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5年8月12日天津瑞海危險品倉庫爆炸為船舶危險品的管理敲響了警鐘,船舶危險品的管理涉及眾多關聯方,運輸環節復雜,需要從攬貨、配艙、倉儲、裝卸、運輸途中管理、包裝、隔離等方面都具有專業的管理要求。船舶危險品運輸管理從危險品運輸管理存在問題出發,闡述危險品的隔離、運輸管理等,旨在引導船舶危險品作業人員嚴格按照規則操作,避免人為失誤造成危險品貨運事故。
關鍵詞:危險品運輸;國際危規;危險品裝卸;危險品積載;
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瑞海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危險品倉庫發生火災爆炸事故,事故造成165人遇難,798人受傷,經濟損失巨大,對于周邊環境造成長期的破壞,對于遭遇此事件影響的人們的心理造成永久的傷害。事故調查結果認定瑞海公司嚴重違法違規經營,是造成事故發生的主體責任單位,同時有關地方政府和部門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監管不力等問題也比較突出。從這次事故發生和后續救援等方面發現的問題也給目前船舶運輸危險品的管理敲響了警鐘,為船舶配載、裝卸、運輸途中管理危險品等環節提供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借鑒。
一、目前船舶危險品運輸特點與危險品運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船舶運輸的危險品種類繁多,物理化學特性復雜,不斷地有新的危險品出現。
按照《國際危規》將危險貨物分成九大類19小類,目前常規的危險貨物的種類已超過4000種,而且新品種的危險貨物還在不斷涌現。國際危險貨物海運量約占海運貨物總量的50%,其中,包裝危險貨物約占貨物總量的10%-15%。因此,在海運業務中,危險貨物運輸已經占據了不容回避的重要地位。
2.危險貨物運輸的危險性。
一般來說,危險貨物運輸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危險品的種類繁多決定了其多樣的危險性,運輸環境的變化對于危險品的物理和化學屬性均具有一定影響。船舶運輸危險品時,在有限艙容下,對于危險品的隔離有較大難度,發生危險品貨運事故時船舶相對獨立的空間給救援帶來一定的挑戰,因此,船舶危險品管理中應該注重“防患于未然”。
3.船舶運輸危險品管理涉及環節和人員眾多,主管機關監管難度較大。
危險品的運輸涉及貨代公司、船舶、港口、堆場、理貨等各相關部門,在裝卸、儲存、運送、交接、文件管理等各個環節都容易出現問題,為保障安全運輸需要花費較大精力和心思才有可能順利完成整個運輸過程。
4.危險品的運輸涉及包裝和隔離的特殊要求。
危險品不同于其他普通貨物,在包裝上需要有特殊要求,在儲存和積載時需要嚴格按照《國際危規》的隔離要求進行積載。對于一些新出現的危險品的包裝和隔離缺乏相關資料和經驗。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在儲存危險品過程中就存在不按照隔離要求存放,甚至不同種類危險品混放的現象,在一部分危險品自燃后波及其他具有爆炸性的危險品發生二次爆炸,造成救援消防員的人身傷害。
5.實際操作中對于危險品的申報存在漏報瞞報的問題。
在危險品申報過程中有的貨主或貨運代理機構會出現漏報危險品種類或數量的現象,尤其是對于一些拼箱貨,不同種類的危險品混雜在一起給運輸安全帶來安全隱患。針對這一現象就需要主管部門把好關,做好監裝監卸工作,杜絕違規行為發生。
二、船舶運輸危險品管理受載前準備工作要求。
