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昌燦
摘要:那精煤礦承壓巖溶含水層的溶洞極為發育,地下水主要以溶洞、裂隙狀態賦存,巖溶水水量豐富,具有一定的水頭壓力,水力聯系廣。從均衡條件看,巖溶含水層有豐富的動、靜儲量。文章論述了那精煤礦承壓巖溶水水力聯系規律特性,并對特性進行分析、總結。
關鍵詞:巖溶水;含水層;溶洞;水力聯系
1、基本情況
那精煤礦屬60萬噸/年機械化技改礦井,礦井水文地質條件屬于復雜類型。2013年12月-50m平巷發生涌水,通過在三大井筒構筑擋水墻后將涌水控制在+35m水平以下。那精煤礦通過對整個礦井進行多次聯合抽放水試驗分析,基本摸清了礦井水水力聯系規律特性,對礦井水害有了相對的掌控。
2、礦區地質
(一)百旺F3平移斷層:位于探區中部,走向近似南北,南起刁江附近,長約3公里,水平相對錯開約80米,把庭律探區分為東西兩個部分,斷裂部位煤層由于被沖刷和風化,所以在此部位三煤層缺失。
(二)百旺F4走向正斷層:位于庭律探區中部,東起庭律,西至加乙村,走向近似東西,長約6公里,傾向北,傾角大于60度,斷距20~40米,三煤層在部分斷裂部位被沖刷而缺失。
3、礦區水文地質條件
(一)含水層和隔水層分布規律和特征
礦區內分布出露的地層有第四系(Q)、中三疊統平而關群(T2P)隔水層、下三疊統羅樓群(T1L)相對隔水層、上二疊統合山組(P2h)巖溶含水層,下二疊統茅口階(P1m)巖溶含水層。其中煤系地層為上二疊統合山組(P2h)巖溶含水層。
合山組煤系地層主要由灰巖,燧石灰巖,炭質頁巖和煤層組成,屬巖溶含水層。其中占地層大部分的灰巖為主要的巖溶含水層,全層厚187~360m,一般厚250m。
礦區可采煤層為三煤層,“三煤”位于合山組煤系地層中部,其上為二煤、一煤,其下為四煤、五煤。三煤與二煤間隔一般1~4m,有時達5~10m,其間由泥質灰巖及頁巖組成,屬弱巖溶層,與二煤一起可構成三煤的相對隔水頂板(層),但此相對隔水層厚度變化較大,一般為0.3~6.0m,局部缺失,在構造裂隙發育部位,仍可通過裂隙導水而失去隔水作用。二煤和一煤間為厚度3~20m的燧石灰巖。一煤頂板以上為厚度70~85m的燧石灰巖,燧石灰巖之上為5~50m厚度變化較大的灰巖分布,上伏為下三疊統弱巖溶地層構成相對隔水層。
三煤底板至四煤間為厚度100~200m的燧石灰巖,四煤與五煤之間為燧石灰巖,厚度0~32m,變化極大,局部缺失。五煤層厚度一般為0.35~2.5m,變化大且極不穩定,其下為硅鋁巖或底礫巖,厚度變化大底礫巖之下為茅口階中厚-厚層狀灰巖、燧石灰巖。
(二)礦區巖溶水發育情況
礦區北和東北側為純碳酸鹽巖巖溶山區,巖溶相對發育,匯水面積大,賦水空間大,儲水量相對大,為礦區主要的側向滲流補給區;南側為相對隔水邊界,下部巖溶水有承壓性。
煤系所在合山組巖溶含水層,為礦床的直接充水含水層。直接充水含水層地下水主要通過頂底板構造裂隙、破碎帶進入井巷,對礦床充水。
合山組下伏的茅口階中等~強巖溶含水層為礦井間接充水含水層,茅口階含水層可通過部分構造裂隙、破碎帶以越流形式間接補給礦井,加大礦井涌水量或形成突水。
4、礦井涌水情況
礦井在建設過程中揭露多個涌水點,2013年12月3日-50m平巷垱頭涌水,屬于礦井最大涌水點,通過在三大井筒構造擋水墻后才能把水控制在+35m水平以下,+35m水平以下井巷則全部被淹。+35m水平以上井巷也共揭露有涌水點6處,總涌水量達到1500m3/h。
5、水力聯系規律研究
(1)第一次抽水試驗
利用副井擋水墻內-5m平巷兩臺300m3/h流量潛水泵抽水,將被淹井筒內水位壓至-5m水平,然后停泵,使水位回升。通過分析“一降一升”期間排水量、排水時間、水位回升時間、以及礦井各涌水點同步變化情況,尋找礦井涌水點水力聯系關系。
(2)第二次抽水試驗
通過前一次的抽水水試驗,基本可以驗證,100工作面進風巷、+5水倉的涌水點與-50m平巷涌水點有密切水力聯系,且均表現為巖溶水的規律特性。為了更科學地分析閘墻內的水源與礦井+35m水平以上井巷涌水點水力聯系規律,2016年1月8日再次開展了抽水試驗,并試驗數據進行了整理、分析并利用曲線圖進行了各項數據對比。
(3)規律分析
通過試驗,以及現場情況表現,礦井所揭露的三煤層底板水均屬于同一水源,水力聯系密切,導水通道發育良好。其中,+5水倉、100進風巷底板水與三大井筒擋水墻內的水源具有直接聯系,隨著對三大井筒內水源的抽水規律變化,+5水倉底板水、100進風巷底板水幾乎同步發生變化,說明在礦井這一片區域的三煤層底板水有直接通道連通。而+70m東截水巷底板出水點由于距離井筒較遠,通道發育不發達,水力聯系規律則有遲緩、非同步變化規律。
參考文獻:
[1]白建軍.帶壓開采條件下礦井巖溶水突水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學.2010.endprint