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鑫勝
1明花鄉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
明花鄉地處河西走廊中部,巴丹吉林沙漠西部邊緣,是裕固族自治縣的一塊“飛地”,也是裕固族自治縣唯一的平川地區,東西長約70公里,南北寬約36公里,總面積1704.8平方公里。全鄉現有耕地面積11.67萬畝,平均海拔1300~1450米,年降水量66~87毫米,年平均蒸發量達2800毫米,屬典型的內陸沙漠型氣候。明花鄉地域廣闊、氣候條件優越,以種植玉米、小麥、洋蔥、甘草、苜蓿等農作物為主,境內生長有肉蓯蓉、鎖陽、黑枸杞等野生藥用植物。2017年全鄉中草藥種植面積達到4332畝,占全鄉耕地總面積的0.37%,其中甘草2202畝,甜葉菊330畝,黑枸杞400畝,肉蓯蓉1400畝,此外預計可采挖野生鎖陽鮮貨200噸。
2明花鄉中藥材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明花鄉中藥材產業目前處于低迷、徘徊狀態,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生產技術落后、經驗不足。目前中藥材栽培田間管理粗放、農藥和化肥施用不當,農戶對采收時間把握不準,同時出現藥材變質或蟲蛀的現象,嚴重影響了藥材的產量和質量,導致當地中藥材產出率低,普遍品質不高。
二是對市場信息掌握不明。中藥材市場比較脆弱,價格波動大,風險相對較高,近幾年農產品價格普遍下滑,然而大多數農戶盲目跟風種植,而不去了解市場信息,往往到收獲期出現銷售不暢、藥材賣價不高,農戶利益受損逐漸喪失種植熱情,由于時常擔心銷路問題,所以不敢大面積種植。
三是缺乏企業協會組織帶動。廣大農戶在中藥材生產管理、種子供應、產品銷售過程中得不到正確指導和有效服務,全憑經驗種植。目前全鄉僅有巴丹吉林鎖陽合作社從事專業的中藥材收購和初加工,電商銷售也在初步發展階段,輻射帶動作用和效益不夠明顯。
四是缺少政府部門引導幫扶。農戶在發展中藥材生產的資金技術、政策措施、優化環境等方面沒有得到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從而使藥材生產呈現出自發、松散、無序的狀態。
五是農村勞動力銳減。全鄉農業人口1266戶3284人,各村勞動力以50后、60后為主,部分行政村人口老齡化相當嚴重。對于要求有一定勞動強度和種植技術的中藥材生產來說,勞動力不足是造成停滯不前甚至喪減的—個關鍵因素。
3加快明花鄉中藥材產業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針對該鄉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要確保把藥材生產做大規模,形成全鄉的優勢產業之一,我認為應突出抓好以下幾點:
第一,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組織相關部門研究制定中藥材產業近、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發展方向、發展目標、重點發展品種及保障措施;同時強化科技支撐,培育和引進專業的中藥材研發和技術人才,從良種推廣、栽培管理到市場信息、產品銷售等環節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第二,加大扶持力度,創造寬松環境。上級要高度重視,不斷加大政策扶持和產業引導力度,結合當地實際,出臺有利于中藥材種植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將其納入優勢農產品全力推進,與扶貧開發、退耕還林、農田水利、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有機結合起來,在規劃安排、項目實施、資金投入等方面給予支持。整合合作社服務職能,促使專業合作組織發揮應有的作用。
第三,推廣適用技術,提高科技含量。針對農戶種植經驗不足、栽培技術落后的現狀,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組織相關種植戶去周邊地區學習先進技術,聘請專家教授講課,實地傳授先進栽培技術,抽調專業技術骨干,指導群眾嚴格按中藥材栽培技術操作規程從事生產,避免隨意性,提高中藥材生產的科技含量,推動中藥材生產上水平。
第四,搭建信息平臺,強化信息服務。中藥材市場波動大,價格起伏不定,掌握真實可靠的市場信息是提高中藥材種植效益的關鍵。適時建立中藥材市場信息發布平臺,緊緊圍繞種植技術和市場流通價格,通過“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統一進行中藥材收購、初加工及銷售,降低農戶損失,抵御市場風險。
第五,發展特色種植,創建品牌效應。明花鄉境內生長有素有“沙漠軟黃金”之稱的黑枸杞、有“沙漠人參”美譽的肉蓯蓉及“不老藥”之特的鎖陽等稀有珍貴中藥材。近幾年,人工栽培黑枸杞、肉蓯蓉已初具規模,但由于當地種植戶經驗不足,致使藥材產量和品質不高,未形成帶動效應。將肉蓯蓉、黑枸杞、鎖陽等中藥材作為全鄉特色種植業發展的一張名片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資源優勢。在沙漠中種植梭梭林栽培肉蓯蓉,不僅可以進行荒漠化治理,還可收獲肉蓯蓉,增加農牧民收入,可取得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目前,該鄉巴丹吉林鎖陽合作社注冊的“明沙堂”系列中藥材已在網上銷售。
第六,探索發展模式,加快產業化進程。中藥材產業要想做大做強,僅靠個別群眾興趣種植無濟于事,必須整合土地資源,擴大種植規模,扶持發展中藥材初加工企業,探索走中藥材產業化發展路子。積極鼓勵和扶持發展以農民為主體的中藥材種植合作社,把分散種植的農戶結合起來,形成一定規模,實現資金、技術、勞力等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有效解決中藥材種植過程中存在的缺技術、缺資金、銷售難等問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