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稅負的降低,影響的因素很多,但主要還是與企業稅務管理的規范水平直接相關,如果企業管理規范、核算正規、票據合法,增值稅稅負自然下降。因此,企業只有通過生產經營全流程的稅收管理控制才能做到降低稅負。
稅收風險意識方面
伴隨稅收征管系統的技術化、現代化、數據化,稅務機關對企業的監控力度逐漸加強,企業各種涉稅違法違規行為都將會寸步難行。企業涉稅風險已經日益成為經營風險中的一個重要部分,稅務問題處理不當,不僅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經營業績,而且還有可能受到法律的追究。所以企業要長遠發展、降低稅負,首先要做的就是增強稅收風險防范意識,規范企業生產經營。
企業流程管控方面
提前策劃業務內容。生產經營過程產生稅,不同的生產經營過程產生不同的稅收負擔。但是,即使是相同的經營過程,對稅收因素考慮充分與否也直接決定了企業繳稅的多少。比如企業在設計生產產品時,就充分考慮產品的性質與相關稅率的關系,即可以做到依法納稅,又可以節約稅收成本。所以,企業如果能夠在業務發生的最初環節就考慮稅收問題,將會對企業節約稅收成本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謹慎選擇合作伙伴。選擇合作伙伴時,同等價格情況下,應盡量選擇一般納稅人。但是如果小規模納稅人價格上有更多優惠,足以彌補由于進項稅額不能抵扣所帶來的損失,那么同等條件下也可考慮選擇小規模納稅人作為合作伙伴。企業如果取得虛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輕則不能抵扣進項稅額,重則會有刑事責任。因此,必須對供應商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資質等做全面的盡職調查。
簽訂合同方面
合同的內容決定生產經營過程,是各項經濟業務的源頭,合同條款的具體內容直接影響企業的稅負。因此,合同管理是企業完善內部管理體系的重要一環。企業在簽訂合同時,需要注意的事項包括:①合同中應當明確對方提供發票的種類和當事人涉稅信息;②合同中應當明確價款、增值稅額及價外費用等;③合同中應當明確區分不同稅率的貨物或服務內容;④合同中應當明確發票提供、付款方式等事項;⑤合同中應當明確“三流一致”的相關事項。
發票開具與取得方面
票面內容要完整準確。一是企業信息完整。除個人消費者外,單位名稱、納稅人識別號等均應在發票上注明。二是貨物或服務信息完整準確。所購貨物或服務名稱、數量、單價等均應完整填寫。
發票內容與實際業務一致。要按真實發生的業務開具或取得發票,確保資金流、票流和物流(勞務流)的相互統一,杜絕虛開和接受虛開增值稅發票現象。選擇適用優惠政策方面
不征稅收入方面。由于不征稅財政性資金在前期做了不征稅收入,不繳納企業所得稅,但當資金運轉形成費用和成本包括折舊攤銷等時,也不得扣除。因此就決定了符合條件的財政性資金按不征稅收入處理并不一定是企業最正確的選擇。在特定的情況下,比如有“加計扣除”“彌補虧損”等涉稅事項,企業“放棄不征稅收入”可能會帶來更大的稅收收益。
免稅優惠政策方面。免稅政策可以幫助企業降低稅負、促進企業發展,但也有可能因為割裂了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增值稅抵扣鏈條而產生重復征稅,影響市場機制的正常作用,對企業經營和產業發展產生負面影響。比如,企業如果某一時期內購置大量專用于免稅項目的固定資產,由于固定資產數額大、稅額高,有可能選擇放棄享受免稅政策反而會保證企業增值稅稅負的降低。因此,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如果存在免稅收入,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詳細測算,以確定利弊,擇優選擇。
貨款結算方面
貨款結算時既要盡量避免替人家付款也要盡量避免替人家收款。一是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十二條規定,如果企業發生代收代墊款項等行為,除特殊情況外,應和價款一起繳納增值稅,因此會增加企業不必要的稅收負擔。二是代收代付的貨款結算方式不符合收款方、開票方、貨物銷售方或勞務提供方必須是同一個法律主體的相關要求,會給企業帶來虛開發票相關風險。
除上述環節外,企業還應注意投資方式的謹慎選擇、公司組織架構的合理搭建、對外宣傳不宜夸大事實等相關事項,以確保稅收全流程管控效果最大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