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宏
本文從油用牡丹的生態學習性入手,針對原州區氣候特點及移民后的豐富的土地、人力資源及通過引進企業在我區3年積累的寶貴種植經驗,以及中央發展油用牡丹的政策,為我區油用牡丹種植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牡丹是—種多年生小灌木,屬毛莨科芍藥屬,根系發達,耐干旱、瘠薄、耐高寒,主要分布于中部和西部地區,在海拔600~2400米,降雨量250~650毫米,年平均溫度約7.5℃,低溫-11℃,高溫39℃的地區生長,花芽需要經過-10℃低溫30~60天的深休眠后,遇春天適宜環境才能萌芽、抽枝、長葉和開花,栽植前2年為根部修復期,第三年進入快速生長,5年后進入盛產期,持續收獲40年左右,適宜在沙質壤土、黑壚土等疏松透氣、排水良好的土壤種植,pH植6.5~8.2種植時間為10月中旬為佳,一年栽植多年受益,病蟲害少,投入少,管理粗放,是干旱半干旱區造林的最佳樹種,全國大部分省份都可以栽植。
1在原州區發展油用牡丹具備得天獨厚的條件
1.1適宜的氣候條件
原州區地處寧夏南部,六盤山東麓,是固原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境內溝壑、塬峁、梁壕、川縱橫,屬典型的黃土丘陵地帶,海拔1450~2500米,年均氣溫6.5℃,極端最高溫39℃,極端最低氣溫-30℃,無霜期110~145d,年降水量350~550毫米,主要集中在6~9月,多冰雹、霜凍,年蒸發量1000~2400毫米,屬典型的大陸性半濕潤半干旱氣候,水源奇缺,適宜種植油用牡丹。
1.2豐富的土地資源
原州區轄7鎮、4鄉、3個街道辦事處,土地總面積3520平方公里,由于近年來對缺水、交通不便利的山區生活的農民采取省、內外大面積移民搬遷,使得大量耕種過的耕地變成撂荒地,加之現有的大量宜林荒山地,各級政府林業主管部門通過對綠化公司、合作社網上招標,監理公司進行現場監理,由原州區林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同鄉鎮林業站、林業總場和各基層林場技術人員進行實地指導,在南部山區成片栽植油松、云杉等針葉樹種,在東部黃土丘陵區大量種植檸條、沙棘、山桃、山杏等落葉灌木林,導致大量耕地荒蕪,雜草蔓延,沒有發揮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1.3大量的勞動力資源
總人1148.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占81.1%,回族人口占44.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335元。由于區內移民,加大了川區鄉鎮居民的壓力、城市人口不斷增長,當地又無企業,就業面窄,務工費普遍偏低,導致相當一部分移民無處務工,積累了大量的剩余勞動力。
1.4積累了寶貴的種植經驗
2015年原州區委、區政府積極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4]68號)精神,調整產業發展思路,通過項目招商引資,在河川鄉通過招商引資,結合扶貧開發與鄉村旅游,采取“公司+農戶+基地”的模式在明川、寨洼、駱駝河、上黃、黃河、康溝等村種植牡丹、文冠果及中藥材4000畝,通過3年來的發展,從施肥、澆水、生長、開花、結果等周期性變化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數據,為今后我區大力發展油用牡丹奠定了基礎。
2對原州區發展油用牡丹的建議
2.1充分利用好土地資源
由于受地域、環境、氣候的影響,我區在今后相對長的時間內仍然處于貧困狀態,政府要通過項目帶動,政策扶持,教育引導廣大群眾及廣大林業工作者牢固樹立走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相結合的可持續發展的林業道路,要保證新一輪“退耕還林”、生態移民等林業重點工程退得下、穩得住、能致富,必須從營造單一的生態林向生態、經濟效益轉變,在新一輪“退耕還林”和生態移民生態恢復區,以抗旱、抗寒的紫斑牡丹為主,與文冠果、元寶楓等油料樹種混交造林代替油松、云杉等針葉常青樹種和檸條、沙棘、山桃、山杏等落葉灌木樹種混交造林,既能帶動我區生態旅游業的發展,是一道亮麗壯觀的風景,又能提供優質的植物油,為我區林業發展指明道路。
2.2發揮好人力資源作用
積極招商引資,充分利用好大量剩余勞動力,走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道路,緊扣美麗固原,綠色原州,圍繞天藍、地綠、建設生態園林和文化旅游城市為目標。在我區川區寶中鐵路、銀平公路、銀武高速公路沿線建立基地,對聚集的大量剩余勞動力通過油用牡丹專業知識培訓,使他們邊學邊實地種植,積極總結、積累油用牡丹種植技術,不但解決就業,為公司、個人創造利潤,還為油用牡丹產業的發展奠定基礎。
2.3高度重視信息化建設
通過網絡了解各地油用牡丹發展的狀況,學習借鑒先進技術、經驗。同時,也可以通過網絡將我們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傳播出去,通過相互學習,達到相互促進、取長補短的目的,也可以將我們生產、加工的產品、種苗銷售出去,帶動企業的發展。
2.4油用牡丹有較高的利用價值
油用牡丹以其獨特的藥用價值和含油高,一次投入,長期收入,種植成本低、適應性強等特性,為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提供了保障。大量發展木本油料產業,是黨中央、國務院站在保證我國糧油安全、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利用豐富的土地、人力資源,大力發展以油用牡丹為主的木本油料,有效增加我區食用油產量,維護國家糧油安全,又可以促進山區經濟、生態社會效益的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