針對以上可能出現的問題,作為運輸危險品貨物的主體船舶方面來講,應該在危險品裝卸、儲存、隔離等方面加強管理,確保船舶和貨運、人員的安全。
1.備齊并熟悉有效的《國際危規》、《水路危規》及各掛靠港有關危險貨物的法規。船方應該熟悉危險品管理相關規定,人員需要經過專業培訓,取得相應的證書和資質。船舶除配備齊全相關文件外,應該具有有效的危險品適裝證書并按照證書所列明的危險品種類進行攬貨和運輸。
2.船舶主管人員應該認真審查裝貨清單,獲取完備的危險貨物運輸單證,掌握所運危險貨物的特性。有關單證均應經主管機關核準。主要危險品運輸單證包括如下:
(1)《危險貨物技術說明書》;
(2)《包裝檢驗證明書》;
(3)《包裝適用證明書》;
(4)《放射性貨物劑量檢查證明書》,一般船舶不得裝運放射性物質;
(5)《限量危險貨物證明書》)。
3.貨主或貨運代理公司向港口當局提出裝運申請,獲取危險貨物準運單并及時提供給船舶主管人員。
4.如果船舶未持有危險貨物適裝證書,應向船檢部門申請臨時檢驗,取得危險貨物適裝證書。
5.大副按國際危規要求制定積載與隔離計劃,備妥相關資料,查驗適裝證書并經船長審核。
6.裝船前3天向港口當局報送積載計劃和危險貨物適裝證書復印件,申請監裝。
7.裝貨前的其他準備工作,船方應該仔細檢查船舶是否適宜裝運該類危險品,檢查貨艙通風、照明等設備,是否有足夠的加固設備等。
三、裝卸危險品貨物過程中的管理要求
1.船舶應該按規定顯示或懸掛信號,設立嚴禁煙火警告牌,備妥應急設備和人員,禁止無關人員和船舶靠近,禁止一切可能造成危險的作業,例如電焊作業等。船舶進行危險品作業時,白天懸掛字母B旗(紅色燕尾形),夜間顯示一盞紅色燈號。
2.船方監督裝卸公司相關作業人員嚴格按積載圖裝載、隔離、襯墊、系固,安全文明作業,發現違章作業馬上通知船舶主管和碼頭主管人員,必要時要求馬上停止作業待安全隱患消除后方能恢復作業。在船舶舷梯附近應該張貼危險品相關信息,例如裝置位置、危險品種類、應急聯絡方式等。
3.遇到電閃雷鳴、雨雪等惡劣天氣時應停止裝卸危險品并及時關好艙蓋。遇有緊急情況,應迅速上報,啟動應急反應機制,并按應變部署采取應急措施。
4.裝貨結束后,應做好全面檢查工作。船方查驗危險品證書是否齊備,積載位置是否妥當、危險品標志是否張貼齊全,如果有缺失,馬上補齊。如有港口當局監裝,應收取《危險貨物安全積載證書》。
5.卸貨過程與裝貨過程類似。卸貨結束后應及時清理貨艙,謹慎處理危險貨物的殘留物和墊艙材料。
四、船舶運輸危險品途中管理。
1.船舶在運輸途中應該派人定期進行檢查危險貨物,合理通風,做到有效監管。
定期派專人檢測貨物的移位、溫度、濕度、泄漏、危險氣體積聚、發汗等情況并做好相關記錄。
2.注意人員安全,無關人員不得隨意靠近危險品,出現灑落等異常情況時馬上通知船舶主管人員,查明危險品性質后按照應急程序進行回收處理。
3.注意防雷擊、防火、防海盜等意外事件的影響。
綜上所述,船舶作為運輸貨物的載體,尤其是在海上航行時如果出現貨運事故時難以得到有效救助,對于海上人命和財產構成巨大危險,出現事故后損失會較大,因此作為貨物管理人員應該嚴格按照要求去積載管理危險品貨物,以“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思路杜絕海上危險品貨運事故的發生。
Key words: Transport of dangerous goods; The international rules of dangerous goods; Dangerous goods loading and unloading; Stowage of dangerous goods.
作者簡介:王建明(1971—),男,天津市人,天津海運職業學院副教授,甲類一等船長。主要研究海上無線電通信及船舶安全管理體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