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帆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貫徹與落實有效地推動了農業的發展。然而,由于生產力發展條件的限制,導致土地的規模相對較小且細碎化突出,小農意識較強,制約了農業的發展。新時期,新型工業化的發展需要對農業生產關系進行適當地改進,以保證與生產力發展趨勢相適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農地經營制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盡快實現生產的規模化以及經營的商品化。基于此,文章以家庭農場為研究對象,闡述其發展的優勢、條件以及規模。
1家庭農場的優勢分析
家庭這一經濟組織,在生產、決策以及分配等多個方面都具有明顯的效率優勢,而且交易的成本以及信息成本相對不高。在家庭農場的經營背景下,能夠使集體經營監督成本得以節省。另外,家庭經營和生產的規模化并不存在矛盾,在發達國家大部分規模較大的農場以家庭經營方式發展。家庭農場在家庭經營優勢的基礎上,也是農業生產當中效果最理想的方式。相比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家庭農場的經營規模適度,而且在土地適度經營的同時推動了土地規模經濟的發展,有效地減少了農業生產的成本投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業的經濟利益。在此基礎上,家庭農場的經營更注重商品化,使得農業收入明顯增加,有效地提升了農民生活的水平,這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無法比擬的優勢。
2家庭農場的發展條件
2.1需要新型的職業農民
所謂的新型職業農民并非農業工人,也不是農業的投資者與企業管理者,指的是農業生產經營者。作為新型職業農民,一定要具備普通農民特征。農民就是長期居住于農村地區且以土地等生產資料長期進行農業生產的勞動人民。農民的條件有四點:1)擁有定量生產性耕地;2)大部分時間進行農業勞動;3)農業生產與經營是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4)長時間居住于農村地區。新型職業農民一定要滿足以上條件,和非農民有效區分。與傳統的農民相比,新型職業農民在滿足農民一般條件的基礎上,應滿足以下幾點要求:第一,作為市場主體,進入市場,具備一定的經營規模且收入水平相對較高;第二,職業穩定性特征明顯,將務農當做終身職業;第三,社會責任感較強,在文化知識豐富的基礎上,可以靈活運用技術,并且注重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2.2土地流轉制度的存在
家庭農場的培育以及發展基礎就是集約化以及規模化,所以必須具備良好的土地流轉制度。與此同時,和農村人口脫離的承包地可以通過較低的成本向有意愿經營農業的人流轉。以傳統生產條件,經營土地面積不大且農產品實現商品化的難度較大,自給自足的情況明顯。但是,家庭農場不同,農產品通過市場交換,在土地流轉下形成特定規模,與商品化的生產以及市場化的經營需求相適應。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確保農戶家庭經濟收入。
2.3政府政策支持
我國農業部門已經出臺了家庭農場發展的指導性意見,指出家庭農場這一新生事物處于發展時期,需要大力扶植與支持,通過實踐積極探索,實現規范化的發展。由此可見,家庭農場的發展一定接受嚴格管理,有扶持政策以及金融等多個方面的支持。在支持家庭農場方面,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并健全管理服務體系。要想進一步強化扶持政策精準程度以及指向性,縣級農業部門需要創建家庭農場的檔案,縣級以上的農業部門則應當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確定家庭農場的認定標準,針對農場經營人員的資格以及經營規模等方面做出明確的要求。不同地區都應當定期舉辦示范家庭農場的創建活動,將示范農場的名錄及時發布,對家庭農場的發展進行科學引導與鼓勵,使其經營管理的水平全面提升。另外,要保證面向家庭農場的社會服務。作為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應當將家庭農場當做服務的重點,為其提供先進的農業技術,確保品種引入的科學合理。在此基礎上,需給予家庭農場金融方面的大力支持,以當前形勢為基礎,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金融需求,調查研究,實現農村金融機制的創新,以實現農業規模經營,為農業的現代化發展奠定基礎。
3家庭農場的規模
在家庭農場規模的研究方面尚未得到明確的結果,但是基本的共識就是家庭農場的經營規模是有限的,并非規模越大越理想。因為農業生產通常不會存在工業化規模效益。農業的生產周期性以及季節性十分明顯,還會受自然與社會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并非通過先進的科技就能解決,所以必須保證家庭農場規模的適度性。
所謂的適度規模經營,具體指的就是在既有的條件之下,科學合理地擴大生產經營規模,以保證土地、勞動力以及資本等生產要素合理配置,進而獲取可觀的經營效益。對于家庭農場來說,就是利用承包、租賃以及互換等多種土地流轉形式獲取土地經營的權利,同時保證了土地集中,以滿足農場經營的規模需求。通過家庭農場的發展,對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土地規模偏小且細碎的問題進行了解決,實現了農業經濟的規模化。另外,在土地流轉的作用下,實現了分散土地的集中化,耕地的面積明顯增加,降低了地塊分散引發的土地浪費問題。在此基礎上,家庭農場經營規模的適度性,還能節省生產的成本,確保推進農業經濟的規模化,提高農業生產的經營利潤。
綜上所述,家庭農場發展優勢明顯,同樣存在不足之處。要想進一步推動家庭農場的發展,需要政府科學組織家庭農場,使其組織化水平提升。另外,政府部門還應當給予家庭農場發展的政策支持,確保有限資金的充分利用。與此同時,農業的社會服務機制不斷完善,能夠為家庭農場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在支持家庭農場方面發揮關鍵性的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