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心理學是中職學前教育必修的專業理論課程。但是,在這項專業課程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突顯很多的問題,主觀方面的問題來源于教學者與學習者,尤其是中職學生自身,客觀方面的問題來源于教材、教學方法等等。本文欲通過分析中職學前教育幼兒心理學教學的現狀、特點,從而探究中職學前教育幼兒心理學理論課教學新方法,以求提高教學質量,培養符合行業要求的專業性人才。
關鍵詞:中職學前教育;幼兒心理學;教學新方法
隨著我國學前教育的發展,幼兒身體與心理是否得到健康而全面的發展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由此,社會對學前教育工作者的專業要求不斷提高。目前我國主要使用的幼兒心理學理論教程為教育部推薦的中等職業學校(三年制)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用書第二版。此教材相對而言體系完整、內容豐富、具有較強的實用性。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應根據中職學生自身特點,綜合使用理論課程與幼兒園工作崗位需要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通過課程教學改革、設置情境教學、創新作業形式、心理暗示等多種教學新方法提高中職學生專業素質及能力、提高教學實效性的。
一、 中職學前教育幼兒心理學理論課教學特點
(一) 中職學生的特點
中職學生一定程度上還是一個孩子,與幼兒并沒有深入的接觸,對于幼兒心理的成長發育欠缺一定的認知,同時缺少對幼兒教育工作的深刻意義上的感性認識。同時,中職學生的整體素質偏低、學習積極性差,且不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幼兒心理學理論對于中職學生而言是空洞、深奧的,難免在學習過程產生抵觸、厭學的情緒。
(二) 中職學前教育幼兒心理學理論課教材的特點
幼兒心理學包含心理學基礎理論與心理學實踐教育,相對于其他學前教育學科課程,幼兒心理學理論的專業術語較多且有些晦澀難懂,例如:“絕對感受性”“差別感受性”“表象”“抽象邏輯思維”等概念,一旦在教學過程中單一就概念而講概念,容易讓學生聽課猶如聽天書,造成“一頭霧水”。幼兒心理學教學是將教育學與心理學相結合的一門課程,在教材中存在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編制,這就容易造成教材內容的繁雜、重復以及易混淆的情況出現,增加了教學以及學習的難度。
二、 中職學前教育幼兒心理學理論課教學的現狀
(一) 專業且綜合型的幼兒心理學師資力量的匱乏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是一項雙向活動。”本文認為這種雙向不僅表現在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在教學過程中的雙向互動,也是一門學科理論與實踐的雙向互動。幼兒心理學雖然講求的是專業理論學科,但是對于理論的應用教學也是意義非凡的。然而目前中職學校的幼兒心理學教師大多數是大學畢業后直接進入中職學校任教的,缺少實踐經驗,對于日后的幼兒心理學教學造成一定的局限性。有些中職學校由于不重視幼兒心理學教學,很多幼兒心理學教師是由其他學科轉換而來的,這部分教師不僅缺少實踐經驗,基礎的理論知識教學也只能是照本宣科。
(二) 幼兒心理學理論教學與幼兒教師崗位需求脫節
中職學前教育幼兒心理學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學前教師崗位輸出專業人才。但是目前往往存在學生的職業能力較差,也就是說學生在走上幼兒教師崗位后,不具備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古語曰:“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脫離了幼兒教師崗位需求的幼兒心理學理論教學,正是“有學無思,思疑枯竭”,忽視對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的培養。
三、 中職學前教育幼兒心理學理論課教學中新方法的探索
夯實學生的實踐本領,理論學科的教學價值在于“學以致用”,幼兒心理學教學也不例外。因此引入情境教學以及問題引導式教學是必不可少的教學方法。
(一) 情景設置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也就是開展課堂上的模擬實踐活動。例如在《幼兒的思維與幼兒活動》一課中,在講授完理論知識之后,讓小組同學根據問題——“在某情景中,你認為小班/中班/大班的幼兒會怎樣解決這個問題”來預估并表演幼兒可能的行為方式。這樣的“親力親為”,讓學生從幼兒的角度去思考和體會。事實上這是以知識維度為前提的教學模式,在情境中體會幼兒個體差異,包含年齡特征導致的心理差異、性格特征導致的心理差異等,從而掌握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二) 問題引導式教學方法
這是一種以能力維度為前提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幼兒心理發展問題并根據知識結構自主解決該問題,是化抽象為具體的教學途徑。在課程教學前,教師可以將幼兒園實際發生的問題,以提問的形式引入到相關教學內容中,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例如:“在游戲過程中孩子突然大哭或者突然不配合,你認為有可能處于什么心理,采取什么樣的解決辦法?”“出現這種情況,某位教師的處理方法正確嗎?你會怎么辦?”
四、 結束語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培養身體健康、心理健康、道德思想健康的孩子是社會對教育的要求。幼兒心理學是學前教育重點學科之一,掌握幼兒心理變化以及發展規律,對幼兒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樹立學生正確的教育觀,培養真正為幼兒教育服務的人民教師;一方面簡化復雜的教學理論,要切實地與實際相結合,真正做到教學培養模式服務于幼兒教師崗位需求;一方面教師需進行創新性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完善幼兒師資培養體系,為我國培養更多專業性、綜合性、更合格的幼兒教師。
參考文獻:
[1]趙鈺子.中職學前教育幼兒心理學理論課教學中的新方法[J].新課程·下旬,2016,(5):301.
[2]王志云.創設課堂最佳狀態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中職幼兒教育心理學課堂教學之我見[J].職業,2015,(15):105.
[3]何宋霞.提高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心理學”教學效果的探索與實踐[J].華章,2013,(19):183.
作者簡介:
李昕晨,現就職于四川省成都市洞子口職業高級中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