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數學概率分布中二項分布與超幾何分布是兩個重要的內容,學生對這兩模型的定義不能很好地理解。再來談談超幾何分布和二項分布的聯系與區別,可以讓學生徹底掌握兩個分布的應用。
關鍵詞:辨析;概率;分布
一、 正確理解兩個定義是解題的基礎
1. 二項分布 (有放回抽樣)
若有N件產品,其中M件是次品,有放回地任意抽取n件,則其中恰有次品的件數X服從二項分布。公式P(X=k)=Cknpk(1-p)n-k,k=0,1,2,…,n
2. 超幾何分布 (無放回抽樣)
若有N件產品,其中M件是次品,無放回地任意抽取n件,則其中恰有次品的件數X服從超幾何分布。公式P(X=k)=CkMCn-kN-MCnN,k=0,1,2,…,n
例如:假設一批產品有100件,其中次品為10件。那么:(1)從中抽取一件產品,為正品的概率?這種可能結果只有兩種(抽的結果正品或次品)情況下就可以歸納為兩點分布.(2)有放回的抽樣,抽n次,出現正品數的分布.這個就是二項分布了.首先,這n次試驗可能出現的正品數為0~n;它相當于做了n次試驗,每次都是兩點分布,也就是說你這抽取n次,每次是正品的概率都是0.9.(3)如果不放回抽取m(≤100)個,這m件產品次品數的分布如何?此問就是超幾何分布了,當然這個時候要討論m與10誰大,以便確認分布的可能取值。以上顯然是比較兩種分布的實例,超幾何分布是不放回抽取,而二項分布是放回抽取,當總體的容量非常大時,超幾何分布近似于二項分布。
二、 辨析被抽取樣本數量多少是解題關鍵
兩者之間的關系:樣本個數越大,超幾何分布和二項分布對應的概率值差別就越小,當樣本個數為無窮大時,超幾何分布和二項分布對應的概率就相等,換言之,超幾何分布的極限就是二項分布。下面用兩道質檢題來加以區別與聯系。
【例】 2017泉州市質檢中的第19題概率題
某校為了校園安全教育系列活動的成效,對全校學生進行一次安全意識測試,根據測試成績評定“合格”“不合格”兩個等級,同時對相應等級進行量化:“合格”記5分,“不合格”記0分,現隨機抽取部分學生的答卷,統計結果及對應的頻率分布直方圖如下所示。
(1)求a、b、c的值;
(2)用分層抽樣的方法,從評定等級為“合格”“不合格”的學生中選取10人進行座談,現再從這10人中任先選4人,記所選4人的量化總分為ξ,求的分布列及數學期望 E(ξ);
等級不合格合格
得分[20,40)[40,60)[60,80)[80,100)
頻數6a24b
解:(1)由頻率分布直方圖可知,得分在[20,40)頻率為0.005×20=0.1
故抽取的學生答卷數為60.1=60,又由頻率分布直方圖可知得分在[80,100)頻率為0.2,所以b=60×0.2=12,又6+a+24+b=60,得a+b=30,所以a=18,c=1860×20=0.015
(2)“不合格”與“合格”的人數比例為24∶36=2∶3
因此抽取的10人中“不合格”有4人,“合格”有6人
所以ξ有20,15,10,5,0共5種可能的取值P(ξ=20)=C46C410=114,P(ξ=15)=C36C14C410=821,P(ξ=10)=C26C24C410=37,P(ξ=5)=C16C34C410=435,P(ξ=0)=C44C410=1210
ξ的分布列為:
ξ20151050
P114821374351210
所以E(ξ)=20×114+15×821+10×37+5×435+0×1210=12
例題中是從有限的10人中選4人,被抽取的樣本有限,是一種超幾何分布。
兩種分布的差別就在于“有”與“無”的差別,只要將概率模型中的“無”改為“有”,或將“有”改為“無”,就可以實現兩種分布之間的轉化。“返回”和“不返回”就是兩種分布轉換的關鍵。
參考文獻:
[1]《新課程學習·中》.2013年第03期.
[2]《高中生學習·高二版》.2012年第12期.
作者簡介:
洪金堅,現就職于福建省南安市第三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