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萱
摘要:海參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經濟價值和藥用價值,其養殖規模不斷擴大。目前我國海參養殖產業存在的首要問題就是海參種植的問題,其次是養殖環境和池塘建設的問題,使用微生態制劑能夠改善池塘海參生存環境,提高海參品質和產量,推廣利用微生態制劑進行池塘海參生態養殖技術勢在必行。
關鍵詞:微生態制劑;海參;養殖
海參作為一種珍貴的海味補品而受到中國人的喜愛,隨著近代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和養生追求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這也為海參養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契機。近年來,我國水產養殖產業高速發展,養殖產量已連續15年居世界首位,而海參養殖占水產養殖比重較大。2015年,海參增養殖面積達到一個新的高峰,海參養殖總產值達尖峰。但是許多海參養殖的技術問題仍待解決,因此海參養殖業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一、簡述海參養殖過程中常見的疾病
目前,我國海參養殖產業存在的首要問題就是海參種植的問題,其次是養殖環境和池塘建設的問題。海參育苗期的常見疾病有爛邊病、爛胃病、化板癥、氣泡病等,稚參培育階段的常見疾病有細菌性潰爛病、盾纖毛蟲病,幼體培育及養成階段的常見疾病有腐皮綜合癥、霉菌病等。其中海參養殖過程中疾病的防控,作為海參養殖的重要一環,也是提高海參養殖效益的重點,但是就目前而言,關于海參養殖疾病的報道較少。
二、綜述微生態制劑在海參養殖方面的應用進展
通過大量查閱文獻可知,預防和治療刺參疾病的傳統方法以抗生素治療為主,并輔以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隨著抗生素作為治療藥品和生長促進劑被廣泛地應用于刺參養殖業,許多有害的致病微生物,尤其是細菌對常用的抗生素產生了抗性,產生了抗性病原菌。同時,抗生素在殺死致病微生物、治療刺參常見疾病的同時,刺參腸道內的有益微生物也受到影響,更為嚴重的是抗生素在刺參體內的殘留會造成富集化作用,抗性病原菌的抗性還可通過質粒和噬菌體對現有基因的改變或者細胞間遺傳物質的傳遞轉移給對人類健康有害的菌株,直接威脅人類的健康[1]。
國內外關于益生菌的研究和應用的報道很多,而益生菌在珍貴海產品海參免疫方面的研究近年來才逐漸展開。近年來已有微生態制劑可改善海參體內的菌群和刺激免疫系統而達到保健、防病的研究出現。胡京曾研究了兩種EM菌劑對養殖水體水質、海參生長性能及免疫力的影響,研究表明2種不同濃度的EM菌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養殖水體水質、刺參的生長性能、腸道消化酶活性及免疫力。經過不斷的研究一定可以正確對當前海參易患的疾病進行定位,充分明確其危害及發病特點,研究出能夠有效預防病害的手段,通過改善海參體內的菌群和刺激免疫系統而達到保健、防病的功效,最終構建一個科學的疾病防治體系,有效避免了應用抗生素引起的病菌抗性,是維持海參健康的理想選擇[2]。
微生態制劑又稱微生態調節劑、活菌制劑或者益生菌等。它的主要特點是無毒副作用、無殘留、不產生抗藥性,可以調節養殖池塘的水質和底質,維持良好的生態環境,降低水體有機物污染,使池塘內有穩定的生物菌群,避免有害物質在養殖池的沉積,防止病害發生,從而加強池塘的生態穩定性,還有效地提高了產量、產值,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國外在這方面的研究始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如Kozasa等發現益生菌制劑在一定的濃度范圍內可以增進宿主健康,能夠作為抗生素的替代品;Balczar J L、Gatesoupe F J等也分別在其研究中發現益生菌能夠作為抗生素替代品防治刺參等動物的疾病,他們結合康白提出的益生菌作用的動物微生態理論,主要從以下5個方面初步預測了益生菌的作用機制:一是通過提供營養物質或產生消化酶等代謝物質提高機體消化能力,調劑微生態平衡;二是通過競爭營養附著位點或產生拮抗物質來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生長;三是改善水質;四是通過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來提高抗病能力;五是增強抗病毒能力和群體感應[3]。
在國內,從2011年起微生態制劑被遼寧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作為主推技術,在全省的海參養殖中大面積推廣實施,通過微生態制劑(主要包括海參池底凈、凈水EM菌、海參伴侶、芽孢桿菌、復合菌、光合細菌、納米菌寶肥水精等)在海水池塘海參生態養殖中的應用對比試驗,根據試驗組和對照組海參的產量、產值、成活率以及病害發生等各項指標數值的對比分析結果,說明微生態制劑的使用達到了改善池塘海參生存環境,提高海參品質和產量的目的,推廣利用微生態制劑進行池塘海參生態養殖技術勢在必行[4]。
三、推廣微生態制劑進行池塘海參生態養殖技術勢在必行
目前,可制作海參微生態制劑的菌種有光合細菌、硝化細菌、反硝化細菌、芽孢桿菌、酵母菌、噬菌蛭弧菌、堿桿菌屬、黃桿菌等。
選擇菌種時應根據使用目的的不同,選擇合適的菌種,如為穩定水質、防止水體老化、保持水質,可選用含有乳酸菌、光合細菌、酵母菌、放線菌、芽孢桿菌、硝化細菌等的EM菌制劑;在海參疾病高發期,為提高海參免疫力可選用含有蠟樣芽胞桿菌、枯草芽孢桿菌的微生態制劑;如海參養殖池內出現海參化皮、腫嘴、滑板、僵硬癥,可選用含有噬菌蛭弧菌、噬菌體的微生態制劑[5]。
蓬萊市作為刺參原產地之一,有著得天獨厚的發展刺參育苗的資源條件和地域優勢。蓬萊海參養殖始于1980年初,規模化海參養殖始于1984年。現在蓬萊海參養殖是境內海水養殖主要支柱產業之一,產值與筏養貝類、藻類總產值相當。但是目前我地區養殖戶對生態養殖和生物制劑的認識程度還不夠高,大多數養殖戶的養殖觀念還根深蒂固,對生態養殖的認識不足,對什么是生物制劑、生物制劑的優點、種類、使用方法了解不多。
隨著對益生菌制劑研究的不斷深入,有效菌株的成功篩選和基因改造的完成,益生菌聯合使用、協同作用的研究開發進一步完善,采用基因工程技術使微生態制劑活菌失活問題的解決,益生菌制劑作用機理的明確,益生菌制劑相對于其它抗病途徑而言,其綠色、環保、安全等特點,仍然是抗生素最有潛力的替代品,有著廣闊的開發前景和應用空間。
參考文獻:
[1]張春云,王印庚,榮小軍,等.國內外海參自然資源、養殖狀況及存在問題[J].海洋水產研究,2004,25(3):89-97.
[2]王磊,王玲,孟霞,等.養殖海參主要疾病及防治技術[J].河北漁業,2015,253(1):34-35.
[3]王寶軍,岳峰,劉婧.益生菌對海參免疫影響的研究進展[J].山東化工,2014,43(2):52-54.
[4]佟偉,張勁松,孟凡義,等.微生態制劑在池塘海參生態養殖中的應用[J].當代畜牧,2014,(1):88-90.
[5]鞏玉輝,陳翠翠,馬玉堃,等.微生態制劑在海參養殖中的應用[J],中國飼料,2012,(8):37-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