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強
摘要:新一輪財稅改革已進入攻堅階段,預算改革做開路先鋒,稅務改革緊隨其后,開始各種破冰之旅。本文對新一輪財稅改革給稅務師行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進行了詳細分析,并給出了應對措施。
關鍵詞:財稅改革 稅務師行業 機遇 挑戰
一、導言
國內經濟進入“新常態”,無論是宏觀還是微觀層面,都處于轉型的陣痛期,服務行業也不例外。會計師事務所傳統政府要求的“報告類”項目明顯減少,稅務師行業已被“注冊”掉,尤其是2017年13號公告出臺后,很多稅務師更加迷茫,傳統的鑒證服務日薄西山,稅務師未來怎么辦?
2015年下半年,財稅改革明顯進入快車道,尤其是《深化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案》(以下簡稱“國地稅征管改革方案”)發布后,各項政策文件密集出臺,2016年乃至接下來幾年是新一輪財稅改革的重要階段,最近深入研讀了幾個財稅改革的根本性文件,結合工作實際持續思索,如何才能在歷史大潮中屹立不倒,并跟上時代發展的列車,如何在新一輪財稅改革中直面挑戰,抓住歷史機遇,找到自己的位置,是每個機構和行業同仁都需要面對和思考的。
新一輪財稅改革圍繞三個重點展開:改進預算管理制度;深化稅收制度改革;調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間財政關系,合理劃分政府間事權和支出責任。上述三個重點,預算管理改革是基礎工作,要先行;收入分配改革則要在相關稅種稅制改革完成后進行;劃分事權與支出責任制度改革要量化指標并形成共識。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2016年要基本完成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點工作和任務,2020年各項改革基本到位,現代財政制度基本建立。整體改革任務重、難度大、時間緊。上述內容中與企業緊密相關的就是稅收制度改革,現就其中的機遇和挑戰談幾點看法,并提出應對措施。
二、機遇
(一)政府購買服務
根本性文件有政府購買服務的相關表述,如《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財稅改革方案”)規定:通過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會購買政府所需的事務性管理服務;《國地稅征管改革方案》規定,探索政府購買稅收服務。
稅務師作為納稅人與稅務機關的橋梁,以前主要客戶是廣大納稅人,隨著政府改革向縱深發展,稅務機關逐漸會內生很多服務需求,《注冊稅務師行業“十二五”時期發展指導意見》(國稅發[2012]39號)指出:可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委托稅務師事務所對涉及納稅服務、稅源管理、納稅信用等事項提供涉稅服務的可行性。根據筆者的工作實踐,這些涉稅服務可以包括:納稅情況鑒證、培訓咨詢、稅務管理、協助稅務檢查和稽查、專業意見判斷等,以后可以進行12366咨詢服務外包、行政服務外包等更深入的探索,一旦稅務師的專業服務名聲在外,甚至可以參與其他政府購買服務的競爭,比如社保核查、政府項目投資稅務顧問、承接立法部門的研究項目等。
(二)國際稅收服務
為適應我國進一步改革開放的要求,稅務機關已用全球化視野加強對國際稅收事項的管理,并著力解決國際稅收監管方面的短板,全面深入參與BEPS行動計劃,構建反避稅國際協作體系。稅務機關反避稅力度前所未有,正建立健全跨境交易信息共享機制和跨境稅源風險監管機制,未來將通過多渠道多手段獲得跨國企業國際稅收信息,稅務師可以為客戶提供先手服務,幫客戶制訂提前應對預案,以適應新的國際稅收環境。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國推動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支持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業“走出去”,稅務師也要陪客戶一起“走出去”,為客戶提供全面的財稅法+服務、及時落地稅務服務以及其他傳統國際稅收業務。
