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亮 葉麗影 肖國軍
2016雙城區地靈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玉米8000畝,應用了比空通透栽培、68厘米壟上單行密植栽培和70厘米常規栽培技術模式,在春季氣候異常,即5月上旬持續低溫,生育中期出現階段性干旱少雨,生育后期局部地塊遭受冰雹襲擊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經過了一年的實踐,及時有效的采取了相應的技術措施,針對晚春地溫低,幼苗生長緩慢,采取早趟頭邊地或深松放寒增溫等農藝措施,促進了幼苗根系早生快發,生育中期7月上中旬少雨干旱正是玉米大喇叭口期對長勢弱的地塊間隔一周噴施兩次細胞酶葉面肥進行根外追肥,緩解了短期旱情,補充了營養,為后期健康的生長發育奪高產奠定了基礎,在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大力協助和支持下,通過合作社上下的共同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難,取得了較理想的收成,經過秋季田問測產,平均畝產768.9公斤,其中比空栽培平均畝產高達1006.8公斤,小壟密植平均畝產798.2公斤,常規壟栽培畝產761.74公斤。
1基本情況
1.1地點:雙城市地靈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社址同心鄉治安村,承包地位于同心鄉政府西3公里,雙萬公路南。
1.2面積:今年種植玉米面積8000畝。
1.3經營方式:一是通過土地流轉,每畝年金660.00元流轉到合作社名下,面積4000畝;二是農戶帶地入社,統一供種、供肥、購物資、統一耕作、管理,自己收糧。
1.4土壤類型:碳酸鹽草甸黑鈣土
1.5有機質含量:28.978g/kg~29.136g/kg
1.6整地:秋翻地秋起壟和春季耙茬旋耕起壟
1.7前茬:玉米茬
2主要技術
2.1選用種良:美同1號、銀河159、通玉99、長虹413、致泰3號、金山22、登海713,
2.2種子處理:種子包衣,火龍拌種豐加吡蟲啉
2.3施肥技術:施肥水平基本相同
(1)農肥:優質農家肥2立方米廟
(2)化肥:河北大化生產的增產至尊寶黑白組合摻混肥每畝50公斤。追施尿素20公斤。
2.4播種
①播期:4月21~29日。
②播法:采取機械施肥、綠水、播種、次日鎮壓。
2.5中耕:兩趟
2.6封閉滅草:
(1)90%高乙乳油100毫升/畝+38%莠去津懸浮劑120毫升/畝,兌7K40-50公斤噴霧。
(2)90%高乙乳油100毫升/畝+72%2A-D丁酯乳油60毫升/畝+38%莠去津懸浮劑100毫升/畝,兌水40-50公斤噴霧。
2.7防蟲:生物防治,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蟲。
3生育期及秋季田間調查和室內考種
物侯期調查
處理1、2和對照,播種和出苗均為4月26日、5月19日,拔節期,處理1、2和對照分別是6月24、25、25日,抽雄7月26、27、27,吐絲7月28、29、29,成熟9月23、25、25日。
秋季田間測產及室內考種
處理1、2和對照,平方米穗數5、6、6穗,每穗粒數778.8、702.5、672.4粒,百粒重45.6、33.4、33.3克,畝產4006.7、798.2、761.7公斤。
投入對比
處理1、2和對照,畝投入447.50、447.50、542.00元
4效益分析
4.1從表一可以看出,8000畝項目區,三種栽培模式同時播種,同時間出苗,比空栽培比小壟密植和常規栽培種植模式拔節、抽雄、吐絲提前一天,成熟提前兩天。
4.2由表二可以看到,使用品種熟期相近,特別是小壟密植和常規栽培使用同一品種,均為銀河159,密度相同,株高穗位比常規栽培降低1厘米,空桿率降低0.2個百分點,穗粒數增加30.1粒,百粒重增加o.1克,單產增加36.5公斤,而比空使用品種是美同一號單產比常規栽培增加了245公斤。
4.3投入方面看,整地、鎮壓、播種、施肥、中耕、除草、防蟲、收割、脫粒等每畝降低投入94.50元,體現了規模化經營減少中間環節費用的優勢。
4.4從效益表四可以了解到,8:2空和小壟密植栽培模式每畝產值1469.78元和1165.37元,比常規栽培每畝產值1112.08元,分別增收357.70元和53.29元,畝投入節省資金94.50元,總計畝純增效益452.20和147.79元。
地靈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年的實踐和艱辛的努力,克服了各種困難,在多災交際的年份,收到了顯著的效果,示范面積8000畝,平均單產768.9公斤,其中比空栽培平均畝產高達1006.8公斤,小壟密植平均畝產798.2公斤,比常規栽培畝產761.74公斤,分別增產245和36.5公斤,增產幅度高達32.16%和4.8%,前者比較顯著,為此8:2空栽培模式,增產原因可以歸納一下四點,一是栽培模式的創新,把原來的70厘米壟改為68厘米壟上單行每隔8壟空T2壟,留出通風道,增強田間通透能力,延長玉米底部葉片壽命,增加綠色葉片光合效率,積累更多有機物質運送到籽粒,提高產量;二是選擇優良品種對路,如美同一號,株高矮僅有276厘米,接棒部位理想103厘米左右,抗倒伏,經濟性狀優異,穗大粒多,雖然不宜密植,但是公頃保苗在5萬株左右,增產效果比較明顯,單產達到1006.7公斤;三是節本增效,地靈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已經形成了規模化經營,實行統一購置良種、肥料、等生產資料,減少了中間環節的一切費用,與生產基地和廠家等直接聯系送貨上門,大大降低成本;四是全程機械化作業,縮短了每個生產環節工作時間,既解決了傳統人工繁重的體力勞動,又降低投入開支并爭取時間在最佳時期完成農事作業,確保玉米正常生長發育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滿足玉米生育所需水肥氣熱等協調供應,提供優質的田間管理和科學技術服務,為其提高產量保駕護航,打牢基礎。建議:希望明年多選擇角質糧玉米,嘗試玉米有機栽培,通過深加工打入餐桌升值增效,進行種植業結構自行調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