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爭輝
我國國民經濟不斷發展,人們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環境問題受到關注,林業種植是提高森林覆蓋率、改善生態環境的有效措施,可以從多個方面為環境發展帶來幫助。本文對林業種植對環境改善的作用以及林業產業發展措施進行分析與探討,旨在促進林業產業可持續發展。
1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越來越嚴重,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多,例如大氣污染、氣候持續變暖、土壤污染、滑坡、泥石流等,都是自然生態環境表現出來的嚴重問題。林業種植對國民經濟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可以有效改善環境,促進生態系統平衡發展。同時,林業是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產業,可以促進經濟水平的提升。在當前經濟發展過程中,應該結合地區的實際情況,通過科學合理的手段對林業工程進行規劃設計,在不影響正常發展的基礎上進行造林,加強造林管理,提高林業資源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2林業種植對改善環境的意義
簡單來講,林業種植是植物栽培的過程,是對現有的林業資源進行充分利用,并且挖掘當地的優勢資源進行造林豐林的過程,實現土地資源的最大化利用。一方面,林業種植可以提高林業產業發展水平,帶來較高的經濟效益,例如栽培果樹,可以為農戶帶來經濟收益,實現增收目的。另一方面,林業種植能夠改善環境,達到土壤治理的目的。從林業學的角度來講,林業種植以及造林管理是林業產業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通過對林業產業的規劃設計,可以使得造林技術得到充分的應用,而且能夠促進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通過科學合理的造林設計,在造林選址的時候也能有效地避開人群活動,從而減少人類活動對林業資源帶來的破壞,促進生態環境的平衡。具體來講,林業種植在環境改善過程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解決大氣問題。植被在光照下會產生光合作用,可以將大氣中的部分二氧化碳吸收回去,產生氧氣,還可以將空氣中的碳轉化在樹木上,為人們提供能量。當前我國的大氣污染問題十分嚴重,加強植物栽培有助于解決這一問題。第二,有效減少洪水造成的危害。樹木的根系十分發達,加強植被栽種,可以有效防止土壤流失,尤其是在—些土壤沙化、流失比較嚴重的地區,加強植被栽種可以有效地實現土壤固結,防止洪水災害。第三,防止土地沙化。在缺少水分的地區,土地結構會變得比較脆弱,加上大風危害,很容易侵蝕土地,長此以往會形成沙漠,對環境極其不利。加強對各種樹木的栽培,可以有效改善這一現象,森林可以阻擋地面的空氣流動,緩解大風帶來的沙化侵蝕現象,而且樹木的根系逐漸生長,能夠緊緊抓住地表的土壤,避免土壤因為缺少水分造成的沙化問題。
3加強林業栽培管理的措施
3.1解決栽培技術問題
林業栽培管理過程中必須加強對栽培技術的合理應用,做好規劃設計。首先,在栽培之前要做好調查、規劃、分析等工作,一方面要了解栽培基地的土質情況、當地的氣候條件、土壤環境等,選擇合適的地區進行栽培。另一方面要根據當地土質選擇苗種,使苗木產量得到顯著提升,例如在遼寧省境內要盡量選擇耐寒性、耐旱性較高,對光照需求較大的樹種。其次,在栽培過程中要提高土壤的肥力,要將營養顆粒準備充足,避免栽培過程中出現土地營養不足不能供應苗木生長所需的情況。第三,要做好防蟲防害工作,林木幼苗生長過程中很容易遭受各種病蟲害的侵襲,為了提生長水平,必須做好防蟲工作。例如在栽培之前,可以對幼苗進行消毒處理,減少地下蟲害對植被生長帶來的危害和影響。
3.2做好森林撫育工作
在林業種植過程中,栽培完成之后一定要注意培育管理,尤其是對于一些退耕還林、退耕還草以及改造工程,一定要關注各種植物栽培之后的存活率,要確保植物健康成長。隨著植物生長,對水分、養分等營養的需求越來越大,而且會出現病蟲害現象,因此在植被栽培過程中必須關注農藥、化肥的使用情況,及時進行灌溉和施肥,確保植被生長過程中的養分得到滿足。同時,要正確地使用農藥,一旦發生病蟲害現象要及時進行處理,可以采用藥物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對林木病蟲害進行處理。
3.3加強林業執法管理
林業資源保護是一項全民工程,所有人都有保護林業資源的責任和義務,針對當前林業執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群眾隨意砍伐樹木、在森林中違規吸煙導致火災等現象,必須加以控制,在林業種植過程中要加強巡邏,防止亂砍亂伐現象。同時,還應該加強對農民的引導教育,通過各種優惠政策,引導農戶積極參與到林業產業建設過程中,例如將土地流轉出來進行各種經濟樹種的栽培,提高經濟收益,同時能夠對當地的環境進行有效保護。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對林業產業的認知也越來越全面。林業種植可以有效改善環境,同時可以提高經濟效益,在經濟建設過程中要積極加強林業產業的規劃設計,做好栽培管理,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