(三)全面營改增
目前,營改增已全面推開,以前適用營業稅的納稅人必然會對“復雜”的增值稅計算過程和大量的法律法規不適應,其他原增值稅納稅人也會對突如其來的可抵扣項目準備不足,迫切需要稅務師提供及時精準的服務,可以將稅法遵從、納稅程序、稅收籌劃等作為入口。
全面營改增以來,各種稅收政策密集出臺,各類企業客戶有著非常迫切的專業服務需求,因此,稅務師可以針對客戶要求設計各種“增值稅”服務產品,對服務內容和流程進行創新和嘗試。
(四)大企業服務
《國地稅征管改革方案》對納稅人實施了分類分級管理,加大了大企業稅收征管的層級和力度,抓大放小,對重點大企業采取近距離貼身監管。由于大企業屬于絕對的優質客戶,對于稅務師而言,服務內容需要更加專業,服務流程更加貼心才行,可根據目前大企業稅收管理方面存在的弱點和盲點,開發出附加值更高的專屬服務,比如結合最新稅收征管法規重新設計稅收內控管理制度,建立稅收風險控制模型,代表客戶與稅務機關溝通和協調等。
(五)大數據價值
在信息化時代,各方都認識到大數據的價值,《國地稅征管改革方案》提出,發揮稅收大數據服務國家治理的作用。筆者認為,稅務機關用好大數據,上利國家治理,中利稅收征管效率,下利篩查企業風險。同樣,稅務師也可以利用大數據服務納稅人,根據客戶提供的涉稅資料以及數據庫,運用技術手段和專業經驗,對客戶的涉稅資料及納稅情況進行檢查、分析和綜合判斷,及時發現涉稅風險,確保納稅的合法性、真實性及準確性,可以幫助客戶提高稅收管理水平、降低涉稅的風險。
(六)擁抱高凈值客戶
稅制改革的重點是逐步提高直接稅比重,《國地稅征管改革方案》提出建立自然人稅收管理體系,尤其是對高凈值納稅人進行稅收風險分析。《財稅改革方案》提出探索逐步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高收入自然人由于將受到稅務機關更嚴格的監管,未來必然會聘請專業人士為其提供納稅服務,稅務師可將現有稅收籌劃服務延伸到提供個人理財、家族信托領域,為高凈值客戶企業、個人及其家族提供全方位的財稅服務。
(七)稅收優惠
國稅總局于2015年10月29日發布了《減免稅政策代碼目錄》。以前,由于各減免稅政策零散分布在各法律和文件中,不系統,不全面,通過清理規范稅收優惠政策并編制減免稅目錄,稅務師就可以為納稅人提供更加確定的稅收服務,在稅收籌劃、稅收咨詢時,建議各地稅務機關對自己所管轄的地方稅費也列出優惠政策清單,如果政府未行動,各地同行可以動手嘗試編制類似清單,在執業時更方便和直觀。endprint
三、挑戰
(一)專業要求更高
稅務師未來的出路是放棄鑒證類的“紅海”,去擁抱專業“藍海”。既然要提供有價值的服務,比拼的必然是專業水準。由于以前大家一直都擠在一起“出報告”,只顧低價競爭和填寫底稿,沒能走出報告的世界抬頭看天,未想著去研發,在專業水平上與客戶的實際需求出現了較大差距,尤其是中小事務所,人才培養跟不上,人員流動非常快,無法形成自己的執業特色,如果再不奮起直追,在未來競爭中將會徹底被淘汰。
(二)稅收風險更大
《國地稅征管改革方案》提出深化稅務稽查改革,重點稅源企業每5年要輪查一遍,稅務稽查抽查與重點企業輪查相結合,每個企業都有被抽查的風險;稅收管理重心后移,由主要依靠事前審批向加強事中事后管理轉變,由于辦事門檻變低,納稅人守法意識薄弱并且專業能力不夠,事前管理出現空白,納稅人違反稅法風險在增加;推行發票電子底賬后,原來虛開發票的企業將無處遁形。以上稅收風險也會加大稅務師執業風險,在提供鑒證類服務和代理記賬服務時需要更加謹慎。
(三)信用風險更高
《國地稅征管改革方案》提出加快稅收信息系統建設。2018年實現征管數據向稅務總局集中,推進涉稅信息共享,由此打通了各方信息平臺,納稅信息互通互聯,納稅信用納入到統一信用平臺。未來,銀行與稅務數據互通,使用個人賬戶逃稅也屬掩耳盜鈴,納稅人的失信成本更高。
