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華 彭步云
在水稻種植中,產量穩定與否影響著國家糧食安全與經濟發展,為提高我國水稻的產量,本文對高產水稻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行探討,從水稻的日照長短、氣候、溫濕度、選種、施肥和有效的防治蟲害等方面出發,提高我國水稻質量與產量,推廣高產水稻栽培技術。
1水稻高產栽培技術
1.1水稻對光照、溫度等的要求
水稻是—年生的草本植物,高度大約有1.2m,水稻在生長中,喜高溫多濕天氣,對每天的日照時間長度要求較短,對生存土壤的要求不嚴。在水稻幼苗發芽期間,溫度最低需要達到13℃才能促使發芽生長,最適宜幼苗的溫度在30℃。在水稻的分蘗期間,日照溫度平均應高于20℃,而水稻的分穗期平均日照溫度應保持在30℃左右,若是日照無法達到適宜溫度,則枝梗與穎花間的分化期會延長,阻礙水稻的生長。在水稻抽穗期間,日照溫度在25-35℃之間最佳,而水稻開花時最適溫度在30℃左右,若是日常溫度高于40℃或者低于20℃,則水稻的開花授粉將受影響。在我國江西吉安,由于地處亞熱帶,全年降水量豐富,光熱充足、雨熱同期,非常利于水稻生長,是我國生產優質水稻的重要地區,據了解,江西全省生產的糧食占據全國的3.6%以上。
1.2選擇適宜的高產優質品種
水稻的品質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水稻的品種選擇決定的,水稻本身品種具備的特性,決定了水稻的產量、質量、抗蟲害,在水稻種植前期,選擇優質的品種,是保障水稻高產的前提條件。此外,根據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優良品種挑選是必要的,不同地區在水稻種植上需要選擇優質且適宜的品種,如江西吉安,由于當地的氣候原因,水稻可種植兩季,根據人們對水稻種植為一季或雙季的選擇,當地可選擇以下品種,早稻選擇品種為株兩優171、江早361等為佳,而一季稻品種可選擇和兩優625、美香新占等為優,而二晚品種可選五優華占、天優雅占等最佳,提高水稻的質量。
1.3培育壯秧與栽插技術
培育壯秧是水稻增產的關鍵技術,已經通過生產實踐證明壯秧的重要性。在培育水稻苗秧時,相關人員應先進行種子的處理。首先,種植人員應選擇晴暖適宜的天氣曬種兩日,增加水稻種皮的透性,提高種子對水的吸收能力;之后,精心挑選種子,以飽滿、色澤金黃的種子為主,祛除種子內的雜質、病蟲種、秕種等;最后,可用稀釋比例為1%的澄清石灰水或者水稻浸種劑、壯秧劑等對挑選好的良種浸泡兩天,殺菌消毒、培育壯秧。培育出秧苗后,相關人員可進行秧苗摘插,相關人員應注意以下幾點:(1)壯秧的根部標準需要達到根系發達,顏色為白色無黑根;(2)水稻幼苗標準需要苗基部粗且扁、苗株壯碩、葉片濃綠、葉片上沖不披散;(3)育苗的整體標準為苗株群體生長旺盛、苗株整齊一致、個體苗株間的差異小、苗株葉片寬且挺拔;(4)在苗秧生長達到一月左右而苗秧分蘗已經達到3個以上時,即可進行移植。在插秧時,應選擇葉片濃綠、黃枯葉少、苗高適當、無病蟲的秧苗。
2田間管理
2.1苗床培育時期管理。在苗床培育時期,可在苗床內部施加3-6cm的碎稻草或者其他有機物3-5kg/667m2,家畜草糞3kg/667m2,并適當加入過磷酸鉀200-250kg/667m2,施加完畢后在苗床內加入10-15cm土層與適量清糞水,之后對苗床均勻翻土,保證肥料的均勻適中,之后可在一次透水后播種。
2.2苗株返青期田間管理。在苗株返青分蘗期間,秧苗返青后,種植人員應及時施加分蘗肥,分蘗肥可為宙施尿素8~10kg,氯化鉀6-8kg混合施加,此外,在水分管理上,種植人員應做到栽秧于淺水,返青于寸水、分蘗于薄水,曬田應適當,在耕種期間,可采用耕除草與化學除草技術兩種形式。
2.3苗株拔節期田問管理。在苗株拔節期,種植者應根據苗株生長態勢進行施肥,若苗株因前期施肥不足而生長狀況不良,種植者可施加宙施尿素3~5kg,此時田間水分為寸水即可,科學實踐表明,寸水孕穗最佳。
2.4苗株抽穗結實期間管理。在苗株抽穗時,若田地因前期施肥不足,后期缺肥而呈現苗株發黃現象,可在抽穗前期稀釋1%的尿素進行葉面施肥,而葉片濃綠拔節陡長的苗株,則應稀釋1%的磷酸鈣噴施在葉面上,降低苗株的生長速度。
3病蟲害防治
3.1稻瘟病防治。稻瘟病是由于水稻分蘗直至孕穗期間低溫多雨引起的,抽穗前期的多雨則會引起稻穗瘟,稻田長期深灌、冷浸田、氮肥施加過多等均易引發稻瘟病。當稻田出現葉稻瘟病時,可按照1000億芽孑包/g的枯草芽孢桿菌WP150g兌水450kg均勻噴霧。
3.2螟蛉蟲防治:在螟蛉蟲造成危害的前期,可噴施濃度為98%的巴丹原粉畝用30g與25kg細土均勻攪拌施撒,防治螟蛉蟲大規模蔓延。在分蘗期、抽穗期等螟蛉蟲發生期間,可用濃度為90%的殺蟲單原粉拌細土20kg均勻施撒。或兌水60kg(約有2噴霧器)進行噴施。
3.3稻飛虱防治:水稻開花期間,用濃度為20%的撲虱靈100g,水90kg(約有3噴霧器)均勻混合,由稻田下部均勻噴施。
總而言之,在高產水稻栽培期間,根據種植地區選取適宜的良種,并做好培育壯秧扦插、田間管理、病蟲害管理等,這是保證水稻種植地區獲得經濟效益的重要技術,有效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提高種植戶的經濟收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