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文媛
做好“三農”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農業現代化是最薄弱環節。沒有農業現代化,沒有農村繁榮,沒有農民安居樂業,國家現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只有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全面小康才能實現。
1用五大發展理念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同樣適用于推進農業現代化。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經營體系,向農業要質量效益和競爭力,這是我國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的必然要求。
1.1創新為推進農業現代化提供動力
首先讓科技創新成為農業現代化的引擎。目前,發達國家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已高達80%以上,而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不到60%,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要使農業科技創新,首先應該打造一支農技推廣人隊伍。其次要加快農業經營方式的創新。再次要加快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要想維護農民合法權益,讓廣大農民分享農村集體產權的收益,就必須加快農村產權制度改革。
1.2協調發展為城鄉一體化提供空間
近年來我國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取得巨大進步,農村面貌煥然一新,農村基礎設施加快改善,社會事業和社會保險制度基本建立,但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依然比較突出。“十三五”時期,首先是拓展農民增收渠道,完善農民收入增長支持政策體系,確保2020年農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其次健全農村基礎設施投入長效機制,實現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三是加強新農村建設,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把農村建設成為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四是有序推進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
1.3綠色發展為農業發展指明方向
我們用十分有限的水土資源養活了十幾億人,支撐了快速工業化、城鎮化,但耕地數量減少、質量下降、地下水超采、農業面源污染加重等問題凸顯,我國已經到了迫切需要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新階段。所以我們要大力發展節水農業,全面推行標準化生產,還要啟動實施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試點項目,因地制宜發展農村沼氣工程。同時還要大力推進規模化、標準化、綠色化、品牌化生產,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聯共享的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臺,打造我國嚴格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全過程監管體系,使老百姓吃得放心、活得舒心。
1.4開放發展為農業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十三五”期間,隨著“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實施,農業對外開放步伐必然會進一步加快,“引進來”和“走出去”同步發展,為我國農業發展提供更廣闊的舞臺。要加強國際農業交流與合作就必須制訂農業“走出去”總體發展規劃,明確“走出去”的重點產業和目標,充分運用世界現代科技成果,增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
1.5共享發展助推農民共享農業融合發展的紅利
共享的前提是共建、共富和公平,只有讓廣大農民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農民才會有幸福感。更要力爭通過創新體制和政策引導,實現更高層次的發展路徑創新,將農業和其他產業融合。還要將美麗鄉村建設與智慧農業、生態農業結合,使農村的山水自然資源與宅基地資源進行統籌規劃創造更大價值。
2用五大發展理念助推我市城鄉全面融合發展
2.1以創新加速農業現代化進程。把產業鏈、價值鏈等現代產業組織方式引入農業,著力提升一批特色生態農產品的市場價值,打造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條。比如我市的集盛食用菌食品有限公司,采取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擴大技術領先優勢;構建循環經濟鏈條,提升企業綜合效益;實施科學營銷策略,提高國內外市場競爭力度,三步走的策略,企業的產業鏈和價值鏈進一步延伸,取得更大的效益。
2.2牢固樹立協調發展理念,努力補齊城鄉發展短板。堅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深入推進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工作,大力實施城鎮提質擴容戰略,進一步優化城鄉空間布局,推動城鄉資源要素合理配置,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協調發展、品質發展。突出抓好中心鎮示范帶動,讓發展較快的幾個鄉鎮擴容提質,輻射帶動鎮域經濟發展。加大以鎮駐地為核心的農村社區建設力度,引導農民向鎮駐地集中。
2.3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著力解決環境要素約束問題。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努力使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深入實施增綠工程、強化農田生態保護,推進濕地修復治理,加強水源地、河湖生態修復,推進農業生產生活綠色化。
2.4牢固樹立開放發展理念,積極拓展發展空間。積極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自貿區等重大開放戰略,完善對外開放區域布局,促進我市與發達城市和國外大企業交流合作,形成全方位、全要素、寬領域的開放新格局。支持傳統優勢產業和大企業大集團對外合作、做大做強,鼓勵具備條件的企業以產業聯盟、項目合作等形式抱團出海、共同發展。
2.5牢固樹立共享發展理念,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積極發展各項社會民生事業,不斷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努力增進人民福祉,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和諧發展。進一步完善社保、養老、社會救助等服務保障體系,全面提高公共服務水平。讓農民像城市居民一樣,享受經濟發展帶來的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