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伴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及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這個優良的傳統在高中校園發生了一些變化,我們在校園中時常可以看到中學生背著名牌書包出入校園,中學生背GUCCI也不再是新鮮事。各類浪費資源、揮霍消費的行為也日漸增多。導致這類狀況、現象出現有許多的原因,而最主要的原因其實是一些高中生受不良社會風氣所影響,產生出不正確的消費觀念及心理,且家庭教育以及學校在節儉教育與消費觀的塑造教育等等力度仍有不足。本文從高中生平時衣食住行著手,探析各類浪費、揮霍行為出現的原因,并提出部分建議及對策。
關鍵詞:高中生 消費心理 勤儉節約
一、一部分高中生不合理的消費現狀
(一)勤儉節約的意識相對淡薄
2017年《中國“90后”一代消費狀況及與美日韓之比較》的幾組最新調查數據顯示,中國高中生每月希望得到的零花錢遠高于美日韓,且他們實際每月獲得零花錢占父母收入最高,占到了17%,但日美韓高中生的零花錢僅占父母收入的2-4%。由此可見中國大城市獨生子女父母對子女的溺愛程度。
如今中國大城市的高中生平時得到的零花錢更多,平時消費所受的約束更少,面對繁華似錦的誘惑一部分高中生可能無法抵擋,同時在日常生活里容易產生互相攀比的心理。父母平時也疏于對子女進行消費觀的教育,對子女的日常開銷不加以節制,致使高中生們將零花錢浪費在各類不當消費中,同時有部分高中生不會管理錢財,致使某些開銷過度,出現各類不理智不合理的消費行為甚至是浪費。筆者在日常學校生活中發現,學校飯桌的浪費現象最為突出,一部分高中生逐漸成為高級餐廳的常客,在點菜時不考慮自身的需求隨意點菜,浪費食物的現象時常發生。
(二)不良的生活習慣
伴隨著改革開放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居民收入水平也逐漸提升,人們變得更為富有,可各類浪費行為卻層出不窮。對于高中生而言,刷牙洗臉的時候不順手關掉水龍頭,下課回家時不順手關燈各類行為現象日漸增加,致使資源無端浪費。在如今的信息時代,游戲借助互聯網得以快速推廣,高中生有相當大的一部分都有接觸到這虛擬的游戲世界,其中有一部分人沉溺于游戲之中。比如為王者榮耀而花費大量金錢去購買皮膚,并且投入大量時間,這不僅浪費了金錢,也無端消耗了自己的大好青春。
二、高中生不合理消費的原因
在社會環境因素上,我們高中生認為伴隨著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僅僅花費了幾十年便強大富有起來,可人們的精神生活卻沒有跟上富有的物質生活,追尋社會的各類新鮮事物,出現各種浪費、不知勤儉的現象,而高中生在這環境中被潛移默化,養成了各類不正確的消費觀,勤儉節約的意識也就此淡薄。
在家庭教育上,由于家長更為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平時關心孩子也是從分數與名次上入手,忽略了勤儉節約這類傳統美德的教育。同時,高中生的生活、學習環境都得到較大的提升,很大一部分家長也對其做到有求必應,常常許諾物質獎賞來激勵高中生提升成績,這極大地影響了高中生的消費觀念。畢竟家長的消費觀以及家庭的影響潛移默化且影響巨大的。
在學校的教育環節上,學校將分數名次放于首位,而常常忽略相關的觀念教育。社會經濟生活里各種高消費、互相攀比行為不斷地沖擊影響著學校。我國的應試教育十分注重成績,而勤儉節約這優良的美德教育卻常常被忽視,各類引導高中生的消費觀、培養各類優良的傳統美德課程更為之少,對于培養高中生健康的消費觀念所涉及的系統性教育對策也需健全完善。
在高中生的整體環境氛圍上,由于高中生的消費需求簡單明顯,在平時尋求物質享受的同時,還兼具極強的攀比心理及虛榮心。高中生的主要消費基本集中在生活所需的開銷上,書籍、娛樂等項目占的比例不高,不過生活中用到的手機等智能移動終端價格不菲,這與攀比從眾心理密切相關。高中生追求這類高消費的原因簡單,即利用高消費物件來提升其在朋友同學間的評價、地位以及品味,期望用這類物件來獲得同學的贊賞與異性同學的青睞,由此奢靡之風便深深地植入于其價值觀、消費觀之中。另外有一大部分高中生本身不太依賴各類物質及相關的物質消費,而是由于從眾心理而被影響。
三、改進高中生消費觀的對策
高中生需建立正確的消費觀,比如遵循量入為出、適度消費的理念,高中生們在消費時要限制在自身的承受力之中;平時生活中做到勤儉節約、在各種小事上認真地執行;生活中不能盲目消費,購物盡量理性,盡量不跟風隨大流,在消費時不沖動,平時需更加注重精神消費。
政府要提倡勤儉節約的精神,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讓全社會更加注重勤儉節約這優良的傳統,通過政府牽頭進行各種宣傳活動,使這一精神為全社會所重視,為全社會所推崇。將學校作為重點,開設課程對高中生進行勤儉節約意識的教育。開展各類精神培養的講座,舉辦素質教育活動,讓高中生學得各種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精神理念。
對于學校而言,可強化教育及相關引導。我們高中生覺得學校可開展勤儉節約的教育活動,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減少互相攀比的跟風氛圍,組織開展高中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愛心捐助、熱心公益活動,由此來引導高中生,令其更注重于幫助、服務、關愛他人。
對于家長,我們高中生認為孩子的第一教師是父母,父母在平時的日常小事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很容易就被孩子學習到,潛移默化說的也就是這種情況。為此在家庭教育時父母更要注重生活小事,做到勤儉節約,理性消費。
參考文獻:
[1]王旭剛.淺談大學生消費和勤儉節約教育,2015.
[2]肖瓊,姜鳳樓,黃秀義.高校教育中對大學生節儉意識培養的意義研究,2012.
[3]《事實說》調查《2016大學生消費觀念調查報告》.
[4]洪波.中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實施的現狀與對策[D].揚州大學,2009.
[5]胡廣宇.高中生消費現狀與教育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
作者簡介:潘治辰(2000-06-)男,漢,北京人,清華附中永豐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