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慧
摘要:在為學生減壓大趨勢下,教育改革不妨把目標轉向課外輔導方面。在師資不足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選擇跟上“互聯網+”的時代召應,調動潛在的教師資源——大學生,去緩解教學壓力。通過大學生輔助陪同小孩觀看影音視頻,讓小孩在輕松下學習外語。
關鍵詞:多媒體;興趣培養;學生;外語學習
一、前言
1.1提出問題
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社會局面越加國際化。掌握一門外語成了各種職位的必備技能。家長們擔心自己的小孩輸在起跑線上,便從小報各類補習班,希望孩子能從小培養學習興趣;在記憶力最好的時候多學點東西。目前“中國式教育”依然是一個中性詞,無法準確說怎樣的教育是最好的。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我國的教育越發低齡化,小孩子受到的教育壓力也越來越大。參加的各類興趣班更多的變為了補習班;補習班上教授的更多是考試技巧、高分技巧;學習目的更多是為了跨過某高校的分數門檻。在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愿下,小朋友們早早背負過大的學習壓力。與此同時不少社會人士也開始意識到問題所在,提倡要為在校學子減壓。
2.1解決辦法
教育部于2013年8月22日起實施《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隨后社會各界人士也紛紛獻出自己的建議、方法去幫助莘莘學子減低學習壓力。為在校學子減壓成為社會趨勢,和教育改革創新的重點所在。
隨著我國教育水平步步提高,教育制度改革勢在必行。在當下社會的呼聲下,改革會偏向為在校學子減壓,減少一考定終生的可能。而為學生減壓除了教育制度的改革、生理上的減壓外更應該從學習的本質去考慮——讓學習成為真正的興趣,學習不再成為壓力,實現積極主義教育。
2015年7月,國務院頒布《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互聯網+”的十一項重點行動計劃,針對教育領域則強調要積極探索新型教育服務供方式。在此情況下,利用好網絡資源更好地引導學生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更好地進行學業上的減壓,在各方給予的壓力時讓學子們有個突破口去化解壓力、以更輕松快樂的方式去接受知識則是一個相對合理可行的做法。
二、資源條件因素
目前,我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從2000——2004年的數據模型來看,總體上我國教育資源配置地區差異在義務教育及高等教育階段呈現出縮小趨勢,然而由于受到經濟發展不均衡的影響,中等教育階段教育資源配置雖為地區差異最大,卻并未顯示出縮小的特征。[1]為進一步縮小教育資源配置差異,利用時代發展的產物——網絡來進行學習不失為一個值得采用的方法。
在越發國際化的市場上英語流行度越來越高,幾乎人人會英語。但如何練就純正的英語、避免口音呢?阿爾波特(Allport)首先提出傳統模仿說,認為兒童學習語言是對成人語言的臨摹。因此,想要學好一門語言首先要有好的臨摹對象——這具有一定文學基礎的英語母語者。當然,不乏知識分子雖然母語不是英語但他們的英語也相當純正。然而,這些好的臨摹者是否足夠去輔導那么多正準備或正在學習英語的孩子呢?不夠。又有多少孩子可以選擇直接去國外學習一門外語呢?小部分。有多少家庭可以上網觀看國內外影視作品?大部分。
因而在這種網絡時代的大趨勢下教育行業也應該緊跟時代發展,進行相應的改革和進步。直接通過網絡讓孩子觀看影片的這些教學成本相對較低,普遍家庭的小孩都可以通過這個途徑去提升提升教學質量,縮小由于教育資源配置差異而有可能產生的學習效果差異。且通過教師、家長的正確引導,可以利用影音作品的趣味性進一步將積極主義教育中突出主體性、彰顯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有創造性、增強主動性、聚焦實效性的特征 實現到小學英語教育中。
三、兒童學習特點
3.1兒童學習外語的特點
雖然兒童掌握母語和外語的規律移植,但學習途徑差異卻較大。母語的習得往往是無意識地,在日常生活交往中通過不斷輸入輸出而非正式的、自然的。而大部分兒童學習一門外語通常僅在課堂上使用這門外語,這無疑大大降低了語言習得的效率。通過影音作品的觀賞,兒童則有了更多的輸入外語的機會。
