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文福 羅世寶 楊春蘭
隨著規模化、集約化畜禽養殖場的快速發展,在保證廣大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畜產品需求滿足的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養殖廢棄物,畜禽養殖糞污問題日益突出。為保證祥云縣畜禽養殖業健康持續發展,養殖場的環境污染控制迫在眉睫。因污水橫流不是美麗鄉村,臭氣熏天不是小康社會,環境友好才是現代畜牧業的基本特征。為加強祥云縣畜禽規模養殖污染綜合治理,以畜禽養殖業可持續發展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質量為目標,堅持生態優先、環境保護與畜牧生產發展相結合,按照“減量化排放、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生態化循環”的要求,確保祥云縣農村面源污染治理有序推進,今后應著力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強科學技術研究
開發與應用環保飼料,提高養殖技術、管理水平和改善畜舍結構與通風工藝,提高飼料利用率,降低養殖場臭氣和有害氣體的產生,做到既節約飼料又減少污染,從源頭上解決畜禽養殖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
2開發與應用生物天然氣工程
生物天然氣是微生物在厭氧條件下消化易腐有機物產生的代謝物,其過程具有有機污染物治理和能源制備的“雙重”效果,生物燃氣經凈化提純得到生物天然氣,是清潔高效的可再生生物能源。
3開發與應用畜牧業生態循環技術
生態畜牧業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變廢為寶,對營養物質進行多層次利用,在物質的轉化中使其再生,在能量的流動中使其循環,實現多功能系統的完全代謝,最終達到多樣化、無廢物、高效率、無污染生產。如糞便通過水虻養殖,廢水通過狐尾藻養殖(這兩項技術都是通過云南省畜牧獸醫學院等單位經過多年試驗、示范取得成功經驗并在多地州推廣應用的新興技術)。通過水虻養殖,可獲取大量的優質高蛋白飼料,又使畜禽糞便和動物尸體轉化為較好的無公害有機肥,通過狐尾藻養殖,處理后尾水達到灌溉水標準,狐尾藻收割后又可作為青儲飼料。見圖1:
4開發與應用發酵床生態養殖技術
使用生態發酵床養殖,就地分解糞便,零排放,無污染,而且節省水、電、料等,提高經濟效益。這項技術的推廣,對祥云縣生態環境的保護,提升人居環境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5開發與應用食物鏈生態工程
以農牧結合、漁牧結合、果牧結合、林牧結合等多種方式,建立牧沼、牧魚、牧果、牧菜糧并舉的生態畜牧小區。通過對畜禽糞便污水經高溫、加壓、滅菌、發酵等處理,建立集污水處理、沼氣生產、資源化利用為—體的系統工程。比如建立沼氣池,充分利用畜禽糞尿生產的沼氣,解決養殖場的能源利用問題;沼液可以作肥料用于種植業;也可將畜禽糞便加工處理后用于淡水養魚;還可建立種草一養畜——糞尿返田的農業生態鏈,對環境十分有利。這種把畜牧業生產放在+大農業生態循環圈中,通過多層次的循環利用,是解決畜牧業污染問題的一條有效途徑。
6開發與應用秸稈養畜技術
“十三五”期間,祥云縣迎來了牛、羊產業發展高峰,2016年,本縣肉、奶牛存欄76296頭,羊存欄109544只。建成存欄500頭以上規模肉牛場3個,100頭以上規模肉牛場10個,50頭以上規模肉牛場15個;正在建設肉牛存欄500頭以上規模場1個,存欄200頭以上1個,存欄50頭以上4個;存欄奶牛500頭以上規模場1個,300頭以上規模場1個。上述規模養殖場,通過秸桿青貯,既解決了傳統的秸稈焚燒對大氣的污染,又實現了資源化的再利用,真是一舉多得。
總之,21世紀崇尚綠色,注重環保,一切生活與生產活動都將在環保的前提下進行。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張鳳陽教授曾談道:“離開環保談經濟發展是竭澤而漁,離開經濟發展談環保是緣木求魚”,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石,自然資源并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自然環境對人類廢棄物的吸納、凈化是有限的。以浪費資源和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發展是違背科學發展觀的,必然后患無窮。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不是對立的,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要使祥云縣畜牧業生產健康、穩步、跨越發展,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行畜牧業清潔生產,實施低碳示范項目,使本縣農村人居環境真正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