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分散養殖廢水作為研究對象。首先對農村分散養殖廢水的排放特征進行了深入研究,其次在掌握其排放特征的基礎上,結合農村的經濟情況、自然環境、流體力學、工程學的原理,采用了間歇式交錯流液液分離裝置,將尿液和沖洗水進行分離,從源頭上削減了分散養殖廢水中的主要污染負荷。
關鍵詞:分散式養殖廢水;源分離技術
0 前言
我國現存在很多小規模的養殖基地,由于地方分散偏遠,經濟條件的限制以及污染治理方式的落后,造成了嚴重的水體污染,針對分散養殖廢水排水體系的存在的問題,從廢水排放源著手,采用源分離技術,該技術將養殖廢水中的固體殘渣、尿液、沖洗水進行有效地分離,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廢水中的有機物濃度,這樣不僅大大減少了污染物負荷,而且簡化了后續的廢水處理工藝,最重要的是減少了養殖廢水處理的成本,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使污水處理可持續運行。源分離技術具有低投資、低耗能、易管理的特點,運用到處理農村分散養殖廢水工藝中是頗具潛力和良好發展前景的。
1 水質特點
農村分散養殖廢水的水量、污染物質的成分、污染物濃度主要與當地村民的詞養方式、生產管理水平和沖洗所用的水量有關,除此之外廢水水質還受到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清糞方式等多面的影響。農村分散養殖廢水一般由尿液、部分或全部糞便、飼料殘渣和沖洗水等構成,其主要特點為:(1)廢水中含有部分糞尿,物質量高、懸浮物濃度高、色度較深,氧氮濃度很高,并含有很多的致病微生物。(2)廢水中存在大量的污染物,使廢水表現出很高的BOD5、COD、SS等。此外廢水中含有大量的N、P等營養物質,但廢水中污染物的可生化性較好。(3)廢水中的固體殘査主要為有機物質,如不進行有效固液分離,就會增加后續處理負荷,處理較為困難,影響處理效果。(4)由于農村地區人口居住比較分散,尤其是南方丘陵地區,使得養殖廢水的集中處理受到限制,只能就地處理,但由于缺乏適宜的技術,存在隨意堆放、處理多數未達標的現象,造成污染較為嚴重,成為面源污染的主要危害之一。廢水中念有大量的淋溶性很強的物質,主要包括有機物、氮、磷營養元素及其他一些物質,如果不對這些物質進行適當的處理,它們就會通過地表徑流進入到地表水體里面,通過土壤滲濾作用進入地下水層或是在土壤層中積累,影響到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動、水中藻類的光合作用,甚至使水生生物逐漸死亡,從而導致水體生態系統的嚴重失衡。目前常見的清糞方式有三種,分別為水沖糞工藝、水泡糞工藝和干清糞工藝,下面是各類養殖場水質指標的平均值。
表1 三種清糞工藝耗水及處理后水質指標
如采用干清糞分離,既節約用水,其水質負荷也較水沖糞、水泡糞低許多。由于沖洗是在短時間內完成的,即與尿液相比,沖洗水流量集中且水量大,同時,可考慮進一步分離尿液和沖洗水,將分離的糞便堆肥,尿液進入有機肥化生物墊料池,只對沖洗水進行后續處理。既能降低廢水中的污染物負荷濃度,使其易于處理,經濟上又有效。
2 固液分離
結合廢水的特點,考慮從污染物產生的源頭上進行分離,首先對農戶的自建養舍進行改造,采用干清糞工藝沖洗,本研究為了保證固、液污染物的分離效果,首先對養舍進行了改造,鋪上微縫地板,地板鋪設時帶有一定坡度,地板上有細小的縫隙,尿液和沖洗水可以透過縫隙流入地板下的排水暗渠,大部分糞便則被阻擋在微縫地板上,通過人工的定期清掃并匯集至排糞管道,并且將墊料層挪至戶外,墊料層上方設置雨棚。生物墊料池底部設置導流溝槽,快速排出積存液體,保證對墊料層濕度要求。分離出來的部分液體投入農戶的家用沼氣池進行發酵,產生的沼氣供農戶家庭燒火做飯用。剩余的糞便則通過排糞管道排至舍外的生物有機肥料池中。地下的暗渠還設有10%-15%的坡度,以便于尿液或沖洗水匯集出流,最后流向廢水收集系統。養舍所用的微縫地板斷面形狀為矩形,采用混凝土制作,縫隙寬度大約為6mm,基本可以達到不漏糞的效果。尿液和沖洗水可以從縫隙處順利流下,而糞便則滯留在地板上面。
3 交錯流液液分離
根據尿液和沖洗水狀態下的流量不同,間歇式液液分離裝置利用沖洗水的瞬時性、流量大和沖擊力大等排放特征,使得在沖洗時,隔板由于水流沖擊力的作用而由豎直轉為水平,且其大小正好將收集尿液的池口擋上,使沖洗水順著隔板流入生物-生態處理耦合系統;當停止沖洗時,隔板自行復位,含有高濃度污染成分的尿液流入生物墊料池,作為制作有機肥。
4 結語
根據農村分散養殖廢水的排放特征,從污染物產生的源頭入手,將源分離技術創造性地運用到農村分散養殖廢水的處理過程中,可以顯著降低了養殖廢水中的有機物濃度。經過源分離技術后,分散式養殖廢水COD、TN、TP、NH4+-N濃度平均值為1500mg/L、475mg/L、23mg/L、430mg/L。源分離后沖洗水與混合廢水相比COD、TN、TP、NH4+-N明顯縮減。經過源分離技術處理,不僅大大降低了廢水中的污染物負荷,使后續的廢水處理裝置可以在較好的條件下運行,更重要的是減少了廢水處理的費用,減輕了當地農民的經濟負擔,使污水處理設施在農村地區可以持續穩定地運行。
參考文獻:
[1]郝曉地,衣蘭凱,仇付國.源分離技術的國內外研究進展及應用現狀[J].中國給水排水,2010,26(12):1-7.
[2]鄭向勇,葉海仁,程天行,等.源分離尿液處理技術的研究進展[J].水處理技術,2012,38(12):16-20.
[3]董瑞海,顧寶群,張博雄,郭秋卯.基于源分離的農村污水生態治理模式與技術[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14,12(06):209-212.
[4]作者簡介:楊丹(1991.09--)女,陜西省西安市人,碩士學歷,專業:市政工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