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曼麗
1重慶基本現狀
重慶其內部以山嶺丘陵地貌為主,溝壑縱橫,多高山陡坡,農業基礎薄弱,發展較為緩慢,自實施退耕還林工程以來,成效也是比較明顯,對維護全市的生態安全、推動農業的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全市的生態環境還十分脆弱,輸沙量大,土壤侵蝕嚴重,生態問題嚴峻,為了改善這一問題,促進本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市政府嚴格貫徹落實國家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的內容,堅持打造綠色重慶,堅持以山富民,努力構建農村和城市相適應的林業發展模式,充分利用國家提出的退耕還林的政策方針,在此基礎上促進重慶市林業的大發展。
2林業產業大發展中加快退耕還林的具體措施
2.1解決退耕還林后農民的口糧問題
農民靠天吃飯,糧食生產是一家主要的經濟來源,解決退耕還林后農民的口糧問題是維護農村經濟穩定的基本保障。雖然就近年來對重慶市糧食產量的調查,重慶市整體的糧食產量并沒有下降,但是每戶農民所處的情況不同,退耕還林的面積不同,所以這種結果不適用于重慶市內所有的農民。從整體上來看,農民在知識水平和經濟水平不足的影響自身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沒有自主防御的能力,對自然環境存在著很大的依賴。因此解決農民的口糧問題,是防止農民因缺少口糧對已經退耕還林的土地進行復耕,破壞已經恢復的生態環境的有效措施,各級政府部門要針對這一問題盡早做出相應的應對措施,各級相關部門通力合作,把退耕還林這一政策落實到實處。
2.2加大林業技術的推廣,發展林業經濟,促進農民增收
退耕還林后農民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來源,不利于長遠的發展,要想讓農民退耕還林后的生活不受影響,就要充分利用退耕還林后的林業資源,大力發展林業產業。如重慶江津區,退耕還林后大力發展花椒種植業,建立了九葉青花椒基地,全區花椒種植面積達50萬畝,涉及到全區的50%以上的農戶,農民退耕還林后收入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增加了,同時花椒產業成為了該地新的支柱型產業,有效地促進了該地經濟的發展。如今退耕還林后桑蠶養殖再次成為該地重點建設的經濟工程,在原有的養蠶模式下積極引進新的技術人才,把桑蠶最大化利用,以增加其附加值,該地生產的白廠絲目前已經成功的打入了國際市場,桑蠶養殖業的興起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帶動了農民增收,打響了重慶品牌。
2.3緊抓退耕還林后期管理工作,保證退耕還林工作質量
創新項目管理機制,實行林地流轉,鼓勵大戶承包經營退耕地,針對退耕還林點多面寬,政策性強,管理難度大的特點,在項目的后期管理中,要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對癥下藥”。對經濟條件較好,勞動力缺乏,管護任務大的村組,要采取政府引導和農民自愿相結合的辦法,有效推行林地流轉政策,采取短期“托管”或長期轉讓的方式,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確定好雙方利益分配關系,既能充分發揮農村專業大戶的管理優勢,有效保障項目建設成效,又能實現農戶“雙贏”。
就目前來看重慶市退耕還林工作整體效果較好,林業面積不斷增長,林業品質相對較高,但于此同時該地區林業發展還存在著許多不足。首先,因為重慶地處山區,且退耕還林后的林業區域多集中在農村,農村人口多以老人為主,勞動力不足,導致退耕還林后的林區無人看管,出現嚴重的病蟲害或其它問題時無法及時發現并解決,不利于林區的長遠發展。其次,為了防止林區面積受其他因素的影響林業面積不斷減少,要及時的對林區面積減少的地區進行異地造林,用其他土地來填補林業面積的空缺,防止林業面積減少后對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
2.4加強重慶地區新能源建設
因為重慶屬于林區,一直以來該地以山區的林木和地里的農作物秸稈作為主要的生產生活能量來源,該方式對環境的影響較大,會造成環境的污染,其次,該方法對能源的利用率較低,長期使用這種能源會對林業資源造成破壞,所以對農村能源的改造對重慶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5不斷完善林區責任承包制,確保退耕還林效果
重慶許多地方積極響應國家植樹退耕還林的號召,每年都進行大規模的造林,但是造林的效果卻不理想,樹木的數量沒有變化。其主要原因是重栽輕管,樹木在栽植后出現病蟲害和干旱等情況,嚴重影響栽種后樹木的存活率。造林者只負責植樹,只負責樹木的栽種數量,對栽種后樹木的養護不到位,導致樹木存活率較低,植樹造林后林區的整體面積并沒有增加。導致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是農民的責任落實不到位,沒有相應制約管理機制和激勵手段,農民對退耕還林的積極性不高。因此,要想保證退耕還林的效果達到預期,要按照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圍繞農戶生計、致富和發展問題,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突出重點,集中打造。也要從根本上調動農民生產的積極性,明確山林區域的責任制,依據我國原來農民土地承包責任制,實行林區承包責任制,看管林區誰管理,誰受益,農民所負責的林區所有經濟效益歸責任區農民所有,充分調動農民對林區看護的積極性。
2.6加強重慶地區生態旅游建設
重慶市屬山區,地形地貌復雜,資源較為豐富,具有得天獨厚的天然旅游資源,因此要把握機會,充分利用這一優勢積極發展當地特色旅游業,著力生態優勢,發展生態旅游、促進退耕還林取得顯著成效。據統計,2016年重慶接待生態旅游游客突破1.52億人次,實現綜合收入349億元。生態旅游正成為我市林業產業發展的重要路徑之一。目前,重慶打造休閑農業和生態旅游景區景點3000余個,發展休閑果園及農莊7500多個。生態旅游是近年來旅游業中發展最快的部分,且預計在未來幾年內還將有較強的增長勢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