想要讓兒童學習到準確的外語發音、流利的外語語調,必須對兒童進行強化訓練,培養其對外語的語感,與母語錯開,不受母語語音習慣的支配和影響。[2]因此為有較好的學習效果,觀看影音視頻后需要與兒童進行互通交流,重復使用影片中出現的精彩、日常、適合其年齡掌握的句子、單詞從而做到重復刺激、強化記憶的效果。在此過程中教師、家長應該適當引導兒童的語音語調,幫助兒童更好地去掌握外語。
3.2兒童心理和年齡特點
兒童所受到的約束少、對新鮮事物敏感度高,接受能力往往較強,可以主動、快速地接受不同的事物——可塑性強。在正確的引導下,小學階段的孩童容易培養出濃厚的學習興趣、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策略。引導的過程需要耐心地不斷重復,將正確的觀念、習慣等傳授給小孩。
兒童的模仿能力遠超于成年人,尤其在語言方面。且他們的機械記憶能力也優于成年人。[3]由于沒有鄉音等因素干擾,小孩在學習語言時往往能做到高程度的模仿。如果在學習過程中接觸到的外語發音純正、準確、流暢,那么小孩所掌握的外語表達能力也自然如此。相反,如果從一開始小孩所接觸的就是混雜了地方口音、甚至是錯誤的發音,那么對他日后的語言學習也會造成障礙。
那么去哪里獲得純正的語音資源呢?國外權威的影音作品。
拿普通話舉例,雖然我們都是中國人,我們都會普通話,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我國的不同地區我們依舊有各自的家鄉話。盡管一般不會影響理解,但大部分普通人的普通話中或多或少都會帶有鄉音,正所謂“各處鄉村各處音”。而出現在電視節目上的主持人、廣播員的普通話發音則會相對純正、標準,這是職業要求。同樣的,即便是以英語為母語的人所說的英語也極有可能混雜了他家鄉的一些口音。所以,權威的國外影音作品中的英語口語表達無疑是最佳的模仿對象。endprint
四、影音作品對于學習的影響
4.1影音作品的特點
影視作品普遍生動有趣、有吸引人注意力的亮點,能更容易地讓人耐下性子去觀看、傾聽。同時,因為行業要求,影視作品中除了各別特殊效果其演員所發出的語音語調比較正宗且語法、句子結構等也必是經過審核無問題后再由演員念出來。一部好的英語影視作品就如一本活教材,你可以輕松的氛圍中掌握地道、標準的英語表達。
然而,我們也必須注意到的是小孩的自制力尚未成熟,觀看國外不同的影音作品后會對他們產生怎么的影響在未經過大量的實踐前我們不可下定論。又,互聯網上各式各樣的信息資料的出現,大量的數據在變換,一旦沒有及時處理就會有可能失去有價值的信息或者采用了無價值的信息,這需要家長或者教師提高信息篩選能力把有用的、適合的相關影音作品傳達給小孩。且在信息爆炸的互聯網中各類的英語信息與資訊涌現,而教師、監護人識別信息的能力還有待加強的情況下,成年人有時濫用網絡信息,過度使用圖像、影音效果,在授課內容、生活交流上容易忽視與小孩的互動環節。
4.2對于小學生學習的影響
在長期與單調的文字接觸后,接觸到顏色鮮明、生動有趣的影音作品時小孩的興奮度會得到提高,壓力可以得到緩解。在適當的指導下,小孩還可以通過影音作品學習到地道的英語。可謂兩全其美。
但需要注意的是,正處于成長期的孩童自制力尚未成熟。在觀看影片過后注意力分散,短時間內未必可以把注意力轉回到課堂學習中,故此方法不建議使用在學校課間休息時期而可以在周末時家長與小孩一同觀看。這樣能更好地引導小孩吸收影片的內容也能使親子關系更為親密。
每一個小孩都是一張白紙,他們并沒有明確地形成大眾約定俗成的善惡觀。然而這張白紙將會在小學階段把人生觀和價值觀基本定型。所以小學階段的善惡觀引導十分重要,在當下信息極其發達的網絡時代,切不可任由各種未經處理的不良信息出現在小孩面前。所以在推薦國外影音作品給小孩觀賞學習之前,必須有人已經核實過內容適合小孩看。
五、總結
學習減壓的根本在于培養學習興趣。當學習真正成為一種自覺的興趣時,自然會有人自身所激發出動力,所謂的壓力也能轉化成動力。因為成年人有更多的退縮借口,他們想邁出學習一門新外語的第一步要比小孩更難。而現實生活中有人會因為工作需要而學習一門新外語;也有很多人因為喜歡某種文化而學習一門新外語,例如因為喜歡看動漫而學日語,因為喜歡看韓劇而學韓語。同樣地,通過引導學習,在觀看影音作品的過程中小孩潛移默化地開始接受另一種文化,進而對此文化產生興趣,產生進一步學習的欲望。因為小孩很多觀念尚未成熟,他們對外語學習的興趣不一定可以如成年人般知道自己希望去學習,更多的,是對這么語言更加敏感,能對這門語言產生出更多的耐心去傾聽和了解。這需要我們的家長和知道老師密切留意,隨時跟進孩子的學習狀況并適時做出調整。
在當下的國際大形勢下,教育改革與互聯網發展相結合必將成為趨勢。而我們如何運用好兩者之間的關系,使其共同進步、互助互利則成為我們當下亟需考慮的問題。通過影視作品來提高小孩學習英語的興趣和進一步提高其運用英語的能力目前仍是一個需要繼續驗證實踐和完善的方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