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林峰
本文對紅橋鄉的馬鈴薯種植區域進行了研究,分析了其自然環境概況、馬鈴薯的種植歷史、生產的現狀以及種植規模等等,也探討了適合該地區種植的馬鈴薯品種,選擇一些合適的栽培技術。同時對該地冬作和早春作的馬鈴薯栽培技術進行了研究,規范了其管理措施,提供一些適合紅橋鄉種植馬鈴薯的栽培技術,以求促進該地區的馬鈴薯產業可以更加健康、快速的發展,提高馬鈴薯的種植效率。
1馬鈴薯高產高效栽培模式的技術路線
1.1選擇脫毒高產抗病優質品種
在選擇品種時,最好選擇生育期在95到106天的中晚熟合作88號或者麗薯6號等,選擇好的種薯在播種時要選擇密植、晚播并且早收的辦法。在選擇種薯時,要選擇那些薯皮較為光嫩、色澤比較鮮艷以及芽眼比較深的,對于那些薯皮已經粗糙老化、色澤呈現暗灰色、畸形怪狀、芽眼較淺并且出現裂痕的薯塊一定要淘汰。在播種種薯時,要選擇切塊或者小種薯來進行播種,對種薯進行切塊時,要用高錳酸鉀提前對刀具進行消毒,每塊薯塊至少要有兩個芽眼,每塊重量不能小于二十五克。
1.2適時播種
對于冬作和早春作的馬鈴薯,其播種時間要和馬鈴薯的品種性能相結合,一定要避開霜凍。冬作的馬鈴薯通常適合在十一月上旬到十二月下旬期間進行播種,而且要分配進行播種,早播合作88號,晚播麗薯6號。這批馬鈴薯預計會在三到四月才能收獲。對于早春作的馬鈴薯,要在一月上旬到二月中旬進行播種,這批馬鈴薯的收獲時間在五月的中下旬。
1.3合理密植,寬幅精播
對于處在山區或者半山區的耕地,開墑要間隔1.8米到2米,每株之間行距為0.3米到0.35米之間,一公頃大約種植九萬到九萬七千五百株。分布在壩區的耕地,開墑間隔1.8米到2.2米,株行距為0.3m到0.32米,每公頃約種植九萬七千五百株到十萬五千株。對于整薯起垅雙行栽培法,開墑間隔1米,采用雙行進行種植,株行距為0.25米,每公頃大約種植七萬五千株到八萬兩千五百株。
1.4科學合理的進行施肥
在施肥的過程中,要結合馬鈴薯所需要的肥料種類以及土壤的實際養分含量來選擇合適的肥料。將有機肥和無機肥配合使用,肥料攪拌均勻以后再撒入播種溝,然后再放種薯塊,期間要注意不要讓種薯塊和肥料進行接觸。另外還要視情況進行追肥,用專門的追肥配方,兌水澆施。
1.5覆蓋地膜,間苗定苗
完成播種以后一定要及時覆蓋地膜,這樣可以保證溫度和濕度,有利于提早收獲,還能夠提高產量。同時要及時進行間苗定苗,處理好個體和群體之間的關系,出苗以后一定要及時引苗,每塊塘留一株苗,保障單株個體可以正常生長,增加單株的結大薯的個數。
1.6防治病蟲害
加強對馬鈴薯病蟲害的防治,如果發生病情,一定要在發病的初期進行控制。根據病情選用合適的抗病藥物。另外在防治地下部分害蟲的時候,可以適當的也防治一些地上部分的害蟲。
1.7覆蓋遮陰網抗凍措施
種植冬作馬鈴薯很容易受到霜凍危害的影響,一旦遭遇霜凍,就會導致馬鈴薯的產量大幅下降。所以應該注意抵御霜凍的危害,保障馬鈴薯在冬季可以正常生長,實現穩產增收。要求在十二月下旬一直到第二年的二月份這段時間內,一定要在夜間覆蓋黑色遮蔭抗凍,防治霜凍危害到馬鈴薯的生長。
1.8適時成熟收獲
當馬鈴薯的地上部分自然枯死,要根據天氣情況,結合馬鈴薯的薯皮老化程度,選擇一個晴天,適時的進行人工收獲或者是機械收獲。對覆蓋的殘膜要進行回收處理,在后期,一定要嚴格執行水分管理和秸稈還田。
2馬鈴薯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模式的成本效益分析
2.1目標產量收益
如果在三到四月份進行收獲,那么每公頃的產量大概是三萬四千多千克,此時馬鈴薯的價格約為每千克2.5元,所以產值大概是每公頃八萬六千元;如果選擇在五月下旬進行收獲,那么每公頃產量為三萬一千多千克,此時價格為每千克2.2.元,所以總產值約為六萬九千元。
2.2成本投入
第一種是種植規模在0.7到3.3公頃,對于這種規模的,每公頃大約投入五萬元。包括了種薯、施肥、鋪地膜、打農藥以及包裝薯塊,每公頃約需投入兩萬二千元;種植地的租地成本約為每公頃兩萬四千元,農機作業的成本為每公頃三千元左右。第二種是種植規模在3.3到6.6公頃的,這種規模的種植每公頃需要投入獎金四萬八千元。其中租地成本約為每公頃兩萬四千元,種薯、施肥等每公頃兩萬一千元,農機作業成本每公頃為兩千七百元。第三種規模更大一些,在6.6到33.33公頃之間,每公頃需要投入四萬五千元。這其中包括種薯、施肥等環節的每公頃兩萬元,每公頃兩萬二千元的租地成本,以及農機作業每公頃兩千兩百元。第四種就是種植規模在33.33到66,66公頃之間,每公頃需要投入四萬兩千元。種薯、施肥等每公頃投入一萬九千元,租地成本每公頃兩萬一千元,農機作業成本每公頃兩千一百元。最后一種就是耕種面積在66.66公頃以上的,需要每公頃投入四萬零五百元。其中種薯和施肥等每公頃一萬八千元,租地成本每公頃兩萬零七百元,農機作業成本為每公頃一千八百元。
2.3平均純收益
在三到四月份收獲的,每公頃產值約為八萬六千元。種植規模在0.7到3.3公頃時,純收益約為三萬六千元;種植規模在3.3到6.6公頃的,純收益為三萬八千五百元;種植規模在6.6到33.33公頃的,純收益在四萬一千兩百元;種植規模在33.33到66,66公頃,純收益在四萬三千六百元;耕種面積在66.66公頃以上的,純收益為四萬五千七百元。
紅橋鄉種植馬鈴薯的歷史相對悠久,種植范圍較廣。由于紅橋鄉擁有較為優勢的自然環境資源和社會資源,適宜種植馬鈴薯,而且效益比較明顯。通過對優質高產高效栽培技術進行研究,希望可以提高紅橋鄉的馬鈴薯種植質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