四、應對
(一)提高專業水平
作為專業服務行業,專業水準乃立足之本,財稅服務點多面廣,要想可持續發展,別無他法,只能是苦練內功,持續學習,可以從自己熟悉并擅長的領域切入,向縱深專研,逐漸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特色。
(二)加強平臺建設
無論是個人還是機構,沒有好的平臺自身發展將會受到限制,尤其是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碰到天花板。如何捅破天花板?這需要自我革命,打破現狀建立或加入合適的平臺。
筆者認為平臺有兩類:資源平臺和專業平臺。資源平臺就是可以帶來各種資源的平臺,比如現在比較流行的各種各樣的“朋友圈”:品牌聯盟、校友會、商會、戰略合作伙伴,這些朋友圈的共同特征是:擴大客戶,增加人脈,對接項目,提高知名度……。專業平臺是指各種在某個專業領域知名的大咖或團隊,他們在某個財稅領域樹起了自己的江湖地位,建立了自己的專業平臺,他們完全可以利用專業平臺去更好的經營事業。好的資源平臺會吸引專業平臺加入,好的專業平臺可以擴大為資源平臺。總之,無論是哪個平臺,只要經營得好,最終會殊途同歸,走在成功的路上。
(三)提升高度
稅務師存在的價值是幫助客戶解決財稅問題,但工作實踐中有些財稅問題不是僅僅財稅專業本身就可以解決的,需要財稅、法律、管理、金融等各項工具的綜合運用,這時稅務師要把自己的視野擴大,在提供財稅服務時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尤其是稅收籌劃的服務,脫離財稅專業束縛可能效果更好。
(四)提前布局
通過研讀這幾份新一輪財稅改革的根本性文件,確實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如果能在剛出臺政策時就認真學習,并不斷體悟其中的政策深意,結合自己的工作提前做好戰略規劃,相信比現在收獲更大。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稅務師需要培養自己的政策敏感度,隨時關注最新的財稅政策并迅速做出反應,大膽創新服務模式,設計合適的服務產品,提早抓住機會。
(五)國際化視野
前文提到,全球化時代稅務師也要走出國門,與國外同行交流和碰撞,無論是國際稅收的研究,亦或是服務產品的提供,都要有中國稅務師的身影。
(六)跨界合作
客戶的需求多種多樣,財稅、法律、金融、人力資源……,根據筆者經驗,當客戶信任并選擇你時,你會很容易導入其他資源;有些需求本身就需一攬子服務,如果基于此需求開展跨界合作,搭建跨專業團隊,起到的化學反應將遠大于簡單相加。同時跨界合作還可以整合各方資源,使客戶倍增。筆者所在單位就在做各種嘗試,嘗試橫向和縱向合作,經常與戰略合作伙伴聯合成立項目團隊,為客戶提供綜合的財稅法服務,不僅服務效果好,附加值也更高。
(七)互聯網+
如今的信息化時代,幾乎任何工作都會與互聯網建立聯系,尤其是李克強總理提出“互聯網+”概念后,各行各業紛紛開始“+互聯網”。對于財稅服務行業,互聯網是繞不開的信息化平臺,無論基礎服務,還是增值服務,都離不開互聯網。很多同行都已行動起來,如何運用互聯網為客戶提供更快捷、便利的財稅服務,還需大家繼續探索商業模式,經過優勝劣汰,預計未來服務業也會出現類似BAT的領袖公司。
(八)加強用戶體驗
隨著服務業的發展,客戶的要求會更高,不僅要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還要“像春天般溫暖”,因此要提升團隊管理水平,培養團隊成員的服務意識,增強客戶的依賴度。
以上就新一輪財稅改革給稅務師行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以及應對之策進行了分析,旨在拋磚引玉,希望大家集思廣益,多為行業發展獻計獻策。只有行業地位提高了,大家才能更有尊嚴地執業和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