、10.30%,其中:人員經費同比分別增長30.50%、1.27%,衛生材料費同比分別增長23.05%、6.31%,藥品費D醫院同比下降0.71%,F醫院同比增長14.98%。
通過分析發現,兩家醫院的醫療成本的增長幅度都要大于醫療收入的增長,其中:D醫院的人員經費和衛生材料費的增長幅度尤其明顯,但藥品費實現同比下降;F醫院的人員經費的增長幅度不大,衛生材料費和藥品費同比增長幅度較小。
(二)盈虧平衡財務實證分析
1.綜合工作量的確定
根據每一個出院者實際占用床日數按3個門診量統計標準,綜合工作量計算公式:A為門診工作量,R為實際占用床日數,R為實際占用床日數折合量,B為綜合工作量,得R=3R,B=A+R。
2.業務收支情況
詳見表8-表9。
3.盈虧平衡分析圖
通過對兩家醫院2015-2016年的盈虧平衡計算分析可知,D醫院包括與不包括財政補助收入的盈虧平衡點工作量及業務收入分別為:2015年(3224863人次、118,030.00萬元;3493514人次、120,609.04萬元),2016年(3540930.02人次、138,450.36萬元;4057514人次、144,287.77萬元);F醫院包括與不包括財政補助收入的盈虧平衡點工作量及業務收入分別為:2015年(3478930人次、120,591.53萬元;3771250人次、123,275.31萬元),2016年(3752606人次、134,589.69萬元;4657239人次、151,064.66萬元);詳見圖2-圖9。
4.結果
通過分析發現,F醫院實際完成的業務量高于D醫院,尤其F醫院的門診服務量實現較快增長,但兩家醫院的出院者實際占用床日數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詳見表7。表8表9顯示:D醫院的固定成本和單位業務成本高于F醫院,且D醫院的單位業務收入低于F醫院,說明F醫院的總體收入水平和控制成本能力好于D醫院。表10顯示:2015年D醫院和F醫院綜合工作量分別高出平衡點6萬余、14萬余,D醫院實現收支平衡,F醫院尚有結余;2016年D醫院實際工作量低于平衡點24萬余、F醫院綜合工作量高出平衡點1萬余,D醫院處于嚴重虧損狀態,F醫院實現收支平衡。
2016年青海省財政部門分別撥付了兩家醫院取消藥品加成減收部分的50%,如在不考慮財政補助收入的情況下,兩家醫院實際業務量均達不到平衡點的工作量,將無疑處于巨額虧損狀態。因此,兩家醫院是否能夠實現收支結余,主要在業務收入水平、成本控制能力、財政撥款多少以及完成的業務量等四個方面體現。
三、結論與建議
通過財務分析,可以直觀地了解到兩家省級綜合醫院的經濟運行狀況,由于此次醫改在2016年11月調整了醫療服務價格,給兩家醫院帶來醫療收入的增長還不明顯。從財務指標上看,2016年實行新醫改人民群眾得到了實惠,但同時受到醫療收入增長緩慢與醫療成本增長過快的影響,兩家醫院的收支結余水平呈現斷崖式下降。
值得肯定是,F醫院的凈資產收益率高于D醫院,但F醫院在剔除藥品收入后的醫療收入要低于D醫院。由于F醫院的經營狀況、營運能力、償債能力要好于D醫院,完成的業務量高于D醫院,且大于盈虧平衡點,最終F醫院2015年實現收支結余,D醫院2015年實現收支平衡;F醫院2016年實現收支平衡,D醫院2016年處于嚴重虧損狀態。
青海省存在地域特性,是全國地廣人稀和經濟欠發達省區。由于青海省公立醫院所處環境的特殊性,醫療成本居高不下,其經濟運行的效果不僅要考慮經濟效益,還要考慮社會效益。因此,在新醫改的背景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是醫改的核心和關鍵,如何提高醫療質量,合理控制成本,降低債務風險,大力爭取上級財政補助資金,實現收支平衡,已成為今后兩家醫院發展過程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政府應加大對這兩家醫院的財政補助,維持醫院經營的盈虧平衡;醫院內部需調動積極性提高人員工作效率、增加工作量,加強控制成本、進一步減少浪費,把合理配置資產、優化資產結構作為目標,把提高業務能力、提升資產營運水平及建立長效績效考核機制作為手段,以實現兩家綜合醫院的精細化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